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绘画中西融合成功因素的略论[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教育家,也是大众最为熟悉的近现代绘画艺术大师,他的一生对绘画执着追求,曾经留学法国巴黎,绘画艺术融汇中西、贯通古今。徐悲鸿是一位主张中国画革新的画家,以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的实践者,在中国画坛造成很大作用,他是中西结合的倡导者,他提倡西方的科学、写实及造型的准确与严谨,以“惟妙惟肖”作为艺术的标准。他反对复古主义与守旧之风,反对机械地照抄自然,他重视著作的艺术内涵,并提出“内美之所以感动人心者,绝不能离乎人之意想,意深者动深人,意浅者动浅人”的艺术见解。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此后,在中国人物画中相继出现了或以素描为基础,或以速写为措施,或将油画及版画的形式等全部引进了中国画,致使后来的中国画中充满了西方画的形式。徐悲鸿以“惟妙惟肖”作为改造中国画的尺度,实际已经在客观上违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哲学理念。不可否认,徐悲鸿对中西绘画融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我们来略论下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在中西绘画融合上取得成功因素
   1895年7月19日,徐悲鸿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贫苦的家庭,西语论文,他7岁时开始练习绘画。20世纪初,继胡适的文学革命之后,徐悲鸿了著名的《中国画改良论》,主张借鉴西方绘画手法改良中国绘画长期以来脱离现实,以临摹代代相因的流弊。他曾对中国绘画艺术的改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出“吾个人关于中国目前艺术之颓败,觉非力倡写实主义不为功。吾中国他日新派之成立,必赖固有之古典主义,如画则尚意境,精钩勒等技”。
   1919年,徐悲鸿带着这一神圣使命赴法留学,学习西方绘画和史论。回国后通过办学、著文、演讲、艺术创作、开办展览等活动,积极传播、宣扬自己的改良主张。徐悲鸿说过:“欲振中国之艺术,必须重倡吾中国美术之古典之主义,如尊宋人尚繁密平等,画材不专上山水。欲救目前之弊,必采欧洲之写实主义,如荷兰人体物之精,法国库尔贝、米勒、勒班习、德国莱柏尔等构境之雅。”
   以上这些论断立足传统、推陈出新、并批判地吸收西方艺术精华的创作理念,这些理念成为徐悲鸿以后中西绘画实现成功融合的基础,并且被现在的创作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他的绘画改良论断在中国绘画界产生了最实际、最广泛、最重大的作用,“尤其是徐悲鸿的‘素描为基础论’改变了以往在临写古人基础上勾线平涂的形式,决定了中国画的生命和形体,这种新形式的国画将中西之法结合起来,给传统的中国画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他不断提倡中西结合,给传统的中国画注入了新的元素,为中国绘画找出一条新的途径,为中国现代美术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对西方艺术深入考察和现实生活深切体验后,他的著作更加集中地表现出“中西融合”的特色。
   徐悲鸿在对西方现实主义美学观倡导的时候,也曾受到不少传统观念的抵制和攻击,曾有一些老画家连篇撰文说其摧残国画,说他在摧毁中国传统艺术。徐悲鸿并未因此而放弃改良,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艺术,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徐悲鸿会通文艺界同仁投入论战,继续改良中国的绘画艺术,并不断尝试中西合璧。
   徐悲鸿曾说过“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徐悲鸿在其坎坷的人生经历中,逐渐接受了民主主义思想,这关于他之后的艺术理念强调写实主义有一定作用,他从欧洲留学回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和油画国画创作。徐悲鸿的素描造诣极高,非常生动高雅,他的油画提倡写实主义,融入西方元素,抵制形式主义,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奠定了基础。建立了一种新颖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徐悲鸿坚信艺术与生活的表现是有关联的,探讨艺术不能离开生活不管,执着忠实地捍卫着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人生观,他认为从古至今我国绘画家都忽略了表现生活的描写,只专注意山水、人物、鸟兽、花卉等抽象艺术,或摹仿古人的著作,只追求唯美主义。虽然他承认艺术最重要的准则是美,可是不能单独讲求美而忽略了真和善。因此,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价值观,是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的根本动因。他反复强调:“艺术有三大准则,即真善美是也。”又提到:“中国艺术,偏重于‘美’,而少于‘善’。”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不能有效地转化为造型的体与面,无法兼顾客观写实和审美感受,徐悲鸿认为只有做到“惟妙惟肖”和“形神兼备”才能引导中国画走出困境。他认为中西方艺术语言和审美习惯的迥然不同所造成的异同根深蒂固,只有通过加强素描的造型准确,在创作上追求西方素描与中国画融合才能有效的解决中西绘画融合的问题,如何通过两种艺术方式的融合来使中国画在保持其原有神采的情况下客观反映其独特风韵。
   徐悲鸿的著作之所以完美,其最有艺术说服力的就是其素描与造型的完全结合,创作意向在其扎实的基本功中完美体现。徐悲鸿认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徐悲鸿在其绘画艺术中特别强调素描实践的重要性和素描思想性表现的重要性,对于“素描”,徐悲鸿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本质上类似于西欧素描传统理论,他通过对西洋素描的探讨认为,素描是因为它能够非常写实地反映客观真实,比我国传统造型画要更加完备和先进,他甚至把素描比做数学,认为没有素描基础就不能正确地造型也就不能进行美术创作,数学也是一样,没有它的基础就不能进行各门自然科学的探讨。
   徐悲鸿对国画革新的成功首先都是通过素描走向成功的。他的素描明暗变化有序,造型止于美的旋律。画面上的线条,有时勾画形态,或变作体积而消失;有时化作情感的意象,或成形貌的特征;有时隐于形体之内,溶化于素描的体、重、形、神之间。徐悲鸿的素描与西洋的素描法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黑白的分面造型,明暗交界线和关节点的着重刻画,讲究解剖、比例、透视、空间和明暗块面,结构严谨,造型结实,这一切都是与西方的素描准则相通的,徐悲鸿在他的创作中最先大胆引进了西方的透视、比例、解剖和光学原理等科学法则;但他同时注重中国传统绘画以线造型的规范,虚实、轻重、转折、顿挫,其线条勾勒与明暗关系、体面层次的微妙处理,既能表现明确的结构,又合于中国的形式美感。所以,一种线形之美,而且是类似中国画“骨法用笔”的线形之美,是区别于西洋素描并为徐悲鸿所独具的创造。他的艺术理念非常强调写实,他认为中外历史上最具艺术价值的画分别是中国的宋画和西方古典写实画,也即是所谓的写实主义艺术,这种艺术在表现手法上写实的、惟妙惟肖的,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创作,他坚持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他破除了明清以来的中国画以“笔墨”为基础之弊。
   徐悲鸿还从观察措施和对事物的感受方面对传统中国画创作提出了看法,他认为画家应该画自己最爱好又最熟悉的东西,不能拿别人的眼睛替代自己的眼睛。徐悲鸿用西方美术的造型观念标准来审视中国画,他发现中国画家不断的用想象力而不是观察力来做画,这样虽然在画的笔墨,气韵,境界上的却有所不同,但著作形象却离自然越来越远,他认为中国艺术重重神韵,西欧艺术重形象,但两者皆为绘画技法,只有神韵建立在精于形象的基础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神韵。在徐悲鸿的眼中,西语毕业论文,写意的中国画也应具备写实主义的倾向,他用写实的眼光去审视、评判中国画的同时借用中国画的题材和媒介来传达他的写实主义观念。
  
   (作者单位:朱广丽,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