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西方世界史专项训练[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一、选择题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1. 据《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上述引文记载了( )
  A. 墨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理想化描述
  B. 政治权利由“传贤”向“传子”的转变
  C. 法家思想认为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传统
  D. 大禹治水有功奠定了“王位世袭”基础
  2. 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据古籍《礼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祭天于郊坛,祭地于社稷,祭祖于宗庙,西语论文范文,“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郑注“周尚左也”。据此( )
  A. 周人把礼确认为政治文化的原则
  B. 周人与殷人在政治与文化方面完全不同
  C. 周人与殷人都重视对鬼神的祭祀
  D. 周人把从政重点从神权向人治方向转移
  3. 据史书记载,“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种宗法制度的特点是确定继承关系和名份、确定尊奉与服从关系的标准是( )
  A. 血缘关系的亲疏与年龄长幼
  B. 血缘关系的亲疏、嫡庶与长幼
  C. 血缘关系的年龄长幼与嫡庶
  D. 血缘关系的嫡庶、长幼与贤能
  4.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作用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 河南、河北 B. 湖南、湖北
  C. 山东、山西 D. 广东、广西
  5. 大多数学者认为《诗经・豳风・七月》反映了西周初年劳动者一年四季的生产生活情况。这首民歌说,那时的农家“七月亨(烹)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禾麻菽麦。”它可以证明( )
  A. 当时的土地制度较有利于农业生产
  B. 西周时期农民的生产工具已十分完备
  C. 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在西周多已具备
  D. 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主要特点
  6.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提出“相地而衰(cuī,等差分级)征”,鲁国提出“初税亩”《春秋・公羊传》解释:“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实地踏勘丈量田亩)而税也。”其实质都是( )
  A. 加强周王室对土地的管理权
  B. 保证周朝天子的财政收入
  C. 实际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
  D. 巩固诸侯国君对土地的控制
  7. 公元前594年,古代希腊雅典执政官梭伦实施改革,同一年,鲁国“初税亩”,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也是一次改革。下列评议,符合史实的是( )
  A. 这两次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的政治发展
  B. 梭伦改革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C. 鲁国初税亩确立中国封建的土地制度
  D. 这两次改革都涉及承认土地私有制度
  8. 公元前431年,伯里克利说:“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是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总之,我要说:雅典是希腊的学校。”下列关于古代希腊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这一时期的希腊有许多城邦国家,中国已经完成大一统
  B. 这一时期的希腊已经完成了统一,中国是春秋列国并立
  C. 古代希腊各城邦政治体制不完全相同
  D. 古代希腊的雅典以农耕文明发达著称
  9. 美国的伯恩斯、拉尔夫合著的《世界文明史》指出,“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准则”,“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准则”。面对社会大动荡,孔子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准则”与“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准则”的核心内容是( )
  A.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B.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D. “行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
  10. 老子曰:“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无以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在大动乱的形势下,他们的主张( )
  A. 相同:他们都主张以礼治国
  B. 不同:老子主张参政,孔子反对参政
  C. 相同:他们都主张无为而治
  D. 不同:老子主张无为,孔子主张有为
  11. 苏格拉底说:“善人总是相似的,也是彼此友好的”;“没有人会自愿干恶事,或干他自己认为是恶的恶事。人的本性,决非弃善从恶”。与上述思想比较相近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 孟子 B. 荀子 C. 韩非子 D. 吕不韦
  12.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西语论文,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 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 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13. 科瓦略夫在《古代罗马史》说:“公元前494年,平民的处境由于债务奴役而变得无法忍受了。他们骚动起来。军事形势非常紧张:正在进行对沃尔斯奇人、埃魁人、萨比尼人的战争……于是军队中的平民那部分便离开罗马,到阿尼奥河对岸的圣山去。平民建筑了营地,安静地在那里呆了好几天……谈判开始了,贵族不得不让步。”这段材料表明( )   A. 罗马贵族对平民的压迫说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B. 为了共同的利益,罗马平民与贵族经由斗争走向妥协
  C.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罗马贵族与平民共同心愿
  D. 在对外扩张方面,平民是罗马帝国最主要的军事力量
  14.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曾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他的主张是( )
  A.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B. 设置郡县,反对实行分封
  C. 北击匈奴,安定边境秩序
  D. 制定法学,实行严刑峻法
  15. 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说,“秦始皇不让天下人读书”,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 根本目的完全相同
  B. 具体做法完全相同
  C. 都不利于生产发展
  D. 都有利于社会进步
  16. 西晋时,有人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子孙,则当涂(当权者)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筚门蓬户之俊,安得不陆沉哉!”这段话指出( )
  A. 中正人选重要,必须慎重
  B. 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矛盾尖锐
  C. 士族把持选官,政治黑暗
  D. 庶族寒门实际上已经渐掌大权
  17. 《新唐书・百官志》:“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尚书:一曰吏部,二曰户部,三曰礼部,四曰兵部,五曰刑部,六曰工部……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专判省事。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强化与完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②提高行政效率,完善中央机构
  ③调整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关系
  ④削弱宰相权力,加强皇权独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 下列我国古代发明的生产工具中,基本无需人力操作的是( )
  19. 杜甫有诗歌咏瓷器,他写道:“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杜甫的这首诗反映( )
  A. 瓷器使用方便 B. 越瓷质量上好
  C. 瓷器都很坚固 D. 白瓷质佳合用
  20. 《宋史・职官志二》:“枢密使,知院事,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凡边防军旅之常务,与三省分班禀奏;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下列对于北宋“枢密使”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为分割宰相的权力而设置的
  B. 加强北方边防事务的重要方法
  C. 协助宰相管理军需供给的官员
  D. 军国大事须征求宰相的同意
  21. 《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时期“势官富姓,占田无数,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这说明( )
  A. 北宋农民进城土地抛荒
  B. 北宋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C. 北宋钱权交易十分常见
  D. 北宋土地兼并非常严重
  22.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北宋时期,我国出现纸币的最重要的直接原因是( )
  A. 赋税制度的改革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
  D. 民间出现了私制伪币
  23.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其创作风格是( )
  A. 语言凝重,沉雄浑厚
  B. 粗犷刚劲,朴实爽朗
  C. 豪迈奔放,雄浑壮观
  D. 恬淡自然,清新悠远
  24. 据《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诸辅之中,尤以首揆为重。”上述材料( )
  A. 明太祖设立内阁是加强皇权的重要方法
  B. 明成祖时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务决策
  C. 明朝时期大学士都是由六部尚书担任
  D. 殿阁大学士的设置防止了宰辅的擅权
  25. 下图为清代人均占有耕地状况,人均占有耕地呈现的趋势出现的原因是( )
  ①“摊丁入亩”的政策 ②土地开垦速度相对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③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 ④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土地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
  26.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急论。阅读下列材料并请回答。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纵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举。……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司马光提出这一主张的意图是什么?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7. 中国与南洋有着长期的密切关系,许多华侨世代居住南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人皆是广东、漳、泉等处人窜居此地,食用亦美洁,多有从回回教门受戒持斋者……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磁(瓷)器,并麝香、花销、�丝、烧珠之类,则用铜钱买易,国王常差头目船只将方物进中国。
  ――马欢《瀛涯胜览・爪哇国》
  材料二 其国有新村,最号富饶。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1411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明史・爪哇传》
  材料三 先是,闽人以其地饶富,商贩者至数万人,往往久居不返,至长子孙。佛郎机(明朝对葡萄牙、西班牙的称呼)既夺其国,其王遣一酋来镇,虑华人多变,多逐归之,留者悉被其侵辱……然华商嗜利,趋死不顾,久之复成聚。
  ――《明史・吕宋传》
  材料四 他们(指华侨)关于本地人主要是起了文化作用的影响,教导人们许多重要工艺、冶铁、制造蔗糖等。
  ――罗拉氏《菲律宾群岛》
  材料五 在菲律宾的华侨是主要的工匠和劳工,他们建筑了许多古老的教堂、修道院和堡垒……家庭日常所需要的东西也大都是中国的木匠、成衣匠、制鞋匠和做工艺者供给的。
  ――巴克塞《根据当时欧洲资料编纂的有关明末清初海外华侨的草稿》
  (1)材料一中,为什么爪哇国人称华侨为“唐人”?
  (2)据材料,到南洋各地的华侨原籍集中于哪些地区?为什么这些地方的人们居多?
  (3)《明史》的记载说明明朝时期中国人更多去南洋。略论其原因,并说明华侨对开发南洋居住国的作用。
  28. 清康熙帝,1661~1722年在位,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阅读下列对于康熙帝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帝说:“夫馋谮娼嫉之害,历代皆有,而明末为甚。公家之事置若罔闻,而分树党援,飞诬排谄,迄无虚日,以致酿祸既久,上延国家,朕历观前史,于此等背公误国之人,深切痛恨。”
  ――《清圣祖实录》
  材料二 康熙帝谕旨:“凡行垦荒定例,俱限六年起科。朕思小民拮据开荒,物力艰难,恐催科期迫,反致失业……嗣后,各省开垦荒地,俱再加宽限,通计十年,方行起科。”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 据《清圣祖实录》记载,“朕十三岁亲政之后,即留意与此,细访其(指黑龙江流域)土地形胜、道路远近及人物性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三月,康熙帝下令:“今罗刹(俄罗斯)复回……若不速行扑剿,势必积粮坚守,图之不易。其令将军萨布素……速修船舰,统领乌喇、宁古塔官兵,驰赴黑龙江城。”美国学者曼考尔在《俄国和中国》中说:“康熙不想征服俄国,而是要向俄国表明,自己有力量和俄国进行谈判解决。”
  材料四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康熙帝《中秋日闻海上佳音》(1683年)
  (1)依据材料一,说明康熙帝是怎样总结明亡教训的。
  (2)依据材料二,说明康熙帝关于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方法。结合已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一方法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说说康熙帝的对俄政策。
  (4)材料四所说的“海上佳音”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5)依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述评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方面的历史功绩。
  (武汉市弘桥中学 汪学毅)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