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和而不同话中西文明[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热点概览]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古往今来,中西文明的交流与冲突往往同时并存。2017,注定是一个划时代的年份,在东方古都北京召开的奥运会,将是一场中西两大文明对话与交流的“盛宴”。所以对于中西文明的基本常识将是每一个高中生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也将成为高考常考的“热点”。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西语毕业论文,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它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农业文明和北方草原游牧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灿烂果实。
  西方现代文明有三大来源:希腊的思想传统、罗马的政治法学制度、犹太人的基督教。建立于这三大来源基础之上的现代西方文明是典型的工业文明,其呈现出与中华文明迥然不同的特点。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文明如何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前提下相互学习和交流,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从源头探索中西文明的异同与共性,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的多样性与发展趋势,可以更好地发挥两种文明的影响,维护世界的和谐。
  而“和而不同”则集中体现了古代与现代中国人的集体智慧,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主干链接]
  
  从政治学科略论,与之联系密切的经济常识主要有: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准则。哲学常识主要有: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西语论文,要一分为二,要具体问题具体略论;矛盾具有不平衡性,所以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学会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正确把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政治常识主要有:主权国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建立国际新秩序;当代的国际竞争;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从历史学科略论,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物质文明――四大发明、众多的栽培作物、瓷器和丝绸、都江堰和长城、大运河和灵渠、科技成果等;政治文明――行政管理、人才选拔制度、天下为公、人民民主、改革开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精神文明――孔子和老子、屈原和李白等。西方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物质文明――三次工业革命、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发展等;政治文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等;精神文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中西文明的交流:海陆“丝绸之路”;明清之际及中国近代“西学东渐”;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经济全球化等。
  从地理学科略论,中西方文化、文化景观的异同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文化源地及其地理特征;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扩散的类型、地理背景及其对中西方的作用;西方各国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等。
  
  [典型题例]
  
  一、单项选择题
  蒙古人西征曾给阿拉伯及中亚伊斯兰文明带来灾难性毁灭,同时也打开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回答1~2题。
  1.元朝时,回回人将阿拉伯地区先进的天文历算、医学等传入中国,该文化扩散属于( )
  A.扩展扩散 B.迁移扩散
  C.传染扩散 D.等级扩散
  2.元朝时,我国传人西方的印刷术属于( )
  A.精神文化 B.物质文化
  C.精神文化景观 D.物质文化景观
  从古至今,中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不断变化。回答3~5题。
  3.下列对我国对外政策的略论,错误的是( )
  A.从古至今,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从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
  B.闭关锁国,国运衰;改革开放,国运昌
  C.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历史性转折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对外开放,不是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东西,而是要面向世界批判地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4.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
  A.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B.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5.下列全部是我国经济特区的一组为( )
  A.广州、深圳、厦门、珠海
  B.广州、深圳、厦门、汕头
  C.厦门、珠海、汕头、海南岛
  D.广州、深圳、珠海、湛江
  6.“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随后是由于西欧民族从15世纪末以来征服了海洋,这使双方永久地建立了联系。”其中15世纪末“征服海洋”指的是( )
  A.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的开辟
  D.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7.“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作用了古代中国,也深深作用着当代中国。”下列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积极作用的有( )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言必行,行必果”(《论语》) 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④“君子和而不同”(《论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启蒙运动时的思想家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但态度不同,如“孟德斯鸠等对中国的‘专制主义’进行了抨击;而伏尔泰等人则将儒家的思想理想化,把中国描述为依靠法学、伦理、风俗和礼仪来维持文明……”对上述说法以下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他们通过对中国文化的抨击或歌颂来宣传启蒙思想
  B.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同
  C.孟德斯鸠看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本质
  D.伏尔泰对儒家思想的理解有误
  9.20世纪30年代的农村实际上流行三种历法:一是西历。“西历通常在新建的机构如学校、合作工厂等使用。这些机构必须与使用西历的外界协调工作。”二是传统的阴历。阴历中包含岁时节令,寄寓了人们的生活意义。三是传统的节气。节气是用来记气候变化的。以上材料最全面地反映了( )
  A.这一时期中西文明交融的现象
  B.中西文明各有其优劣
  C.社会风俗的改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D.国民政府废除旧历的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10.下列现象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消息,2017年,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额达到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出口额达到11.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我国香港以及日本、美国是我国中成药出口的三大市场。与出口相比,我国中药进口贸易也保持着快速增

长的好势头,2017年共进口中药3.6亿美元,同比增长19.2%。解读材料,能够得出的正确观点有( )
  ①当代世界市场呈现出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的特点 ②我国中药进出口贸易发展平衡 ③我国中药对外贸易保持顺差 ④我国中药对外贸易是逆差 ⑤在医疗卫生方面,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⑤ D.③⑤
  12.有人认为,关于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和国家制度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城市的出现,可以说城市是文明的发源地。这种观点体现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B.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影响
  C.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D.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促进影响
  13.不管是中华文明还是西方文明的发展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卫生问题、传染病问题等都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此外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以及文明内部的斗争使战争成为了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正确认识文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作用,最适宜使用的哲学措施是( )
  A.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B.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C.坚持联系的观点
  D.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1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重视文化间的尊重和借鉴,是因为( )
  A.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的领导除了政治领导、组织领导之外,还有文化领导
  B.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人民的领导核心
  D.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5.2017年3月26日,“世界汉学大会2017”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本次世界汉学大会由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旨在通过世界汉学界专家、学者的深入对话和讨论,促进国际汉学探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研讨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价值。我国举办世界汉学大会( )
  ①是为了让汉语成为世界性母语 ②有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在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③是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的 ④有助于我国称霸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
  16.材料一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凡八十日,长或竟天。其后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外攘四夷。死人如乱麻。
  ――《史记・天官书》(司马迁)
  材料二 在西方国家里,彗星的出现被看作是上帝创造的一个奇迹,用以警告那些即将受到惩罚的人。但这种迷信思想在17世纪消亡了。
  ――《人类与大地母亲》(阿诺德・汤因比)
  材料三 中国古代对彗星已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对彗星的位置、运行路径、见灭时间等现象作了大量详细的描述,直到现在还受到中外天文学家的重视,并用于彗星的探讨。
  在古代欧洲。……由于受到彗星不是天体这一错误观点的作用。欧洲各国居然对彗星在恒星间的运动和位置没有留下任何精确的记载。
  而后从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到开普勒、牛顿等都对彗星进行了观测与探讨。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长期的探讨中发现了一颗彗星,并成功预言其再度出现。为了纪念这位伟大天文学家的功绩,这颗彗星便被命名为哈雷彗星。……当1835年哈雷彗星再度回归时,人们都以好奇心而不是恐惧心理观看这颗大彗星,没有人会相信古代的迷信传说了。
  ――作者根据《人类探究彗星的历程》(赵君亮)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对彗星的认识有何差异?
  (2)根据材料指出17世纪以后,西方对彗星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略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 中国古代对于哈雷彗星的记录,为解决现今天文学的有关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1850年,欣德(J.R.Hind)曾根据中国彗星史料进行计算。发现哈雷彗星的轨道面和黄道面的交角在逐渐变化,从而对探讨彗星的起源和演化提供帮助。1972年。美国勃勒德(Brady)探讨1682年以来的彗星运动,曾运用中国彗星记录,来探究1986年哈雷彗星的回归,从而提出太阳系中存在着未知的第十大行星的假设。
  (3)根据材料四,请你略论西方国家运用中国彗星史料探讨哈雷彗星并取得重大成果属于何种文化扩散类型?并简述文化扩散的重要意义。
  材料五 彗星探测一直是科学家探讨了解太阳系、行星和生命起源的重要途径。2017年7月的“深度撞击”计划让美国宇航局获得了彗星内部的图片,初步验证了彗星的彗核中包含太阳系原始物质,并含有碳、氮等生命必要的元素;2017年1月返回地球的美国“星尘”号飞船取回的有关样本的略论显示,彗星是由岩石、尘埃和冰组成的天体,它们特有的由气体和尘埃流构成的尾巴是在太阳系偏远、寒冷的区域形成的。到2017年,欧洲航天局的“罗塞塔”飞船还将直接登陆彗核,并钻探取样。彗星之谜,终将一步步在世人面前解开。
  (4)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说明造成古代中西方对彗星认识不同的原因。
  (5)上述材料说明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
  (6)我国古代对于彗星的观测和记录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应用政治常识有关国家职能的知识,说说今天的我国怎样才能在彗星探讨领域占有应得的一席之地?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