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戏剧理论的起始点,大约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开始。时至今日,多样化的戏剧思潮和众说纷纭的戏剧理论风起云涌,为当代中国戏剧理论的发展创建出崭新的面貌。但不可否认的是,成就与问题并存,通过比较中西戏剧理论的异同,理清西方戏剧理论对中国戏剧理论的作用,发现并正视中国戏剧理论现存的问题,建立更加完整的中国化的戏剧理论仍旧是戏剧理论界的首要任务。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戏剧理论;戏剧性;悲剧喜剧;观演关系 随着电影电视等更加方便快捷的影视媒介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戏剧,更多地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停留在剧院这一狭小的空间之内。以至于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戏剧渐成衰微之势,引发了学界关于戏剧新一轮的关注,与此同时,戏剧理论的建设和发展激发了更多的讨论与探讨,“创作的繁荣带来理论的繁荣,理论的成就导致创作的繁荣” i,戏剧理论的建设与戏剧创作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在中国,戏剧表演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戏剧理论的发展却远远晚于戏剧表演。中国戏剧理论的起始点,大约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开始,随着清末民初大量西方戏剧著作和戏剧理论的涌入,春柳社、进化团和南开新剧团等戏剧团体逐渐开始探究属于中国特色的戏剧理论,并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时至今日,多样化的戏剧思潮和众说纷纭的戏剧理论风起云涌,为当代中国戏剧理论的发展创建出崭新的面貌,但不可否认的是,成就与问题并存,通过比较中西戏剧理论的异同,理清西方戏剧理论对中国戏剧理论的作用,发现并正视戏剧理论界存在的问题,建立更加完整的中国化的戏剧理论仍旧是戏剧理论界的首要任务。 一、当代戏剧理论的声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倡导“境界说”,认为这是“既能显示中国文艺特色又能沟通西方艺术理论的范畴” ii,并由此演绎出了朱光潜先生的“意象论”和宗白华关于意境的探讨。 相比较情节、人物、剧本等戏剧要素,中国人更重视“意”的表达。因此,无论是古典戏曲还是现代戏剧,“意境”的传达显得尤为重要,对现实进行虚拟和变幻,西语论文网站,对生活的本来面貌进行适度的夸张和变形,追求“神似”而忽略“形似”。这也是“境界说”能够在学界提出并被众多学者追捧的原因。 此外,追求中国戏剧理论的本色与本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现代戏剧舞台上,探究戏剧、先锋派戏剧等异彩纷呈,然而,在此种情况下中国古典戏曲应该何去何从成为戏曲界演职人员关心的焦点,真正的中国戏剧优势在哪儿,是否能够坚持其艺术表演特色,相关于西方的美学价值怎样探析中国戏剧的美学价值,“在文学领域寻找戏剧的本体,在戏剧领域内寻找中国戏剧的本体”iii,排除一切商业化和西方化的作用和干扰,静下心来对中国的古典戏剧好好进行一番深入的探讨和思考,探究古典文学的艺术价值与美丽,定位中国特色,是当前中国的戏剧理论家应当追求的目标。 二、当前中国戏剧风格探究 在当代活跃的戏剧舞台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后现代戏剧。先锋派戏剧(又称实验话剧和小剧场话剧)都表现出导演与演员对戏剧的探究。孟京辉导演的《恋爱的犀牛》从1999年上映截止2017年,上演十一年,在不断的磨砺和更改中体现出导演探究先锋戏剧的方向。剧中除主人公外,导演将其他角色进行符号化表达,充满了诗意与狂欢相交融的氛围。应用“让滑稽笑料与诗意感伤互相消解的手法” iv,使观众感受到更加浓烈的感官刺激。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孟京辉不断在戏剧中融合着属于同时代的特征,随着社会娱乐大众的审美需求对话剧进行完善融合,使其对先锋戏剧的探究与现实社会紧紧相连。 除在话剧创作中的探究之外,寻求中国古典戏曲走出一条适应时代发展大潮的路子也是当前中国戏剧理论的一个重要的探究方向。中国古典戏曲是写意派的典型代表,强调虚实结合,注重采用程式化的表现手段,是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瑰宝。但我们不得不看到这样一个现实,古典戏曲所采用的文言已经逐渐与时代脱离,其宣传思想与表现形式适应封建统治者的要求而无法适合民主社会。因此,使古典戏曲与现代戏剧融合是当代戏剧理论研讨的重中之重。创作在题材和思想上符合时代要求的戏曲著作,应用现代舞美技术,将民族化的美学特质进一步发扬,才能使古典戏曲之路越走越宽。 三、当前中西方戏剧理论思潮碰撞 中国的戏剧理论是随着文明新戏的传入才逐渐得到发展的,在此之前,只有王国维先生的《宋元戏曲史》对中国的古典戏剧作了简要的概括和说明,并没有对中国的古典戏剧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就导致当西方的戏剧思潮大量涌入我国时,缺乏本国的理论基础与之进行联系比较。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推翻旧有的封建思想是社会的主流,戏剧创作与评论都朝向一个更为激进的方向发展,一味的追求西化,求新求异,将古典戏曲排除在外,使得理论发展过于单薄,片面追求西方戏剧理论,对戏剧概念在翻译上引用不当,给戏剧理论的建构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 例如“戏剧性”一词,在西方的文献记录中,戏剧性分为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和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文学中的戏剧性一般指的是通过矛盾冲突产生戏剧性,人与人的冲突,人与周围环境的冲突以及人与其内心活动的冲突,舞台上的戏剧性一般指演员通过扮演人物所进行的动作、语言、形体等。前者为后者“思想情感的基础、灵感的源泉与行为的动力;后者则赋予前者以美的、可感知的外形,也可以说,后者为观众进入前者深邃的宅院提供了一把开门的钥匙”v。在俄文与英文中,西语论文,这两种意义上的戏剧性所对应的是两个单词,然而中文却只是笼统的将其称之为“戏剧性”,强调了文学中的戏剧冲突所产生的戏剧性,弱化了舞台上的戏剧性。 另外,晚清以来引进的西方理论不注意国情,生拉硬拽,使得许多概念混淆不清。如“悲剧”与“喜剧”的概念,西方的观点认为,悲剧是以伟大人物的毁灭为结局,西方剧作家关于悲剧的普遍性是非常重视的,要求悲剧全局中必须存在悲壮崇高的气氛,主人公一般都是高大伟岸的英雄,鲜有女性作为主人公。喜剧往往表现的是对卑贱低下的小人物及黑暗社会的讽刺;而在中国戏剧的概念中,悲剧的主人公可以是像窦娥一样的贫民女子,并不强调全剧是否要有怎样的气氛,喜剧一般是以大团圆为结局即可。中西方虽然在精神层面传递的东西相同(悲剧都具有苦难崇拜倾向,喜剧的气氛都是轻松愉快的),但在情节、人物设置等方面却大相径庭。由此可见,中西方对悲剧喜剧概念的认知和定义有着巨大的异同,盲目混用,在戏剧理论建设方面也造成一定的混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