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艺术反映生活,这是中西方绘画的一种共同因素。但是,中西方在绘画艺术审美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性,中国绘画注重表现自然,而西方绘画则注重再现自然。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审美思想的不同,可以从外在的和内在的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中西方 绘画艺术审美 异同 一 艺术反映生活,这是中西方绘画的一种共同因素。但是,中西方在绘画艺术审美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异同,比如,中国绘画在造型艺术形象时,并不像西方绘画那样纯粹以描绘客观对象为目的的创作方式,而是一个主观意识加工改造的过程。中国画家在描绘客观对象时,可以根据创作的需要,随意地进行取舍、夸张,甚至变动自然物象的位置,同时也不受焦点透视,以及光与色的作用,有着很大的自由性。比如,中国绘画可以画成立轴或长卷,可以画江山万里图,甚至还可以把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在同一画面中表现出来,这是西方绘画采用焦点透视的观察措施所做不到的。关于中国画家来说,绘画创作依赖于生活,但是又不是完全取决于客观生活,这是因为中国绘画艺术所追求的事实,并不等于客观事实,也就是说合情而不一定合理。所以,从绘画创作与客观物象的关系方面来讲,中国绘画注重表现自然,而西方绘画则注重再现自然。两者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标准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国绘画作为一种思想感情的抒发方式,因此,在著作中往往渗透着画家对生活审美感受和主观情思,其中有痛苦、欢乐、孤独等,这一切都必将通过笔墨形式灌注到绘画著作之中,赋予著作以一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从而使欣赏者得到某种美的感受。然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自然的观念,强调对光与色及客观自然形象的描绘,画家的主观思想服从于客观形象,有着很强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虽然从印象派绘画以后,西方绘画也注重对主观情感的表现,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它仍然是一种再现自然的艺术创作观念,这是由他们的审美思想和文化观念所决定的。 西方绘画艺术善于把一切形态都原原本本地再现出来,即使是不可视的神,他们也要将其还原为可视的形象。西方人不管关于什么都要以明确的形态再现出来,这就是西方艺术的审美思想。然而,东西的艺术表现并不注重对现实对象的准确描写,就像唐代大诗人王维所说的那样:“妙悟不在多言。”它可以舍去整个山的形态,将宇宙的神韵全部集中在一草一木,甚至一片叶子上,通过这种“写意”,以象征的形式,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全部感受和认识。古人说:“以形似之外求其画”,“书画发于情思”,通过写意把“情思”表达出来,这就是中国绘画艺术的观念。 二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审美思想之不同,可以从外在的和内在的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从外在的方面看,其一,西方绘画注重再现自然,中国绘画则注重表现自然。从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来略论,先秦时期最发达的艺术是音乐,以及与音乐相配合的抒情短诗。音乐与抒情短诗都是表现艺术。另一种很发达的艺术是书法。先秦的大、小篆,汉代的隶书,以及后来出现的行草和楷书,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书法本来取象于大自然,又高度抽象化、意象化了,因而也便成为写意性很强的表现艺术。绘画艺术本属于写实、注重再现,但是,中国有“书画同源”的理论,即绘画笔法从书法中来,因而中国绘画也讲写意。尤其是在北宋以后文人绘画的出现,这一点表现得更为突出。苏轼、米芾、倪云林可谓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其二,西方绘画重典型,中国绘画重意象。中国绘画注重意向之表现。和中国文学创作一样,讲言志、缘情,要求思想与意境的和谐,意与象通,使意象、意境成为艺术的重要审美范畴。不仅诗词如此,书画如此,戏曲、小说也都是如此。如金圣叹评点《西厢》,王国维评元人杂剧,都讲意境、境界。梁启超在《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谈小说感化的影响时,也说:“小说之境界,遂入其灵台而据之,成为一特别之原质之种子。”明清小说也很重视人物性格的描写,重典型化,但作者在描写过程中,总表现出浓厚的审美情感,给人一种深厚的审美意象。这些无不和中国绘画的审美要求是一致的。其三,西方绘画艺术注重美真统一,而中国绘画艺术则注重美善结合。中国绘画艺术所强调的不是对生活的模仿和认识价值,而是要求善。从先秦至清代虽然都有人以“画鬼魅易,画犬马难”来提醒画家要下功夫表现审美对象的真,力戒荒唐,但同时更讲求艺术的教化功能。孔子在《论语》中说“尽善”、“尽美”;《毛诗序》讲“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老庄则反对讲“仁义”,但他反对的是儒家虚假的仁义。《老子・十九章》说:“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孝慈”仍是一种善。《庄子・齐物论》中说:“大仁不仁。”“大仁”更是善。这和中国绘画审美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其四,西方人生的最高境界为宗教,而中国人生的最高境界为审美。《论语・里仁》载孔子语:“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赞扬仁者安乐与仁,人生没有别的企求;批评知者用仁来图利。《庄子・田子方》载庄子语:“吾游心于物之初。”“夫得是,至美至乐也。”与道像一致,作为人生“至美至乐”的境界。佛教自东汉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宗教,但多数士大夫文人只把佛教作为一种学问来对待,因而唐代以后儒释道渐趋合流。信奉佛教的金圣叹(明末清初之际杰出的文学评论家)扬言要杀尽天下那些愚昧无知的信奉佛教的“秃驴”,可见中国士大夫文人并不把佛教作为宗教来信奉。 从内在的方面看,中国美学的特点根植于中国哲学。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重人生论。中国哲学的本体论和宇宙生发论的内容很丰富,但是,其重心则落在人生论上。中国哲学研讨宇宙本原及其发源流,为的是解决社会人生的问题。儒家讲天人合一,把社会的纲常名教说成是符合天�自然的规律的。道家也讲天人合一,认为人同宇宙万物一样,均为阴阳二气和合生成,人率性而行,纯任自然,才符合天道。儒家两家对天人合一的解释虽不相同,但是,他们以天来阐发人生却是一致的。也正是由于中国哲学重人生论,因此,中国哲学的人生论不是由伦理走向宗教,而是由伦理走向审美。中国哲学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概念具有模糊性,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一般都只是提出命题,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却不予以阐释。这种概念上的模糊性,对哲学来说是个缺陷,然而关于美学来说却是一大优点。也正由于如此,中国哲学的许多概念,特别是道家学说的许多概念,成为美学和中国绘画创作理论的重要概念,指导绘画和其它艺术的创作,并直接作用到中国美学特点的形成。很显然,由于概念的模糊性,中国绘画很难像西方绘画那样重再现�重典型�重美与真的统一。而重表现�重意象�重美与善的结合,则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创作的一大特点。 ,西语毕业论文,西语专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