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深度报道的区别[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翻开新闻历史的画卷,深度报道可谓是新闻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一笔可贵的财富。在当今,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报道方式已被世界人们接受和广泛利用。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深度报道作为“解释新闻背后的新闻”的一种报道方式,随着社会的高速变化与发展,人们对新闻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对新闻表面现象的认识上,而是希望看到在这高速变化与发展的社会背后真正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对人们切身利益的作用。中国的深度报道虽然受到西方的深度报道的作用,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制度的异同,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两者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如何理解中西方的深度报道“解释”的不同方式?笔者将西方的深度报道称为“背景式的深度报道”,将中国的深度报道称为“述评式的深度报道”。
  
  西方背景式的深度报道
  解释性报道可否采用议论的方式,在西方新闻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可以,但是大多数学者是表示反对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新闻学教授还曾说过:“解释仅在提供背景的说明,并将不为世人所知的事实资料写出来。但如果在解释中夹叙夹议,构成了新闻中的议论,则此种论调将得不到报人的支持。”
  但是,解释性新闻在对新闻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和作用进行略论和解释时,往往又离不开议论和评价。西方的记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他们成功的做法是:引用他人的话语对新闻事实进行评价,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和作用进行略论。这样,不仅做到了客观公正,而且符合“用事实说话”的新闻报道准则。下面,笔者对一则报道进行略论。
  《一些伊朗妇女走上一条新的脱离苦海之路――杀夫》这则解释性新闻,在报道伊朗妇女采取杀夫的极端方法来争取自由这一社会现象的同时,西语论文范文,略论了这一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指出强制婚姻、家庭暴力、妇女离婚法规过严,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但是,在这则报道中,对杀夫诸原因的略论,并非出自记者之口,而是出自社会学家穆罕默德・艾哈迈迪、律师莎拉・伊拉尼和律师阿卜杜萨马德・霍拉姆沙希等人之口。记者只是引用他们的话对这一现象进行略论。这样做,既表明了记者的观点,又避免了记者直接议论的不足。
  
  中国述评式的深度报道
  述评式的深度报道,是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反映国内外以及各个地区的重大新闻事件和问题。这种报道方式往往是当某一时间或问题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或转折时,从全局出发,及时提出问题,西语论文题目,略论形势,总结情况,揭示发展趋势,从而使读者对事件、问题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在写作上以叙述事件为主,兼顾议论,画龙点睛式地阐明对事件或问题的看法。中国述评式的深度报道是通过启迪哲理性思辨,揭示事物的本质。这就是和西方客观性的深度报道的最大区别
  中国的新闻记者如何来强化这一思辨色彩呢?一般来说,要把握三个环节:
  一是质疑,即提出问题,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即将出现的某种现象、某种思想作为问题提出来,引发读者与自己一起思考。
  二是析疑,即应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党的方针政策剖析疑难。
  三是揭示事物本质,即指出事物的内在属性与内部联系。就揭示本质的要求看,深度报道与“有深度的报道”是一致的。但是,深度报道揭示事物的本质,更重在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来解释重大事件和问题,用哲理性思辨启迪读者,进而启发读者的思考。
  1992年4月14日,《广州日报》了美籍华人陈若曦写的题为《长江三峡工程与海外对三峡建坝的想法》的报道。这篇报道不但写出了重大的长江三峡工程规划的来龙去脉,而且作者将参观长江三峡现场所见所闻所感的材料,写进文中。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全篇报道使读者知情、知事、知因,给读者以鼓舞、振奋和启迪。
  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背景的异同,深度报道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加上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迫切需要深度报道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给人们以更深入的解释和略论。所以,中西方深度报道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使深度报道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①刘华明:《西方新闻采访与写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②李良荣:《中国报纸的理论与实践》[M],复旦大学出版社,1922年版
  ③麦尔文・曼切尔:《新闻报道与写作》[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1年版
  ④程道才:《西方新闻采访与写作》[M],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⑤程世寿:《现代新闻写作学》[M],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
  ⑥邝云妙:《高级新闻写作》[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新闻系)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