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夹缝中的“多余人”[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本文试图在中西方文化相互撞击和相互交汇的背景下对倪吾诚复杂的性格进行略论,并试图研讨这一形象的深刻意义。倪吾诚的心灵历程,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缩影,他是中国特定社会环境和中西观念碰撞中繁殖出来的“多余人”的代表。借助这一艺术形象,作者对知识分子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中尴尬的处境进行了反思。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王蒙;《活动变人形》;“多余人”;传统文化;西方文明
  小说《活动变人形》是作家王蒙深邃思想的代表作,主人公倪吾诚这一形象的典型塑造,体现着王蒙开始思考文化融合中产生的冲突。它既体现了80年代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历程的经验性总结。著作因其超越个人自传性而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此外,王蒙一直主张:“我们在继续强调面向生活的同时,我们要特别强调面向人,面向人的心灵。”[1]小说中对倪吾诚这一人物形象的剖析可谓是作者这一文学主张的证明。
  一、倪吾诚与传统文化
  倪吾诚出生在一个封闭野蛮的乡村,那里有着强大的封建宗法势力和经年积累的封建思想,这样的社会环境和人群将会深深作用小说的主人公倪吾诚。
  (一)倪吾诚受传统文化的不良作用
  主人公倪吾诚,出生在陶村这块贫穷固陋的土地上,封闭的环境使得这里的封建思想和宗法势力更加顽固。一提到家乡,倪吾诚就想起一段民谣:“羊□□蛋,上脚搓,你是我(读鹅)兄弟,我是你哥。打壶酒,咱俩喝。喝醉了,打老婆。打死老婆,怎么过?有钱的,再说个。没钱的,背起鼓子,唱秧歌。”[2]一看便知,这是一个极端匮乏的传统社会,而这给倪吾诚留下的可谓是惨痛的记忆。这也是主人公以后极力推崇西方文明的重要原因,是人物对西方的礼仪、服饰等极力推广的源头。
  倪吾诚出身的地主家庭环境关于他的作用也是极其深刻的。父亲倪维德是一个非常古怪的人,喜抽鸦片,并且神奇地把自己的病给治好了。他听从天命,唯唯诺诺,胆小怕事。就连鼓起万倍的勇气去宰鸡吃肉,进行生平的第一次宰杀大业,却也在紧要关头功亏一篑,没有任何的实际行动能力。母亲则是传统社会中典型的地主妻子,因发现他小时候非常激进十分担心。关于他的一些言论听到更是如临大敌,她基本上把儿子的言语当作胡言乱语,后来甚至鼓励儿子吸食鸦片来消磨他的斗志。幸好,母亲的鸦片麻醉计划没有成功,倪吾诚逃脱了。另外,周围的亲戚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关于倪吾诚的作用也是潜移默化的。
  这样的状况下,倪吾诚的自身性格必有缺陷。首先,他不会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没有实际的行动能力。正如其父那样,倪吾诚妄自尊大,意识不到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更不会承受在现实中遭受的落差。其次,倪吾诚受环境作用,关于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意识不到。他看得到周围的缺点,却只知让自己过着想象中的生活,而关于家中妻子和儿女的基本温饱问题不管不顾。第三,他有着知识分子的懦弱性。他在现实生活中不断遇挫,找不到自己应该做的事,也找不到真正的自己,在混混沌沌的状态下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他想求得生存之机而去拜访日本人,西语毕业论文,然而他既不敢赴日也不愿赴日;他厌恶自己所处的婚姻状况,不甘于近况,然而他却不愿离婚也不敢离婚。总之,倪吾诚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所受到的不良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这在很多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
  (二)倪吾诚漠视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在倪吾诚的身上你找不到对这些传统文化优秀部分的继承,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极其片面。
  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倪吾诚对传统的陋习深恶痛绝,对传统的文化更是采取了极端否定的态度。举例来说,过年打扫房间时,妻子静宜不允许他把象征着“元宝”的泥疙瘩弄掉,倪吾诚便认为她“简直是神经病”,并且偏执地认为“这就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文明”!可以说,倪吾诚没有经过辩证的略论片面地将传统文明视为痼疾,带有如此强烈的个人情绪,这就意味着倪吾诚不可能认识或者去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更不会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应用到实现自己理想的实践中。
  与古代优秀的知识分子相比,“倪吾诚既缺乏他们建立在对自我才能的自信基础上并以之与专制君主相抗衡的人格自尊,也缺乏他们以天下为己任、修身治平以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更缺乏他们因在君主专制下的理想惨遭扼杀而产生的愤懑与抗争。”[3]通过对倪吾诚与著作中的其他三个知识分子杜慎行、赵尚同、史福冈的对比不难发现这一点。杜慎行学贯中西,家中的菊花是他品行的象征,虽然因高深的学术造诣和留学日本的背景得到日本人千方百计的争取,但是“杜公”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操行的坚守,而这对倪吾诚的“投怀送抱”是绝好的讽刺。赵尚同有着超过倪吾诚的“科学”和“外语”水平,并竭尽全力经营好自己的家庭,这可是静宜的生命哲学中最大的愿望,然而他也自许坚守“真正的中国道德”,并身体力行,莫说这样的道德倪吾诚会不会懂得,就连基本的修身和齐家倪吾诚都没有办法去做。史福冈虽然也有自己的不足,但是却能符合时宜地选择自己的生存之路,这也是一种能力,而倪吾诚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说,倪吾诚缺乏传统知识分自的美好的品德,例如“忍为高”,例如真正的“难得糊涂”。
  传统文化厚重的精髓,在倪吾诚的身上看不到,注重和谐与自我克制这些素质在倪吾诚的生命历程中也没有体现,从一开始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便注定他在中国与西方的冲撞中找不到真正能够依靠的文化信仰,不能够很好地修身,更谈不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二、倪吾诚与西方文化
  受五四文化的作用,倪吾诚初步涉猎西方文明。留洋海外的经历,使得倪吾诚关于西方文明的崇拜更进一步。然而,他并没有习得其精辟的内涵,也看不到其劣根处,更谈不上对西方文明辩证性地认识,因而他就不得不是西方文明下的“多余人”。
  (一)倪吾诚对西方文化习得之处
  倪吾诚从小便有着激进的想法,虽然母亲曾试图一度用鸦片麻醉计划扰乱他的身心,但是倪吾诚仍旧有着自己关于西方文明的深切体会。由于从小上洋学堂,他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关于西方文化的宣扬。这其中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文化启蒙都对倪吾诚关于西方文化的认识有着深刻的作用。再加上几年的留学海外的经历,欧风美雨的作用,西方文明的印记深深地烙在倪吾诚的心上。例如,倪吾诚关于“拜祖宗牌位”传统习惯的激烈反应,他抨击这样的行为是迷信活动,纯粹是自欺欺人,并宣称早晚会将祖宗的牌位砸烂。例如,他对孙中山先生所宣扬的“耕者有其田”言论的大加赞赏,并在周围的人群中进行公开的讨论,引得母亲的极度恐慌。他用自己的言论和行动向这些封建愚昧做法发起了挑战。   小说多处显示了他有着反封建的思想,崇尚西方先进的科学,批判传统的封建束缚行为,反抗包办婚姻。此外,倪吾诚一心向往革命,而这正是五四时期宣传西方文明时的重要成果。但他在推崇西方方面是值得肯定的。例如,他对西方生活方式中洗澡的推崇,他认为洗澡乃是人生一大幸事,带着儿子去趟澡堂,就会觉得是尽父亲的责任。他宁肯当掉自己的瑞士表,也会去给孩子们买鱼肝油和活动变人形的玩具,西语论文,他想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到斑斓的五彩世界。他执着地相信西方文明,并且“他希望他也相信下一代将生活得更加文明、高尚、善良、幸福。起码他们应该生活得更加健康和合理。”[4]然而,这些也只是倪吾诚学到的西方文明的皮毛而已,他看到的只是表层,却把这表层当成了西方文化的全部。他将自己习得的西方文明的皮毛应用到生活中,但是,他却没有学到西方文明的真谛,这使他无法真正地将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实现自己在晚年仍旧宣称的“黄金时代”,这决定了他一生的碌碌无为。
  (二)倪吾诚未得西方文化真传
  西方文明关于倪吾诚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与身体有关的东西上,美食如牛排烟肉咖啡,美女如西方装扮的刘小姐,另外,还有洗澡时水流下来带给人的畅快淋漓的感觉。沉溺于身体享受的西方文化的信奉者倪吾诚,并未学得任何实质的西方知识。他给学生讲课,却从未有自己的参考资料和系统探讨,他虽然喜爱畅谈,却对自己的话语没有逻辑的思辨能力。
  自由在西方文明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倪吾诚虽然学习了一点舶来的自由思想,然而他并未认识到与自由相随的责任。他希望摆脱不幸的婚姻,只因为他把自己的婚姻当作自己成就大事业和人生理想的障碍物,他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家庭应该承担的责任。尤为讽刺的是,倪吾诚在离婚之前还让自己的妻子怀上了第三个孩子,却没有任何的想要承担责任的念头。他想尽办法让自己享乐,而将自己享乐所带来的后果怪罪于别人。他在离婚之后去过延安,积极参加紧随时代的大跃进运动,也去大学任教,但终究没有好好地把握机会,任自己的生命浪费在虚无的理想中。“他没有勇气承认自己的懒散才是自己事业无成的原因,从内心里始终不肯承认自己的享乐才是自己事业失败的真正原因。”[5]可见,他没有学习到西方文明中的承担责任和自我批判意识。
  西方文明中的平等思想在倪吾诚的人生中也没有体现,他关于妻子的态度可以表现这一点。拿着自己已经作废的图章换得妻子一时的脾气压制,等到妻子发现的时候却只是一味躲避,而没有及时解释自己的荒唐行为。西方文明中的很多具有人性化色彩的理念,倪吾诚都没有学习到。倪吾诚关于西方文明的理解是片面的,他越是热爱西方文化,便越是将自己推入了不伦不类的境地。他没有学得西方的精华,更没有对西方文明的片面性做出自己的判断,例如工业文明灾难性的后果,例如后来的个体迷失,因而,他也就找不到自己独立思考的方向。这意味着倪吾诚在西方文化来袭之时,不会有自己明确的位置,他成了西方文化潮流中的“多余人”。
  三、倪吾诚形象的意义
  倪吾诚是中国特定环境中繁殖出来的“多余人”,是新旧社会交替、中西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时代下的特殊产儿。著作主要通过这一人物形象,关于束缚了一代又一代的旧文化,关于没有从中国现实中找到结合点的西方文化,特别是关于处于夹缝中惶惑、躁动不安,最后沉沦、一事无成的中国知识分子虚无、脆弱、空幻的劣根性,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拷问。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倪吾诚的心灵历程恰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缩影。
  重要的是,作者并不仅仅限于批判,更深刻的是作者在文化反思背景下的积极态度。作者清醒地看到了人物主体意识的受困,看到了人性的变异。倪吾诚形象的塑造实则是作者关于人的解放的呼唤,体现了作者尊重人、热爱人、肯定人的思想。倪吾诚这一典型人物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倪吾诚形象的塑造在文化反思潮流中有着深远的启示影响,值得深入地研讨。
  【参考文献】
  [1]张学正,刘慧贞.探究通向心灵的道路[A].张学正.作家・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论集[C].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155.
  [2]王蒙.活动变人形[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44.
  [3]周云钊.传统与现代的错位――论王蒙《活动变人形》中倪吾诚的文化人格[J].山东文学,2017(7):49.
  [4]李萌羽. “变”的辩证法――王蒙《活动变人形》的文化符码解读[J].名作欣赏・上旬刊,2017(9):112.
  [5]郭少周.中国语境中的个体叙事――对王蒙《活动变人形》的一种解读[OL].http://wangxiaohua1872.blogchina.com/287842.html.
  作者简介:楚雪莹(1989―),女,汉族,山东济宁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探讨生,探讨方向:现当代文学与文化产业。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