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1958年生于安徽淮北。职业画家,现居北京。1986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美术系后赴敦煌探讨院、美术探讨所工作,历时8年,潜心于敦煌壁画的探讨。后赴京在中央美院徐悲鸿画室研修。分别于1993年、1997年和2000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在日本、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巡回画展等,逐步确立了以敦煌壁画和山乡风情为主题的彩墨绘画风格。出版《马军敦煌绘画著作集》、《马军敦煌风情画集》、《马军彩墨》等画集。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先是在美术馆看到马军的画,后来才认识马军的。一幅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色彩和以神胜形又非抽象的画面使观画者心灵撼动。随后便萌生了拜访画家的想法。在朋友的引见下,顺利约到了画家马军。颌下的须髯与光光的脑袋形成鲜明的对比,右手拿着烟斗,烟雾和灿烂的笑容同时绽放在脸上,无论坐卧行走,本身就是一幅人物画作。马军对我们的来访热情随意,就像他的助手所说:“马老师爱交朋友,为人坦诚率真。”走进他的画室,一张巨大的画案、书柜和多宝阁就占据了半间屋。墙上挂着廖静文女士的题词,和他自己的一些彩墨国画,有风景、还有来自敦煌壁画的人物。 马军,1958年生于安徽淮北。少年时代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的浑厚赋予他更多真诚、质朴的灵性。高中毕业后马军参加工作,当过钻井工,油漆工。直到恢复高考后他才考入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美术系。大学毕业后马军赴敦煌探讨院美术所工作。众所周知,敦煌艺术是异质文化和本土文化碰撞融合的结果,是具有文化融合的典范影响和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双重身份。马军第一次见到敦煌流光溢彩的雕塑、千姿百态的佛像,那优美的线条,宏大的场面,精细的雕刻时,马军似乎忘记了处身沙漠之中。酷爱艺术的他如鱼得水,开始了壁画的临摹与探讨工作,他置身阴暗的洞窟,潜心比较各朝代绘画风格的演变过程,找寻古代画家从构图落幅到挥笔用色的奥妙所在,如饥似渴地溯本求源,溶敦煌壁画传统的水墨与西方后期印象派的色彩为一体,抓住了墨与色的微妙关系,改变了前人在生宣上无法进行色彩塑造的传统。马军前后八年多的时间里,临摹了两百多件巨作,他经过多年的探讨,创作出以敦煌重彩为基础,把传统的墨性、纸性、笔性与西方的色彩结构融为一体的彩墨画著作。马军画家的彩墨绘画的成功,也得到美术界的肯定。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徐庆平说:“马军的画说到底是追求尽善尽美,正是古老的丝绸之路让东方的水墨与西方的色彩碰撞出奇妙的声响,墨的魅力不被察觉地渗入了画的每一局部,独特的肌理又把印象派分辩主义技巧的核心以纯色的应用巧妙地加以利用,终于形成这别具一格的绘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乃是马军特有的经历、特有的探究,在特别环境中开花结果。” 马军在1993年、1997年和2000年分别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三次画展,还在外省和国外举办过多次展览。在日本、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巡回画展等,逐步确立了以敦煌壁画和山乡风情为主题的彩墨绘画风格。出版《马军敦煌绘画著作集》、《马军敦煌风情画集》、《马军彩墨》等画集。 今天,马军不断地用色彩记载着大自然的魅力和他来自内心的震撼。对此,画家对绘画有他自己的见解,马军说,绘画来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绘画中的“形”来自于视觉又超越于视觉,所谓的形式美来源于技巧又超越于技巧,其实所有的为了完成你自己的“大作”的手段都是雕虫小技;绘画著作其实就是心底里发自内心深处一刹那的感动,就像睡梦中呢喃着的母语,是肆意着的感动。 (编辑 王娟) ,西语论文题目,西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