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生日习俗面面观[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生日,是一个人生命的年轮,每个人都有自己唯一、确定的出生日期。然而由于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差别,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们的生日习俗都不尽相同,甚至千差万别。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中国生日习俗趣谈
  经过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而一个人的生日也在这一刻确定了。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一个人出生时的“生辰八字”被赋予无比重要的意义,它甚至关系着这个人一生的前途命运,如婚姻、仕途、财富、死亡等等。
  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孩子在出生后的几天要做“三朝”。孩子在出生后,大都是紧闭着双眼的,总要到第三天(古代习俗称为“三朝”)或三天以后才睁开。按照习俗,孩子睁开眼后要先看父亲,后看母亲,然后再看其他亲友,以示永远孝顺父母。民间还流传一种说法:孩子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个人是什么样的,这个孩子以后就会长成什么样子。这时来探望的亲戚朋友往往馈赠给孩子鸡蛋、红糖、小孩衣物等礼物以表示祝贺。其中,鸡蛋多染成红色,称为“红蛋”。因是贺喜,所以也称为“喜蛋”。
  中国古代黎民百姓过生日,称为生辰。我国的生日习俗历来比较注重老人和孩子两头,对成年人的生日则没那么讲究。老人把生日叫寿辰,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这么叫,寿分三种:上寿、中寿、下寿,上寿百岁、中寿80、下寿60。也就是说,你最少要有六十岁才能为自己做寿,也才能把自己的生日称为寿辰。做寿的人还有一个称呼,叫寿星。寿星一指二十八宿中的角亢;二指南极老人,为民间神话中司长寿之神,其典型形象为龙钟老态,慈眉善目,手捧仙桃,身边有鹿鹤相随,所以后来也把做寿之人称为寿星。
  中国民间的祝寿活动非常盛行。寿辰那天,要设寿堂,挂寿联、寿图,摆宴庆贺。寿联上写“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的吉祥话。寿图有《寿星图》、《王母献寿图》、《八仙庆寿图》、《麻姑献寿图》等。麻姑是传说中的长寿女仙,《抱朴子》说,她能指米为珠,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古代寿宴所用食物中不可缺少的是面条和寿桃。《新唐书·后妃传》记载,唐玄宗的王皇后怕皇帝冷落了自己,另立新宠,一天对玄宗说:“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可见唐人过生日是吃汤饼的。“汤饼”也叫做“水引”,就是面条,生日汤饼既然是长寿之意,寿宴上自是不可缺少的。据说,吃寿面这一习俗来源于汉代东方朔答汉武帝的一句话:古代的彭祖能活到八百岁,是因为他的脸面长的原因。“脸”即“面”,脸长即面长,“长寿面”的寓意便由此而生。如今,过生日吃寿面这一习俗依旧流行。
  在传统观念中,桃是长寿果。《汉武帝内传》里说,西王母将三千年一熟的蟠桃送给汉武帝。《西游记》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孙悟空偷吃蟠桃而长生不老的故事,更使“寿桃”之说家喻户晓。民间庆寿的寿桃,一般用白面制作,尖部染上悦目的红色。
  中国人的生日习俗经千百年相传至今,出现了很多说法。如每年一次的生日中,只有满10,如30、40等叫做“整生日”,差1年满十称作“逢9年”,其它生日则称为“散生日”。在中国农村,十分重视老人的60与66大寿。60大寿也称花甲寿,人们认为,活满了一个甲子,相当过完了天地宇宙和人生的一个完整周期,因此礼仪比普通寿礼更为隆重。另外民间还有“年过66,阎王要吃肉”的说法,所以老人过66大寿时,儿女要买猪肉回来祝寿。
  在许多地方,还流行一种“做9不做10”的风俗,因为民间认为“10”意味着“满”,“满”又意味着完结,所以许多地方不在整10周岁时做寿,而是提前到头一年满虚岁60岁时做寿。但是,许多地方又流行所谓逢9之年是厄年的说法,所以不少地方在老人生日逢9之年,一般都提前做寿,并做大庆,叫做“过九”。届时主人向亲友赠桃,同时加赠饭碗一对,俗称“寿碗”,民间以为受赠者可以借此沾老寿星的光,有延年益寿之福。不但59岁、69岁、79岁等所谓“明九”之年需要忌讳,有的地方还要忌所谓“暗九”,即为9的倍数的年份,如63岁、72岁、81岁等。在“明九”和“暗九”之年做寿时,不但需要提前做寿,还要穿红衣服。小孩可穿在外面,大人则穿在里面,还要系上红腰带。在小说《红楼梦》的第八十七回里还比较详细地写到了这种风俗,小说中的人物鸳鸯说:“老太太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发心要写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刚经》。”
  除了为老人做寿,从古至今,为小孩过生日也产生很多风俗。小孩出生满一个月,称为“弥月”。在传统习俗中,这是给孩子理胎发的日子,俗称“剃头”。家里还要摆一次“满月酒”,宴请亲朋好友前来庆贺,主人要向宾客分送“红蛋”、“红花生”等礼物。“做满月”通常是在婴儿满月的那一天,但有的地区也将满月酒放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即在“三朝”时),这是因为从古以来“三”是尊贵吉祥的象征。也有将“满月”放在新生儿出生的第十二天,称为“十二朝”,因为十二表示最完美、最齐全。另有未满月而设宴庆贺的,叫做“偷满月”,其用意是为了不惊动天地,避免生辰的凶相,悄悄庆贺一番。
  在古代,医疗卫生条件较差,有很多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便夭折。人们普遍认为,婴儿在满月时基本上就度过了初生后最危险的时段,能够茁壮成长,所以关于满月非常重视。
  婴儿出生一周年,家里要给孩子做“周岁”,有的地区孩子出生百日也予以庆贺。届时,亲朋好友纷纷送来贺礼,主人家设宴款待,并向亲朋好友和邻里分送“周岁面”或“长寿面”。这天婴儿会穿着一新,特别是“周岁鞋”要制作精美,鞋上绣有“葱”、“蒜”和“菱”形的图案。意思是祈愿孩子日后聪明,会算(蒜)和玲(菱)珑乖巧。周岁宴中,“抓周”是最重要的仪式。讲究一些的家庭都要摆上印章、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帐册等物品,如是女孩还要加摆铲子、剪子、尺子、绣线、花样子等等。抓周时由大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任其挑选,看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则长大后必乘天恩祖德、官运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则长大以后好学,必有一手锦绣文章;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类的缝纫用具或铲子、勺子之类的炊事用具,则长大善于料理家务。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当场就斥之为“好吃”、“贪玩”,而是认为孩子长大之后,必有口福,善于及时行乐。总之,抓周是一种长辈们对小孩前途寄予厚望的方式。   在现代,一般家庭对孩子的周岁普遍还是比较重视的。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要给小孩拍照留念,并做新衣服,吃鸡蛋、面条以示祝贺。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还会办生日酒,款待亲戚朋友。在江南农村,还有包周岁粽子的习俗,这种粽子包得比一般的粽子长,寓意孩子福寿绵长。有些地方的习俗讲究孩子的“周岁”不能拖延到十三个月。比如,某个小朋友生于四月初八,本年中有闰五月,那么他的周岁就要提前到三月初八来过。
  在古代,男子到虚龄20岁时,西语专业论文,一般会在二月选择一个吉日敬请宾客,由父亲在宗庙里主持冠礼,以表示成年。也有选在生日前后的。女子则在15岁时行笄礼。冠礼和笄礼的举行表示孩子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所以到了清代,冠礼和笄礼往往在婚前举办,变成了婚礼的一个组成部分。到了近、现代,比较讲究习俗的人家还是会在孩子年满20岁时隆重地庆贺一下,如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会举办生日酒,宴请亲戚朋友;而一般人家也要略备酒菜,吃鸡蛋、面条,举家相贺。
  关于成年人的生日,我国民间有“男不做三,女不做四”,以及“男做进,女做满”等生日习俗。“男不做三,女不做四”是指男子进30岁时不大搞庆寿活动,而妇女到了满30岁这年要大庆30岁生辰。因为民俗认为,30岁的男子才进而立之年,正是事业起步期,尚属年轻,这时候做生日大寿会被人们嗤笑。而女子满30岁时,由于生儿育女、家务劳动拖累,出现未老先衰迹象,应趁年轻时享受一下生日的快乐与亲友的祝福。
  不过,如今在江浙等地区也流传着“30不做,40不发”的说法,不论男女,30岁生日都要大办一场,否则40岁时也不能发达。另外,一些地区还流行“男子做进忌做满”的说法,也就是男子生日要“做进”,即按虚岁过。这种说法有一种特别的意义,因为自古以来汉民族的传统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子按虚岁做寿--即所谓的“男做进”,意味着一家以男子为主的生产(生意)天天有长“进”,月月年年都会“招财进宝”。
  在中国,除了给人过生日,还有一些很有趣的“另类”生日习俗。如河南某些地区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在这天忌食米饭,否则就会导致谷子减产。江苏南京等地则以正月初二为“米娘娘”生日,认为这一天是值得庆祝的日子。
  在传统观念中,也有很多人认为生命周期的节点是农历新年,也就是春节,而非生日。在除夕之夜要守岁,过了子夜,新的一年来临,岁数也要随之增加一岁。
  近年来,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国人过生日的习俗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生日会倾向选择朋友聚会、吃蛋糕等西方过生日的措施,但诸如吃面条等传统生日习俗依然流传不衰。
  西方生日习俗趣谈
  在西方,最初的生日聚会唯有国王才有权利举办,后来逐渐普及到民间,平民百姓也可以举办生日聚会了。
  西方人的生日聚会,生日蛋糕必不可少,且都装饰得很精美,还要插上与过生日的主人岁数相同的蜡烛。聚会开始时,则要关掉屋里的灯,点燃生日蜡烛,众人齐唱《祝你生日快乐》歌表示祝福。主人则手捧许愿石,默默许下美好愿望,然后吹灭所有的蜡烛。接着便可开灯,主人在满堂欢呼中切开蛋糕,分给与会者,共享生日快乐。“寿星”一般要切蛋糕的第一刀,除非是太小的幼儿,父母才可以代劳。
  而所谓生日许愿石,据说来自《圣经·旧约·出埃及记》。祭司亚伦身着护身胸甲,上缀四行12颗不同宝石,代表古埃及12个部落。后来,这12颗宝石便演变为12种生日宝石,分别代表人们出生的12个月份,如生于5月者戴祖母绿,生于9月者佩蓝宝石。他们相信,佩戴自己的生日宝石能带来好运,过生日的时候自然就成了许愿石。
  在西方,不同国家的生日风俗虽然有所雷同,但不同的文化传统还是会产生不同的生日礼仪,其中有些很奇怪,有些很有趣。
  美国人的生日没什么特别的习俗,绝大多数小孩过生日都会有一个插着蜡烛的生日蛋糕,过生日的人要对着点燃的蜡烛许愿,然后吹灭蜡烛。如果他一口气吹灭了所有的蜡烛,那么人们相信他的愿望将会成真。
  而德国的生日蛋糕大部分是用巧克力制成的。若要举行生日宴会,也备有热巧克力。许多德国家庭都备有一些专供点燃生日蜡烛的木制圆环。这些圆环大得足以套在一块生日蛋糕外面,上面有许多插蜡烛的孔,每次使用时,可以插上如数的蜡烛。
  英国人常说“生活从40开始”,所以许多英国人40岁那年,家人和亲戚好友会为他开一个盛大的生日聚会。不过英国一些地区也有奇怪的习俗。人们会在生日蛋糕内置藏硬币、顶针等小物件,让人心惊肉跳。这种习俗源自中世纪,当时人们相信,过生日就要博好运,吃到硬币必有好运,吃到顶针则永远无法结婚。当然,食者事先会被告知生日蛋糕里藏有异物,以防不慎吞食酿成恶果。
  在西班牙,据说人们如果忘记自己的生日就不会再变老。因此人们将生日代之以庆宴,即过“命名”日。他们还在祭祀保护神的日子,为过生日的孩子取个保护神的名字。
  在荷兰,孩子的生日晚会除了吹蜡烛之类的活动外,来宾们还要参加一项特殊的活动。那时,所有客人的礼物都要挂在一条绳子上,客人们必须蒙眼睛去摸索,直到每人摸到一件礼物为止。拿进生日蛋糕时,孩子们会唱起:“朗-兹欧-赫耶兹-莱温。”这是荷兰孩子们在表达“祝他长命”。
  在芬兰,父母在孩子生日的前一夜,要在孩子房间布置一张祝贺生日的桌子,桌面用鲜花装饰,中间摆上生日蛋糕和亲朋送来的礼物。第二天早晨,全家人来到孩子屋里,唱起生日歌,唤醒酣睡的孩子为他庆祝,但没有固定的生日歌曲,每个家庭可以随意自选。然后这个孩子在床上用早餐,有时他还会得到一个特制的生日花冠。
  澳大利亚的家庭若是临海,全家人则要在孩子生日的那一天到海里游泳。游泳后全家人就在海滩上野餐,来庆祝孩子的生日。
  以色列的孩子在生日当天,要坐在装饰鲜花和绿叶的椅子上,由亲友围拥着举起,孩子几岁就举几次,多举一次便是求得好运。而墨西哥人则在生日聚会上,会让过生日的孩子蒙上眼睛,拿着棍子敲打从屋面吊下的容器,直到敲开方止。此时,容器内事先装进的各式糖果、玩具便纷纷掉下来,人们争先恐后地上前抢夺。当地人认为,这可以带来好运。
  最有趣的是爱尔兰的“生日撞头”习俗。父母要把过生日的孩子的头朝下拎起,轻轻撞碰地板,一岁撞一下,有几岁就撞几下,多撞一下也表示求得好运。而北美一些地区则盛行“生日打”,不过打的是屁股,一岁打一下,打的次数以过生日的孩子岁数计算。接着,还要按“成长”、“活下去”、“有的吃”、“以后结婚”等必要的祈愿各打一下。
  相比以上各种有趣的生日习俗,有些国家的生日却异常庄重,如北欧的丹麦、挪威等国。这些国家一年中除了重大公众节庆外,若见哪家门口挂国旗,就表示这家必有人过生日;如是该国重要人物过生日,则大街小巷都要挂国旗。而挪威的孩子过生日,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与舞伴一起跳舞,西语论文题目,其他同学则唱生日歌为他祝福。
  无论是中国或是西方,参加生日宴请或聚会,都要给主人送生日礼物。然而在接受生日礼物时主人如何表现,中西习俗却截然相反。中国人一般不可以当场打开礼物,否则会有性急而贪婪之嫌,是失礼行为。西方人则不然,他们要当着送礼客人的面打开礼物欣赏,认为这样是表明主人喜欢客人送的礼物,客人也会因此感到欣慰和快乐。从这些细微之处可以体会到中西文化的异同。
  责任编辑/郭晓博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