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生态批评历史源流比较之浅见[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新的批评潮流,是个非常庞杂、开放的体系,兼有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的性质。本文通过对中西生态批评在历史源流上的比较,展示了中国古代丰富的生态思想内涵,西语论文题目,并对目前中国生态批评的发展提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生态批评 西方生态思想 中国古代生态思想
  [中图分类号]:K8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6-0230-01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新的批评潮流,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1974年,美国学者密克尔出版专著《生存的悲剧:文学的生态学探讨》,提出“文学的生态学”这一术语,主张研讨文学对“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的揭示,“细致并真诚的审视和发掘文学对人类行为和自然环境的作用”。随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和环境危机的日益加深,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生态批评领域都有了更新的认识。西方生态批评起步较早,已经建构了比较完善而又开放的生态批评理论,成绩斐然、引人瞩目。中国对生态批评的探讨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成了一支由老中青结合的立足于生态美学的探讨队伍;或出版了一系列作用较大的论文或作品;组织了多次生态美学或生态文艺学学术研究会翻译并出版了一批西方生态思想名著和绿色经典书目。
  然而任何一种思潮的产生都不是没有根基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是一个古老而永远具有生命力的话题。生态批评的产生、发展和繁荣从东西方的历史渊源来看都是一种必然。
  
  一、西方生态思想的历史溯源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后,人类中心主义统治了整个西方的思想。学者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文化传统形成主要有两大源头基督教和哲学。
  许多生态批评者认为西方文化传统中的基督教是人类中心主义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林恩・怀特在《我们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一文中将人类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根源怪罪于犹太一一基督教,认为它不仅确立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而且还赋予了人为了自己的目的掠夺、统治自然的神圣权力。他认为,首先,从教义上看,《创世纪》中人被看成是上帝创造的最高产物。人通过命名所有的动物而确立了对它们的统治,其他物质的创造除了服务于人以外就没有别的意义。其次,基督教通过自然的祛神化,通过摧毁异教的万物有灵论,达到在掠夺自然的时候,肆无忌惮,而不顾及自然的情感。祛神性的自然观奠定了科学技术主宰自然的思想基础。
  如果说基督教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信仰的人类中心主义,那么哲学人类中心主义则是理性化的人类中心主义,这种理性化,为人类在宇宙的中心位置提供了合理依据。这种哲学中心主义的思想可谓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古希腊。在古希腊哲学家们的眼里。人被定义为理性的存在,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它的理性。人能够凭它的理性来把握世界。
  
  二、中国古代生态历史源流
  
  中国古代思想体系繁杂,曾出现过百家争鸣的历史盛况。但最具作用的思想主要来自与儒家和道家。而这两种思想又都在在不同层面上研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儒家思想中的生态渊源
  儒家重视诗的生态调节机制。从社会生态的角度来看,儒家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以伦理为核心的各种社会规则是保持其平衡有序发展的调节机制,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以实现社会为范围的生态系统。从个体生态角度来说,儒家讲究人与人交往之间的“礼”。君臣、父子、夫妻之间都有必须遵循的“礼”,这就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纳入到一个相互制约的平衡系统之中。如果用现有的生态理论去进行略论,儒家的思想规定了完整的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原则。
  
  (二)道家思想中的生态渊源
  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三个方面:自然生态美思想(自然),个体生命美思想(自由),社会生态美思想(自治)。其自然生态美思想以“自然”为显著特征,强调要顺应自然之道,尊重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做到“与天为徒”,于“自然无为”,它同时强调生态平等和多元共生。老庄个体生命美思想,以“自由”为支点,追求自在遣遥的审美生态境界,反对技术带来人的精神生态和人性生态的异化。其社会生态美思想以“自治”为重要标识,把政治审美化、诗化,提出“顺物自然”、“无为而治”的生态社会观。所谓的“顺物而治”,在老庄看来,就是要减少“人治”因素对政治生态系统的过度干扰,实现政治的自然生态化。使各社会成员在各自的生态位上自得其位。
  西方生态思想中极端强调人作为整个世界的中心相比,中国古代的思想体系更注重从整体上考虑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整个社会的关系。人只是各个关系中的一个环节,并不凌驾于任何关系之上,不是处于统治者的位置。因此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中蕴含着比西方更丰富、更进步的生态思想。
  
  三、中国生态批评发展的一些问题
  
  中国生态批评的发展仍然存在问题。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生态资源的阐释与利用存在简单化的倾向。在对中国文化进行生态解读,发掘生态资源时,忽视了清理中国文化中反生态的因素。坦率地说,中国生态批评诞生的现实原因就是中国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是对生态灾难的反思。中国为经济增长付出了难以扭转的生态代价。西方现代化国家中出现过和正在承受的生态困境在中国被复制,甚至更严峻。其次,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除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道家的“顺应自然”,在儒家,以及其他传统文化中,少数民族的文化中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出很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元素。最后,西方的生态探讨已经建立起以深层生态、生态伦理学等为代表的理论体系,而中国的生态探讨却缺乏一个多元开放的理论体系。
  在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的今天,生态批评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提醒人们关注自然,关注人类发展的未来,这不仅给文学批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有着丰富生态思想的渊源的中国学者更应该在这一领域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Joseph W.Meeker:The Comedy 0f Survival:Studies in Literary Ecology,Charles Scribner’s Sons,1974,New York,p.3-4
  2、胡志红著,西方生态批评探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西语毕业论文,2017.7,p23-24
  3 陈伟,种海燕,儒家社会生态美学思想与道家生态美学思想比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
  4 鲁枢元著,生态批评的空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