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英雄文化的对比[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中西方英雄主义作为一种应世出现的文化现象,对本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它们相似,但作为文化精神,它们代表着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思想。为了进一步区别两者的不同,以及了解二者在本国的历史发展中所起到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比的措施来具体说明。由此得知,尽管中西方英雄主义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依然会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在人们的心中有所不同。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中国 西方 英雄文化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段历史的出现都与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论是中国抑或是西方都一样充满英雄式人物的伟大事迹,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他们应有的影响。无论作用是大或小,抑或者是深远与否,他们的产生和发展都对当时本国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的英雄文化诞生于混沌时期,在中国人心中英雄应该拥有宏图霸业、视死如归的精神,所谓士可杀不可辱,人活着要有尊严,要有气节,这样的字眼在中国式的英雄人物眼中比生命还重要。西方英雄主义观的产生与其文化息息相关,个人本位主义、崇尚自由的精神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1]。
  英雄及其观念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言,它的产生和演变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演进,英雄作为人与神的结合体,其身上的神性逐渐减少,人性不断得到彰显。作为两种异质文化,中西方英雄主义观念的异同反映出各自的文化特质[2]。
  自古以来,中国的英雄崇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宁可死得轰轰烈烈,也绝不苟且偷生。他们认为为国家和民族大业、为百姓安居乐业舍生取义是理所当然的事。西方人把人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在战场上千方百计地使自己活下来的人是英雄,西语毕业论文,而悲壮地牺牲并没有多大意义。相比之下,在西方英雄人物眼中,珍爱生命、创造价值是最重要的两点。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东方,必定是能够做成凡人难以做到的事。而英雄伟大就伟大在肯放弃最难放弃的东西去成就事业。
  英雄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反映东西方基本意识形态的文化现象。中国的英雄文化和西方的英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如陈独秀所说:“西洋民族以战争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安息为本位。”“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3]中国的英雄史观着重于守卫国土,维护皇权;而西方的英雄史观则着重于塑造人格,创造历史。但是两者的共同点就是英雄的理念首先是树立具有当时人们可以效仿的榜样,即某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崇拜和追随的对象。比如中国的盘古开天、夸父追日、三皇五帝的传说都具有英雄主义的色彩;而在西方英雄总是站在天意的对立面,比如古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始终无法摆脱弑父娶母命运的俄狄浦斯,等等。中西方英雄文化都是宿命论,中国的英雄往往赋予命运一种妥协和变通,而西方的宿命包含着对命运的挑战和不屈。
  英雄爱美人是英雄文化的共同点。但是在江山和美人的选择上,中西文化也有不同。为了美人舍弃江山,在西方文化中仍然是英雄行为,比如特洛伊王子和海伦的故事。而在中国却要遭到无情的指责,西语论文,并且将责任推到美人身上,斥之为红颜祸水。在漫长的以男性为主体的古代社会,东西方的英雄绝大部分是男性,女性只是男性的陪衬。但是偶尔也会出现一些让人肃然起敬的女英雄。如中国的花木兰、穆桂英,西方的圣女贞德。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在发生着变化。再比如中国的反封建运动和西方的女权主义兴起,使东西方女英雄不断不增加,而东西方在英雄标准和英雄行为的认识上在不断地接近。
  中国自古以来把拥有侠义精神的人物与英雄相等同,而中国人对英雄的认知一直以来就与西方不同。中国长期以来主要受封建主义的作用,宗教的作用较小,所以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宗教和神话色彩较少,儒学中精忠报国的传统思想成为中国英雄主义的主要理念,其中又以岳飞为代表。还有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经常在荧屏上出现的“南侠”展昭,他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忠君爱国、爱憎分明、不近女色、侠肝义胆的英雄式的人物形象。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关于英雄主义的理解在两个方面得以加深。一是代表全人类,具有人道主义的精神价值观逐渐代替了过去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和种族主义的价值观,英雄主义越来越具有全人类的广泛的精神意义。二是代表各种文化和各种不同民族的价值观的英雄主义在相互碰撞中不断地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形成一种具有多元色彩和民族个性的,并能相互尊重的英雄主义价值观[4]。
  英雄文化共同的特点是善恶分明,但在西方,所谓“恶”的标准是有限制的,他们或是恶龙、巨人之类的怪物,或是极端残暴者和异教徒,而两个君主间的争斗并不被当做善恶之争,人们往往把争斗双方的英雄一同讴歌,哪怕其中一方是自己的敌人。法国大仲马的《三剑客》系列和波兰显克维支的《十字军骑士》中都有这样的倾向。事实上这是文人们对民众英雄观的迎合和妥协:对西方人而言,英雄是个性的,即使敌人的英雄行为也应该歌颂。在中国则完全不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敌人就是敌人,即使他像《三国演义》里曹操对关羽那样慷慨,《说唐》中宇文成都那般英勇,也很难得到说书人一个字的褒扬。说到底,这是中国大一统文化和西方领主经济的异同所带来的[5]。
  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不是空泛的概念,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英雄,就是一个异同表现的典型。英雄文化是浪漫的、夸张的,但同样是现实的影子。它们在中国和西方的影子有如此异同,正是两地间历史、社会人文异同的生动体现。不管怎么说,英雄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永不磨灭的,在西方如此,在中国亦是。
  
  参考文献:
  [1]邵莉.简析西方英雄观产生的时代文化根源.陕西社会科学论丛,2017,(2).
  [2]程羽.历史中的英雄.天府新论,2017,(z1).
  [3]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异同.新青年,第1卷,第4号.
  [4]潘天强.论英雄主义.人文杂志,2017,(3).
  [5]贺文玄.中外英雄文化之大不同.环球日报,2017-08-25.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