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传统美术的异同[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7)09-0082-01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由于中西美术的宇宙观和哲学背景不同,导致了中西美术异同,即世界美术中东西方两大体系,由两大体系又衍生出不同的美术理论与美术创作,西语论文范文,形成了美术视野的多元性。中西美术本身的自律性是自在自为的,是在人类艺术地认识世界、审美地体验世界的无限推移中深化着、丰富着、发展着、开拓着的。一部世界美术史就是由不同地域美术为前提的不断追逐并充分体现人类艺术互融与演进的过程,全球化并没有也不可能消弥艺术异同和异质,个性与共性互融共存。
  现从以下几方面来论述中西美术的异同与共性:
  1 表现性意象和再现性具象
  东方艺术是重表现的;西方艺术是重再现的。然而近世纪东方艺术由古典的、表现的转向现代的、再现的。西方艺术则由古典的、再现的转向现代的、表现的。这种东、西方艺术逆向发展的趋向,汇聚于全球化潮流中,预示着反方向回归。认识上隐约出现了艺术的“十字形”交叉线。 如同属肖像性绘画著作:梁楷(南宋)的《泼墨仙人》与17世纪荷兰通派维米尔的《站在窗口读信的女人》,前者是通过夸张、变形和狂放的笔意来表现的,后者是通过精确的写实手法,如达•芬奇所说的“绘画要象镜子般映照自然”。中国绘画的中心观念是“气韵生动”。“气”是画家的内在激情冲动“韵”是“气”表现在画面上的某种韵味、情趣。中国绘画讲传神,包括对象的内在精神,画家自己的主观情思。“传神说”从人物画移到了山水花鸟画,山水花鸟得到了人格化的表现。明朝唐志契说过:“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指的就是画家要表现自己的真性情。
  2 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巨大异同就是“天人合一”和“神人合一”的异同
  前者由审美走向人际,回到生活,后者由审美走向宗教,皈依上帝。在美术史中,几乎同一时期的中国西汉霍去病墓雕与古希腊的米洛的阿芙罗蒂特雕像不同的审美取向,在于前者表现的是人生成于自然,回归于自然,这一巨型纪念碑式的雕刻,以卧虎、跃马、石象、怪兽等天然浑成的造型,拓展出广阔山野、丘陵和无极宇宙。霍去病墓如沧海明珠,孕含于天地精神之间。在那空阔之野,浸浴着一种恒久的人生感、历史感和宇宙感。“神人合一”和“天人合一”这也就是中西美术的异同之一。
  3 重表现与重再现是东西方美术又一大异同
  自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起,西方美术都力图应用理性的数学方式实现对事物的模仿。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学、解剖学、光学、色彩学的兴起奠定了西方绘画再现措施的基础,西方绘画的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在于对对象、环境的真实描绘,它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等科学法则。中国绘画总体上倾向于表现性,其内涵、隐喻、言不尽意、意在言外显示出中国艺术的重性灵、重“意在象外”,象外意、象外情,把艺术的审美对象由外部世界转向内部世界,由再现转向表现。中国绘画尚意,西方绘画尚形,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绘画的中心观念是“气韵生动”。“气”是画家的内在激情冲动,“韵”是“气”表现在画面上的某种韵味、情趣。中国绘画讲传神,包括对象的内在精神,画家自己的主观情思。西方油画主要是由光影、明暗、色调组成,西语论文范文,以光影韵律为其形式美的特征,西方绘画追求真实感、立体感、节奏感、明暗光影感。不同的民族必定有其特定的历史沿革、民族主体性格、心理素质、文化背景、风俗民情及其艺术观念和艺术理想等,近几个世纪东方艺术由古典、表现转向现代、再现,西方艺术则由古典、再现转向现代、表现。这种东、西方艺术逆向发展的趋向,汇聚于全球化潮流中,预示着反方向的回归。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