摘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隐私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没有人可以忽视隐私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缺乏关于隐私知识的了解,往往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因此,认识不同文化间隐私的不同关于跨文化交际至关重要。本篇论文选取中国和西方的隐私观作为探讨对象,从隐私观的不同方面(年龄、收入、时间、和空间)做了详细的对比,并从深层次略论了异同产生的原因。这样,人们就能认识到异同的内容和来源,由隐私观不同导致的问题也就能得到避免。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隐私;异同;跨文化交流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的地位日益突出。由于世界文化各异,在交流的过程中不免存在各种造成误解的阻隔或障碍,隐私观便是其中一种。本文将就中西方隐私观的不同方面进行对比,并对异同的深层次原因进行解读,以期不同文化群能够相互理解并消除由这些异同所造成的误会。 一、隐私的定义和地位 如今被广泛认知的个人隐私是建立在西方特别是英国和北美文化基础上的构建。英文privacy(隐私)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人们想要脱离公众生活的愿望。1890年,两位美国学者Warren和Brandeis将隐私定义为人们所具有的不被人打扰的权利。在1970年出版的《隐私与自由》一书中,Westin将隐私分为四类:1)隐居(solitude),即与外界隔绝;2)亲密无间(intimacy),即只向亲密朋友或知己泄露隐私;3)匿名(anonymity),即不希望被他人识别;4)自我克制(self-reserve),即指一种心理自我克制以防止不必要的骚扰。事实上,汉语中并没有与英文privacy完全对等的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隐私”的定义是“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一些学者认为,隐私“以‘羞耻心’为开端,远古时代的人认为身体是绝对的隐私,不允许别人对自己的赤身随意窥探和探望。”(王秀哲,2017)。 作为调节人和人关系的屏障,隐私在跨文化交际中意义重大。由于文化异同,不同人群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关系的调整,不同文化之间也就有自己的隐私底线。确保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需要人们认识到不同文化体制间对于隐私的基本规则和结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中西文化间的碰撞和冲突并不鲜见。人们若能了解彼此的隐私规则,相互尊重和理解文化间的异同,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或者消除不必要的矛盾和误解。 二、中西隐私观异同的表现 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中西方的隐私观存在巨大的异同。缺乏关于相应知识的了解,必然会导致误解和偏见的发生。包容不同的前提是认识到异同的存在,因此以下将就隐私观所涉及的四个不同领域进行详细阐释。 第一,年龄。在中国,受传统文化的作用,老者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在中国人看来,“年老”意味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知识,老年人通常可以享受到他们年轻时得不到的特殊待遇和福利。相反,“年轻”则表明阅历和能力的缺乏。因此,西语论文范文,中国人向来不在意被称为老者。西方却完全不同。西方人认为个人努力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途径,“年老”表明他们即将离开社会竞争的舞台。关于女人,“年老”等同于“色衰”,这是许多人刻意回避的话题。因此,西方人从不轻易承认他们已到垂暮之年。而且年纪越大,他们的独立性反而越强。总之,年龄是西方人不愿轻易示人的隐私。 第二,收入。在中国,长期未见的老友或者亲属之间互问工资是常有的事,正如英国人见面就会讨论天气,互问工资也是中国人见面寒暄的一种方式。通常情况下,中国人不把收入当做个人隐私,人们也并不是借此来了解对方的经济情况。西方就恰恰相反,家庭成员之间甚至都不知道彼此确切的工资数量。西方人认为工资数额反映出个人的能力的大小,而且工资水平不均等和贫富差距等在西方国家向来是很严肃的话题,因此,出于对自己家人和财产安全的考虑,西语专业论文,西方人严格保护着收入水平这一隐私。 第三,时间。中国人一般不太把时间当做个人隐私。邻里朋友间的拜访有时候完全不需要事先通知,即便事先确定了拜访的时间,客人更愿意提前到达主人家,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帮助主人安排各种活动,是表达友好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主人的个人时间不是隐私,而且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主人也觉得提前接待客人是理所应当。西方人则有严格安排个人时间表的习惯。不管是多么熟悉的人拜访之前,一定要事先通知来给对方足够的时间处理自己的私事,这是尊重他人的体现。不请自来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在守时方面,日常的邀请活动允许客人迟到十分钟左右,但出于尊重他人时间隐私的需要,早到是被严格禁止的。 第四,空间。中国人常把封闭的墙体作为阻隔他人的界限。在被墙体所包围的空间里,隐私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所以在古代,国与国之间有万里长城,城池四周也有高大的城墙。但房子内的小隔间则不具有这种功能。同一个房间可以用于吃饭、睡觉、工作甚至会客。即使家庭成员有独立的房间,房门亦是敞开,家人完全可以不经允许进入房间。西方人则特别注重空间这一隐私,即便没有封闭的墙体,个人空间也绝不允许侵犯。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独立的隔间。个人的房间对就是他所独有的私人区域,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即便是孩子的父母也没有权利进入小孩的房间。 三、中西隐私观形成的不同原因 由于文化和价值体系的不同,中西方之间产生诸如隐私观之类的观念不同是不可避免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世代相传文化纽带。中国文化历来以集体主义、农业文明为特征,西方文化的标志则是个人主义、工业文明。 (一)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集体―个人主义常被用来解释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属于集体主义。集体主义就意味着国家、社会和家庭是第一位的,必要的时候,个人利益可以被完全忽略。在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时,人们被要求和集体利益保持一致。集体主义更关注群体和社会的共性问题,集体的目标要远远大于个人的目标。受此观念作用,在隐私观这一问题上,中国人也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即集体主义隐私观。群体隐私远在个人隐私之上,这样的传统使得中国人的个人隐私观比西方人弱得多。 而作为西方文化核心的个人主义崇尚独立自主和鲜明的个人特征。他们总是追求个性解放,有时候为了创新甚至不惜打破旧有的定律。单纯的物质丰腴并不能使他们得到满足,他们特别关心个人意志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即便有来自国家、社会或者其他群体的压力,个人目标总是被放在第一位。严格地保护个人隐私就是西方个人主义的集中体现。在西方,隐私被列为所有公民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年龄、养老金、工资、个人信仰、私人信件、家庭关系等等都属于个人隐私。同时,西方关于隐私也有严格的立法。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为了避免冲突,人们应该特别注意关注西方人的隐私。 (二)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古老的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中下游,肥沃的土地和良好的灌溉条件造就了灿烂的农业文明。农业的决定性地位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是以单个的家庭或者几个相关的家庭为单位。个人只是集体的一部分,成员们需要尊重集体的利益。在成员内部之间,是没有绝对的隐私和秘密的,这也是汉语中没有完全对等英文privacy的原因。在这样的农业文明中,只存在集体隐私而没有严格的个人隐私。农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整体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相对而言,西方文明则是高度工业化的。起源于南欧的地中海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抑制了西方农业经济的发展,水运的发达促进了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业中等价交换的基本准则激发了人们个人意识的苏醒,并逐渐发展成为高度的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中,血缘亲属关系显得不那么重要,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自我独立和个人的努力。因此,在西方价值体系中,诸多的个人信息都被划归为隐私,并且加以最大程度的保护。 结语 全球化的背景要求不同国家丢弃偏见,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发展。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地理阻隔所造成的文化异同,中国和西方在诸如隐私观方面存在着不同的价值体系。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两种文明相互了解彼此的历史文化背景,尊重彼此的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做到零障碍交流。 参考文献 [1]Westin,A.F.Privacy and Freedom[M].London:The Bodley Head Ltd,1970. [2]崔素花.中西隐私观异同及根源探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学学报,2017,(1). [3]何道宽.试论中国人的隐私[J].深圳大学学报,1996,(4). [4]王秀哲.隐私、隐私观念与隐私权[J].民主与法制,20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