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题材史探讨是探讨不同国家的不同作家对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不同处理。在影视领域,中西方由于经济发展、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以二者对具有相同性质的间谍题材表现出了不同的叙事特色,具体表现在人物形象、情节设置方面的异同上。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间谍影片;人物形象;情节 中图分类号:4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7)03-0000-01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间谍影片已拥有大批的影迷。今时,它的雄风再度展现。中国影视界也不甘寂寞,用心把《潜伏》、《风声》、《东风雨》等电视剧或电影搬上银幕,由此吸引了大批的国内观众,也引来了人们对相关影视题材不同程度的关注。然而,中西方的间谍影片由于彼此的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等的异同,表现出了不同的叙事特点。 一、 人物形象:儒雅英雄与硬汉英雄 中西文化的异同之一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中华传统文化表现为集体主义;西方文化传统表现为个人主义。中国儒家文化重视人与社会的协调,强调社会本位,体现的是一种群体意识。例如,我们中国有“天人合一”的说法,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自然地,它也要求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这样,儒家文化就把个人价值归结为社会价值,重视人的社会义务与责任,强调人对社会的服从。然而,西方强调的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也是一种人生哲学。自文艺复兴以来,它强调的就是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要求的就是个人意志和行为的自由。中西文化的这种异同,使得中西谍片中的英雄形象显现出不同的特点。 中国间谍片中的间谍人员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人民利益,他们与敌人进行了坚强不屈的斗争,高扬的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些英雄大都自愿从事间谍工作,是为理想和信念奋斗的革命者。他们具有过人的胆识、超群的能力、非凡的智慧,最为突出的是对组织的绝对忠诚。而且,他们必须通过与组织的配合才能完成任务,若孤身奋战必然会导致失败甚至会祸及整个组织。例如在《东风雨》中,我们可以看到间谍人员的生活是在组织的监视之内,他们执行任务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要按照组织的安排。此外,在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中,真英雄大都具有儒者风度。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神机妙算、羽扇纶巾,大有儒者之风,然而,具有较强军事才能、政治才能和文学才能的曹操却被视作“奸雄”。这种审美结果很好地说明了中国百姓心中的英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倾向“儒者风度”。中国间谍片中的英雄形象也受这种传统审美意识的作用,所以影片中的英雄们风度翩翩,坚强刚毅中透露出一种书生气质,如《暗算》里的安在天,《东风雨》中的安明等。 在西方间谍影片中,英雄则大多是硬汉形象。他们的内心和行动都充斥着“相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相信天定命运,崇尚自由、宽容、自律、契约以及美国式的个人主义”。这些间谍具有冒险精神,往往通过自身过关斩将取得成功;面对组织的误解或者错误的判断,他们仍孤军奋战打败敌人,他们身上彰显的是个人英雄主义。他们也不同于中国间谍的自愿加入组织和绝对服从组织,他们有些是厌倦了间谍生活的专业间谍,有些是意外卷入某一事件的普通人,常常不服从组织的安排,喜欢我行我素。如007系列中的邦德,《谍中谍》里的伯恩等等。他们不愿依赖组织的援助,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来找到真相、完成任务。 通过以上略论,可以看出,西语论文,中国间谍是儒雅英雄,他们以集体主义为准则,把个体的价值置于集体的价值之下,为集体而存活。西方间谍则是硬汉英雄,他们彰显了个人色彩,凸显的是个人在困难面前所呈现出来的个体力量之强大。 二、 情节设置:动与静各显风采 电影艺术是以视觉与听觉为主的影像艺术,也具有音响与画面的高度融合的效果。电影和戏剧又有所不同,电影和戏剧虽然都重视动作性,但电影更重视的是视觉动作而戏剧更重视的是言语动作。电影艺术不仅善于汲取绘画的特点,还要考虑画面的安排,关注画面美,同时还善于通过各种音响来构成节奏感与和谐美。音响和画面的高度融合性,使得形象更为真实,更为丰满,更具立体感。在这种视听艺术的背景下,中西间谍影片在设置故事情节上都有所讲究,但是各自呈现出的是不同的特点。 007系列间谍片是情节特征十分清晰的动作片,讲究以强烈紧张的惊险动作和视听张力为核心,具备巨大的冲击力、持续的高效动能、一系列外在惊险动作和事件,常常涉及追逐(徒步和交通工具)、营救、战斗、逃亡等情节。例如,在007系列之《黄金眼》的开头,主角邦德先是从722英尺的高处跳下,然后闯入戒备森严的化学武器厂,接着在敌人眼皮底下逃脱,骑上摩托以杂技表演般的方式追赶上直升飞机,最后跳下山崖落在飞机的侧面。在这里,导演应用了蒙太奇的措施把邦德的几个动作画面剪辑和组合在一起,使得整个追逐情节充满了动感和刺激。这种充满动感的情节设置与电影的商业利润密切相关。在《财富》杂志上有这么一段评论:“无论如何一部电影成为艺术著作时,毫无疑问地要归因于人。但是,电影的诞生和成长并不是因为人,而是因为公司。公司支起画架,买来颜料,安排场景并雇用有潜力的艺术家。在艺术家脱颖而出之前,公司至少是大于这些部分的总和。虽然我们的诗人还没有以某种方式为我们把它阐述出来,但是一个公司却要维持生机,并且找到了它当事人的生活和命运。”从这一段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电影是人们眼中的商品,它以盈利为最终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电影情节必须要以最有力的方式吸引观众。毫无疑问,西方间谍片这种富有动感性的情节便是优胜者。 中国间谍片在情节安排上即是另一番景象。2017年上演的《东风雨》,它的开场虽然是充满动感的跑狗戏,但是这无法掩盖住中国间谍片特有的“静”。影片里有一段中西正弘表述内心独白的戏,整场戏三分半钟,一共两个固定长镜头。这样一种静态至“凝固”的氛围里,西语专业论文,把中西正弘心中澎湃着的情感,对祖国的爱、对自己从事的事业的无怨无悔的执着、对信仰永不放弃的坚持、对命运超然物外的淡定,全部缓缓地带了出来。这便是一种“静止”的极致。中国间谍片的这种拍摄手法是受本国文化作用的。一直以来,我们中国的艺术著作都十分讲究意境的创设,以此来增强著作的艺术效果。这种做法能使欣赏者在静心观赏的过程中在大脑里创造出更完美的画面,与著作的真正内涵更加靠近。总体而言,西方间谍影片在情节设置上注重动感;中国间谍影片则更倾向于转向人物的内心,从而使得故事情节有了一种独特的静态。 三、 结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西间谍影片在不同的社会土壤和文化环境的孕育下,显示出了各不相同的艺术特点。今天中国间谍片正在这样的异同下尝试着从传统的间谍影片中走出来并向西方靠拢。但是,这不是意味着我们国内的间谍影片要抛弃传统而对西方全盘照抄。我们应该在这个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注意发扬本国的文化传统,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富有艺术性、娱乐性和商业性于一体的间谍影视之路。 参考文献: [1] 戴锦华:《谍影重重――间谍片的文化初析》,《电影艺术》2017年第一期. [2] 李军:《中西文化比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3] (加)戈德罗,(法)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4] 彭吉象:《影视美学(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