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西爱情诗异同[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中西情诗虽有颇多相同之处,但由于民族、文化、历史、哲学、宗教信仰、美学观念的不同,中西情诗存在不少异同。本文将通过例证与略论,从中西方诗人对“爱”的观念的异同上寻求中西爱情诗表达爱情方式不同的原因。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爱情诗 中西异同 爱情 自由
  引言: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一个“爱”字,道出了多少人的情感,鲜有人能不为爱情所动。爱情的美好,让多少人神往,让多少人流连,又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挥毫泼墨。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爱情”都是同样的真挚而动人。而诗歌是那么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的文学形式,定将爱情诠释得美轮美奂。诗人们在他们的爱情诗中,表达了他们最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他们对“爱”的理解。
  爱情诗,抛开了对帝王将相的歌功颂德;抛开了对信仰的神祗的赞美;抛开了对世人的训诫与规劝,成为了诗歌中最撩动人心弦最真诚的言语。
  一直认为爱情诗歌是一种可以直撞人心灵的读物,字里行间都是情愫,看似简单而随意,却又意味深长,绕梁三日。
  一、爱情在诗人生命中的比例
  在西方,诗歌中对于人伦的诗多半以恋爱为中心。爱情高于一切,如果没有了爱情诗,西方的诗歌可以说,损失了相当大比例的精华部分。而友谊与君臣情谊等,却不甚重要。
  中国诗言爱情的虽然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煞。朋友的交情和君臣的恩谊在中国诗中几乎与爱情占同等位置。把屈原、杜甫、陆游等人的忠君爱国爱民的情感拿去,他们诗的精华便已剥丧大半。
  “恋爱在中国诗中不如在西方诗中重要,有几层原因。第一,西方社会表面上虽以国家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个人主义。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所以尽量发展,以至掩盖其他人与人的关系。说尽一个诗人的恋爱史往往就已说尽他的生命史,在近代尤其如此。中国社会表面上虽以家庭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兼善主义。文人往往费大半生的光阴于仕宦羁旅,‘老妻寄异县’是常事。他们朝夕所接触的不是妇女而是同僚与文字友。
  第二,西方受中世纪骑士风的作用,女子地位较高,教育也比较完善,在学问和情趣上往往可以与男子忻合,在中国得于友朋的乐趣,在西方往往可以得之于妇人女子。中国受儒家思想的作用,女子的地位较低。夫妇恩爱常起于伦理观念,在实际上志同道合的乐趣颇不易得。加以中国社会理想侧重功名事业,‘随着四婆裙’在儒家看是一件耻事。
  第三,东西恋爱观相差也甚远。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最上’的标语。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真正的恋爱往往见于‘桑间濮上’。潦倒无聊,悲观厌世的人才肯公然寄情于声色,象隋炀帝李后主几位风流天子都为世所垢病。我们可以说,西方诗人要在恋爱中实现人生,中国诗人往往只求在恋爱中消遣人生。中国诗人脚踏实地,爱情只是爱情;西方诗人比较能高瞻远瞩,爱情之中都有几分人生哲学和宗教情操。
  这并非说中国诗人不能深于情。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前,所以称赞容貌诉申爱慕者最多;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后,所以最佳者往往是惜别悼亡。西方爱情诗最长于“慕”,莎士比亚的十四行体诗,雪莱和布朗宁诸人的短诗是“慕”的胜境;中国爱情诗最善于“怨”,《卷耳》《柏舟》《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梁玄帝的《荡妇秋思赋》以及李白的《长相思》《怨情》《春思》诸作是‘怨’的胜境。总观全体,我们可以说,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1
  因而,在中西方诗人的生命中,爱情的比例是不一的,关于西方诗人,表达爱情是在表达崇高的情感,而在中国,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多种多样,爱情往往只是众多情感中的一种。
  二、对于自由的理解
  说到“自由”,可以说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无论中西方,在诗歌中,涉及到自由的诗歌也数不胜数。在这里,我们说到的自由是爱情诗中的自由。西方的爱情诗多致力于摆脱来自外界的束缚,而中国的爱情诗由于封建社会的压力,始终处于被压抑的境地。
  因而,西方爱情诗面对不自由的世界,总要表现发泄与对抗,是对情感的宣泄与释放,常常与社会的普遍的价值观相背离。而中国诗人在面对不自由世界的表现,则多是压抑的无处释放的情怀,与无法与现世抗衡的无奈。
  三、欲望的表达
  读到爱情诗歌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西方的诗人们,热烈的表达爱,“爱”这个字眼频繁的映入眼帘,而对恋爱对象的渴望也直白的表达,我们不得不感叹于,西方诗人表达爱情的直接与坦率。反观中国式的爱情诗,我们看到的多是云里雾里的爱恋和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让人伤感之情油然而生。
  中国的爱情诗往往没有直白的表达诗人的欲望,而是借由象征物、回忆、追溯和悼念来表达情思,几乎没有直接谈到“爱”或者“爱情”这样的字眼。由此来看,中国诗人在欲望的观念上,是收敛的,不外露的,隐晦的,即使是在诗歌中,也将欲望隐藏起来。中国诗歌像是中年人一般不爱直接的表达而是深沉的流露,而西方诗歌则更像是奔放的青年,炽烈的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中国爱情诗象征物的代表:“红豆”
  相 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生长在岭南的相思子,春天里有生发了几支嫩枝。朋友,愿你多多的摘取这鲜红的果实,呀最能引起你的相思之情。)
  赠别二首 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因为太多情而是我愁思无限,举起离殇痛饮却醉不成欢。蜡烛有型为别离而饮泣,从夙夜到黎明清泪涟涟)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写离情别恨,诗中却只字未提“爱”字,甚至连题目也没有标明,但一“晓”一“夜”,暗示了思念之切;“春蚕到死”和“蜡炬成灰”倾吐出了忠贞不渝、生死与共的坚贞爱情。李商隐曾写很多无题爱情诗,诗中的朦胧感和未语先咽的凄婉之感,真实的体现了中国式爱情诗的特色。)
  四、“现世的(入世的)”、“向前的”方向与“出世的”、“向后的”方向
  中国的爱情诗多描写曾经的爱恋,这一点很明显的体现在悼亡诗和离别诗上,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的推论,中国诗人的关注点,多停留在过去的情感上,多为追溯的寻回的过程以及失去爱情的体验,是一种向后的,怀念的情感。对过去的已逝的情感的高度关注,导致了爱情的出口,多流向“出世”,即此岸的不存在,因此,中国爱情诗多走向虚空。
  西方爱情诗在这一点上,不能说与中国诗歌相反,因为西方也存在很多悼亡的诗歌,但是我们很明显的看到,西方诗歌更关注的是现世的爱恋,爱慕和追求在爱情诗歌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所以,我们可以说,西方诗歌是一种向前的方向,是一直追逐的情感,而不是缅怀的情感。
  这些异同体现在表达方式上,则是西方更注重写实,而中国诗歌多为写意诗。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当初我们俩分别
  拜伦
  当初我们俩分别,
  沉默中流着泪,
  要分隔多少年月,

  怎能不心碎!
  你的脸发冷,没血色,
  你的吻更是冰凉;
  那时确实预言了,
  今天的悲伤!
  
  晨露落上我额角,
  切肤凉透――
  像向我预先警告,
  今天的感受。
  你毁了所有盟誓,
  名声轻浮;
  听别人说你的名字,
  也分担羞辱。
  
  他们当着我面提到你,
  像丧钟响我耳旁;
  我浑身颤栗:你何以
  如此惹人爱?
  他们不知我认识你――
  认识你太深了:
  我会永远永远惋惜你,
  苦到说不清了。
  
  想当初幽期密约――
  我暗自神伤:
  你的心居然欺骗,
  把一切都遗忘!
  多少年以后,万一
  再跟你相会
  我该怎样招呼你――
  用沉默和眼泪。
  五、最动人的爱情往往是别离与失去
  我们发现,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最动人,最好的爱情诗歌,都是诗人与爱人别离后或者爱人去世后写就的,描写幸福的爱情和婚姻生活的诗歌,大多不著称。在这一点上,中西方又出奇的一致。
  我们可以说爱情最热烈的,最打动人心的往往是痛苦的伤感的。诗歌的直面心灵,与爱情之间的撞击,最完美的时刻往往是爱情逝去后的缅怀。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六、“爱情”与“死亡”
  说到爱情诗我们不得不提到诗人对已逝恋人的怀念和哀思,悼亡诗也是爱情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中西方在悼亡诗中,都有不少佳作。
  对待“爱情”与“死亡”,中西方诗人的不同态度,反映着中西方诗人截然不同的人生观、生死观和爱情观,以及抒发感情的不同方式。
  在西方,诗人面对“死亡”表现出的往往是一种“战胜”感,即利用某种方式战胜死亡或者利用爱情战胜死亡。比如弥尔顿的《梦亡妻》中,表现的就是爱情战胜死亡;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也有对死亡战胜,比如“我们要美丽的生灵不断蕃息”中,规劝友人结婚,从某种意义上可说是一种利用繁衍战胜死亡的观念。在西方,当爱情面对死亡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往往是希望与光明,或者说是一种超越,诗人们所盼望的是跨越了死亡界限的爱情。
  在中国,当诗人面对“死亡”的时候,表现出的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观念,即面对生死无常的无能为力,无力感似乎贯穿于所有对于爱情的悼亡诗。中国诗人常常是叙述已逝爱人的过往,以景物或者回忆的影像直接入诗,抒发苍凉之感,将人带入到情境之中去感受诗人的痛苦。因而,在中国,爱情在死亡面前,多表现出的是一种无力和悲伤,诗人们从爱情诗中得到的不是力量,而多借助爱情诗歌表达无奈与痛苦,因无处寻求解脱而茫然若失,诗歌便成为了诗人抒发伤感之情的通道。
  中国悼亡诗的代表:
  江城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已经被岁月驱离出未来的亡妻,此时的苏轼只能满怀凄怆地回忆和悼念:“十年生死两茫茫”,首句将全词笼罩在一片阴沉凄凉的悲剧氛围之中,接下来演绎着的内容必定是忧伤凄怨的格调。绝唱般的表达出词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千回万转的深沉思念。)
  梦亡妻
  弥尔顿
  我仿佛看见了我那圣洁的亡妻,
  好像从坟墓回来的阿尔雪斯蒂,
  由约夫2的伟大儿子送还她丈夫,
  从死亡中被抢救出来,苍白而无力。
  我的阿尔瑟蒂斯3已经洗净了产褥的污点,
  按照古法规净化,保持无瑕的白璧;
  因此,我也好像重新得到一度的光明,
  毫无阻碍地、清楚地看见她在天堂里,
  全身雪白的衣裳,跟她的心地一样纯洁,
  她脸上罩着薄纱,但在我幻想的眼里,
  她身上清晰地放射出爱、善和娇媚,
  再也没有别的脸,比这叫人更加喜悦。
  可是,啊!当她正要俯身抱我的时候,
  我醒了,她逃走了,白昼又带回我的黑夜。
  (弥尔顿于1656年娶了续弦夫人凯瑟琳・伍德柯克,十分恩爱。但结婚仅一年零三个月,凯瑟琳思域产褥。诗人于爱妻去世后的第三年,写了这首著名的十四行诗。弥尔顿续弦时已经失明,未曾亲睹夫人的容貌,西语专业论文,所以诗中说梦中见她面上罩着薄纱,但又清清楚楚地、毫无阻碍地见到了她那令人喜悦的面容。)
  七、对爱情本身的哲思
  在西方爱情诗歌中我们看到诗人很多对爱情本身的思考,而在中国历代的爱情诗中,几乎很少中国诗人去思考爱情所蕴含的哲思。也就是说,中国诗人着眼于的是当前个体的爱情或者思念之情,而很少将此种感情泛化到普遍意义的爱情哲学上来。西方却常常将爱情视为一种人生哲学,而非仅仅是个人体验。
  爱的哲学
  雪莱
  一
  出山的泉水与江河汇流,
  江河又与海洋相遇。
  天空里风与风互相渗透,
  融洽于甜蜜的深情。
  万物遵循同一条神圣法则,
  在同一精神中会合;
  世界上一切都无独有偶,
  为什么我和你却否?
  二
  看高高的山峰亲吻蓝空,
  波浪和波浪相抱相拥,
  没有一朵姐妹花会被宽容,
  如果竟轻视她的弟兄;
  灿烂的阳光抚抱大地,
  明丽的月华亲吻海波,
  一切甜美的天工有何价值,
  如果,你不吻我?
  八、爱情中的互动
  西方诗人对爱人的追求也好,爱慕也好,最终的目的往往是达到与爱人的互动,将爱情视为两个灵魂、两个人格的结合,因而追求交互感。从西方历史上对于爱情与婚姻的观念上来说,爱情往往是一种自由的竞争,婚姻也是竞争的结果,所以,很多时候,通过这种竞争,爱情双方了解对方的过程就尤为重要,爱慕到追求,再到体验爱,然后达到双方的共识,最后爱情是恋爱双方达到心灵的结合,因此,西方爱情诗也很多致力于描写爱情的互动这一美妙过程,作成了不少爱情诗篇。
  我们回看我国,经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儒家独尊,封建礼教束缚了爱情。爱情也由一种自由的关系,演变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夫妻都是在婚嫁当天才见面,因而缺乏了爱情最初的互动的环节,所以反映在诗歌上,就是多为缅怀性爱情诗歌,很少爱慕追求性的诗歌,甚至爱情诗在诗歌中的比重也并不十分大,不得不说这些都与中国封建社会限制严密,礼教森严有直接的关联。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第一百十六首:
  “让我承认,两颗真心的结合”
  让我承认,两颗真心的结合,
  是阻挡不了的。爱算不得真爱,
  若是一看见人家改变便转舵,
  或者一看见人家转弯便离开。
  哦,决不!爱是亘古长明的塔灯,西语论文网站
  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
  爱又是指引迷舟的一颗恒星,
  你可量它多高,它所值却无穷。
  爱不受时光的播弄,尽管红颜
  和皓齿难免遭受时光的毒手;
  爱并不因瞬息的改变而改变,
  它巍然矗立直到末日的尽头。
  我这话若说错,并被证明不确,
  就算我没写诗,也没人真爱过。
  诗人认为:只有真心的结合才是真正的爱。如果对方有彼岸,爱即消失,就试试真心的结合。
  结语:
  雪莱曾在《诗辩》中曾说“一切高雅的诗歌都是无限的;它就像那第一颗橡子,其中可能包含了所有的橡树。面纱一层又一层揭去,藏于最深处的赤裸的意义之美却从来没有暴露过。”
  美妙的诗歌就是这样一种存在,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所谓谁的更好或者更正确,正是因为不同,才有了诗歌各具特色的美。我们从爱情诗中看到了中西方诗人对爱情的不同的理解,而爱情观的不同,也表现出整个人生观价值观的区别,透过爱情诗,我们看到了中西方诗人走上了两条大相迳庭的道路,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对于“爱情”人类的情感都同样真挚而美好,无论怎样去表达,热烈也好,内敛也罢,都是真情的流露,看到这样美好感情的流露,我们又是何等的幸运。
  
  注释:
  1、朱光潜:《诗论》,第四章《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北京出版社,2017年第二版
  2、约夫是天帝宙斯的另一个名字,约夫的伟大的儿子即赫丘力斯。
  3、阿尔瑟蒂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她为救丈夫艾德密特斯免于死,自愿去死。刚死就被大力士赫丘力斯从冥王那里抢救回来,送还给了他的丈夫。
  
  参考文献:
  [1]《英国历代诗选》上下卷,屠岸选译,译林出版社,2017年1月
  [2] 郑在瀛:《中国历代爱情诗粹》,武汉大学出版社
  [3] 宇文所安:《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12月
  [4] 朱光潜:《诗论》,第四章《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北京出版社,2017年第二版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