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创世神话相似性比较[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神话是人类早期社会的记忆,是探讨早期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本文通过对中西文学著作里的对于创世神话比较,寻求中西神话中共同的心理基因,试图说明人类社会从早期开始,尽管发源于不同的地域时空,就有着类似的心理成因,但是直到现在这种基因并未消失,这样一来人类社会的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交流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创世神话;相似性
  
   人类文明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返身寻找自己的本源。人类总在找寻自己的根,总在对自身的领悟中唤醒一缕远古的记忆。狄尔泰在历史理性批判草案中说,人不同于一般自然物,他在生活中不断留下符号,即所谓的“生活表现”(Lebens uβerungen),后人通过这下表现痕迹,可以跨越时空与他建立联系,通过阐释认识这个人,认识当时的生活,也就最终认识到历史。[1]这远古的记忆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于神话之中。而这些神话也就是人类的祖先遂留下来的表现痕迹。那么这样说来,人类在找寻自己,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寻求对神话的理解。正如叶舒宪所说“不了解神话进入不了历史”,这一句话道出了神话在探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然而长久以来人们有这样的一种旧观念:认为神话是虚构的,而历史是客观的,不容虚构的。以这样的思想作为指导,那么在探讨人类历史的过程中,神话就没了地位。可是渐渐的人们开始发现并建立了一种新的观念,一种全新观念:认为神话背后往往有真实的东西,这样一来,神话的地位得以确定和深化,在历史文化探讨中神话的地位就得到了凸显。而作为人类文化早期发展阶段的创世神话在人类历史的重构上就不容忽视,因而在文化对比探讨中就自然不能忽略了。
   因为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随着人类的成熟,神话必然渐渐消失,这已然反映在中国神话的传播中。根据茅盾的说法,半开明的历史学家删削修改把神话变成了可以示人的历史,这种人类在陈述过程中对神话“合理化处理”使我们的神话在消失。离现在愈近,我们离神话越远,因为现代诗人不能像古代诗人那样,可以和神交往。[2]尼采说,“近世文化的衰微都是由于神话的 ‘毁灭’”。[3]神话并非是随意地创造的,而是古代人类认识世界的特殊方式,是隐喻对现实的实行解释。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神话关于人类文化探讨的重要性,所以,关于创世神话的探讨,西语论文题目,自然不能掠过。
   所谓创世神话是原始人类对开天辟地、万物生成、人类起源及存在的整体思考与想象,下面我们看一些对于中西创世神话的叙述。
   一、中西创世神话的概述
   西方创世神话主要包含希腊创世神话与希伯来创神话传统。尽管还有北欧神话系统, 但在文学和文化作用中远远不及前两者大,因此在这里不作专门讨论。 我们先回顾一下各种神话在文本上的表述:
   根据赫希俄德《神谱》记载,古希腊创世神话有分新旧两系。宇宙从最初天地未分的形态 “chaos”也就是混沌未开到地母“该亚”――随后生出天神“乌拉诺斯”,天神地亩结合生出十二提坦神,形成了旧系神谱;后经长期繁衍结合,生出宙斯,宙斯又制服父亲克罗诺斯,并迫使其吐出被吞掉的兄弟姐妹,推翻旧神系,然后和兄弟姐妹还有儿女成为奥林匹斯山上的十二主神,建立起新神系:奥林匹斯神系。先觉者普罗米修斯按天神的样子用泥土塑造人类,智慧女神雅典娜把灵魂的呼吸吹送给人类,使他成为大地的主人。历几世,后来人类堕落,宙斯等众神不堪忍受,降大洪水,只有留皮拉两口生还。
   基督教文化是希伯来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尽管起源于东方,但是多有西方文化的形成起了苏醒影响,成为塑造西方文化的一大源流,其作用至今不衰,故而算作西方文化传统。
   在基督教创世神话中,创世神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圣经》里有这样的叙述:起初神创造天地。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 同样,人类堕落不堪,上帝降大洪水,好人诺亚一家得上帝眷顾,建诺亚方舟,躲过灾难。
   中国的创世神话则显得较为复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练石补天,女娲后又造人安排婚姻匹配。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创世神话虽有不同,但也有不少共同之处。
   二、中西创世神话的相似之处。
   一段文字的意义绝对不是一目了然的,以文字为载体的各民族神话字眼也不例外,我们须拨开现象,从中见出背后的故事。
   1.造人的材质――土。希腊神话里造人一职是由普罗米修斯完成,一般的说法是普罗米修斯用水和泥土塑造了人类,《圣经创世纪》中有这样的描述: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在中国神话里则是女娲造人,女娲是一个人身龙尾的女神。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也就在天地间到处游历。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2. 各种神话里都有揭示人类必然要婚配的文字。在希腊神话谱系里,反映在《宴饮篇》,人类本是一种四脚四手的动物,后因他们的力量威胁到诸神,他们协商将人类劈开,以削弱人类的力量,这样一来原本完整的人就被劈成两半,这一半总思念着那一半,只有找到另一半才算完整。而在《圣经》里则是因为女人是用男人的肋骨造成,是男人的骨中骨,肉中肉,男人成人之后要离开父母去找那丢失的肋骨才能完整。那么在中国神话里则有这样的说法,女娲为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让男女互相配合,生儿育女,使人类能繁衍连续至今。
   我们细读完这些叙述,不难发现,无一例外,这几种传世神话里,造人的材质无一例外的都是泥土,这种大地上的基本元素,而且都有生命之气的吹入,只不过执行不同而已,希腊神话里智慧女神雅典娜,圣经里的上帝,中国神话里的女娲。还有一个巧合就是,圣经传统里造人的原型是上帝,中国神话传统里,是女娲。这样的话,在后代的神话探讨中就衍生出来很多有趣的问题,上帝到底是什么模样,那么看看人类就应该知道,可是千人千面 ,那么上帝的样子就不能确定。这一准则也适用于女娲系统。我们还不能确定这几种神话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的因子,如果没有,那么这一相似性背后的成因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不但造人的材料相同,在几种神话里都提到了造了男人又造女人,这个世界的人类从一开始就应该是既有男人又有女人,谁离开谁都会寂寞。各个民族的祖先们在他们的神话里都要给难得结合找一个合理的理由。
   3.另一不谋而合之处就是,几种神话里都有大洪水,而希腊神话的大洪水和圣经里的大洪水动机还极为相似,所不同在于,前两者的主导原因是人类的堕落,而后者的成因却是权力斗争的意外结果。宙斯最终决定用一场大洪水来消灭青铜时代的人类,只有两个人幸免于难,普罗米修斯的儿子丢卡利翁和皮拉。他们在父亲普罗米修斯的嘱咐下做了一个大木箱,在里面放足了食物,和妻子在木箱中漂了九天九夜,期间他们向宙斯献祭,宙斯让神使赫尔墨斯转达,答应满足他们一个愿望,他们提出希望宙斯让大地重新住满人,宙斯答应了,让他们建起石头往后面扔,丢卡利翁丢的石头都变成了男人,而皮拉丢弃的石头都变成了女人,于是新一代人又繁衍在大地上。圣经中所说的诺亚方舟的故事,上帝为了惩罚堕落而贪婪的人类,降下了一场持续的大雨淹没了人类,只让品德优秀的诺亚一家住进了方舟幸免于难。

   中国神话中的第一次大洪水和“共工怒撞不周山”的传说有关,共工怒撞不周山,致使不周山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 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西语论文题目,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人类在此情况中已无法生存。造人的女娲眼见此惨烈灾祸,便炼五色石用来补苍天,断了大鳖的四脚当柱子用来撑起四方,杀黑龙以救助冀州,堆积芦灰用以止住大水。苍天补好,四方也正了,大水干竭,天地才算又奠定了,谨慎善良的人得以存活。
   虽然这则神话故事里没有像其他的故事一样明确地指出当时的人类正在败坏,但是却也同样地告诉人们,只有善良的人才能被留下,进入新的历史中。
   在许多民族的童话记忆中都保留下了对于大洪水的传说记载,“大禹治水”、“诺亚方舟”等等,有人认为,这绝非巧合,人类历史可能确实在当时发生过一场范围很大的洪水,并在各个民族的童年都保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4.世界之始,天地未分,一片混沌,历经万世方乾坤初定,天地形成。人类之初民散居各地,却又关于初始的世界有着相类似的看法如前文所述,在《三五历记》天地之始,天地混沌如鸡子。而宇宙之初,一片混沌。掌管混沌的神叫卡俄斯。他在一个��恍惚的有形的空间游荡。卡俄斯之后是掌管大地的女神盖亚的出现,还有全能的创始者厄洛斯,他是动力神,他能将所有元素粘合在一起,因此他便成为生命存在的世界的起源。《圣经创世纪》中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结语
   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些神话的时候,这种奇异的相似性,这种不谋而合,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如果我们深入的追究下去,或许会真的有所洞见。正如弗雷泽所说:“完全特殊的神话如果不是不存在,也是极其罕见的。”[4]似乎早期人类有着类似的经历,这些神话是早期人类共同经历的映射,不过这些早期神话尽管经历了后人的修改,如果仔细探讨,还是能够见出早期人类的生活经历,这关于各个民族的文化探讨有着非凡的意义。列维・施特劳斯曾经说过:人类的大脑构造相同,并经历着同样的进化阶段,人类就有可能坚持着同样的理性认识。(转引自乐黛云,2004)[5] 那么这些神话中的相似程度是否就是这一句话的最好注脚呢?是不是真如列维-施特劳斯说的那样,神话总是在许多变体下并存,是“一束关系”,而在所有变体下面则是神话的基本结构,即神话的故事。神话的具体叙述和他的基本故事之间正是“言语”和“语言”,表层和深层的关系。在施莱马赫看来,一段文字的意义绝不是字面上的一目了然,而是隐藏在已经消退的过去之中,只有通过一套恰当的诠释技巧,利用科学的措施建立起当时的历史环境,隐没的意义才能重新显示,被人认识。 那么如前文所讨论的“神话”这种著作本身的意义,这些古人留下来的符号印迹,我们通过阅读和略论就可以跨越时空与古人建立联系,通过阐释“人”――这些神话中的各民族的祖先,认识当时的生活,最终正确的认识当时的历史。
   参考文献:
   [1]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北京:三联出版社,1986:176页。
   [2]茅盾.中国神话探讨初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3]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述,北京:三联出版社,1986:56页。
   [4]阿兰・邓迪斯.西方神话学读本,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乐黛云.比较文学十讲,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