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新唱几回转,中西合璧共婵娟[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歌曲《浏阳河》是建国初期根据民间曲调加工创作而成的。20世纪70年代,两位钢琴作曲家将这首歌曲创编成为两首同名钢琴改编曲《浏阳河》,本文对两首著作的民族性、钢琴化、润腔等进行略论,进而发掘两首钢琴曲的不同艺术表现力和共同的爱国主义精神。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钢琴著作 《浏阳河》 王建中 储望华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歌曲《浏阳河》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旋律流畅、优美动听,西语论文网站,表达了湖南人民热爱革命领袖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词作者徐舒华与曲作者朱立奇、唐璧光自1951年创作以来,至今已有61年的历史。这首著作后来被人们传唱、改编,创作了新的歌曲、二胡曲、琵琶曲、古筝曲、钢琴曲等多种音乐形式而流传至今,单是钢琴曲《浏阳河》就有近十种版本。在众多流传于世的《浏阳河》曲谱中,最早创作也是流传较广的当属王建中和储望华改编的钢琴演奏版本。两位作曲家被称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支撑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南、北两员大将”,具有南北两派不同风格的创作技法,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一 歌曲《浏阳河》的发展变迁
  浏阳河又名浏渭河。原名浏水,位于湖南省东部,河水风光旖旎,鱼肥水美,两岸田畴沙洲,美丽富饶。唐璧光创作的歌曲《浏阳河》描绘了浏阳河的美丽景色以及所向往美好生活,对领袖对党和政府的热爱之情。这首自1951年创作以来就广为流传的经典民族歌曲,分别由多位演唱家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风格进行演绎,深受民众喜爱。这首歌由于历史的原因,曾多次被错误地认定为是“湖南民歌”,使作者几度失去了作品权和署名权,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逐渐被承认。历经波折的歌曲在时代的洗礼和作曲家的深刻挖掘下,在“文革”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被改编成多种乐器演奏和多种版本的演唱。如储望华和王建中的钢琴改编曲版《浏阳河》、古筝曲《浏阳河》、歌曲《浏阳河》《又唱浏阳河》等。直至今日,浏阳河,这支流蜜的河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 两首钢琴改编曲《浏阳河》的创作背景
  两首著作均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文艺界在“三化”,即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运动的带领下,音乐创作进入了一个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停滞期。这一时期,我国的音乐创作只能依靠改编革命民歌或者进行样板戏等创作来发展、继承。
  “文革”时期,产生了鼓吹文化虚无主义的典型极左理论,对音乐创作尤其是器乐创作造成了严重作用。伴随着1968年钢琴伴唱《红灯记》的问世,文艺工作者的创作重点投向改编原有的创作民歌、填词歌曲、革命民歌等著作,这些钢琴改编曲全部采用原歌曲的标题,应用呈示全曲后加花、伸展、扩充性变奏等创作手法,在不改变原曲题材内容的前提下,作曲家创作或改编原有民族音乐著作,填补了历史的空白。两首同名钢琴曲《浏阳河》便是当时钢琴改编曲的佳作。
  三 创作风格
  以浓重的湖南色彩表现浏阳河水柔美、婉转的风景画卷的两首钢琴改编曲《浏阳河》各有特色。分别是由于1972年创作王建中版和创作于1976年于2000年订正的储望华版《浏阳河》。两首著作在创作风格、演奏特色、润腔、音色表现等方面,体现出共同的中国民族特色与艺术风格。
  1 中国五声音调式的旋律
  钢琴改编曲要求在创作方面首先要秉承原曲风格题材的旋律曲调,在原有音乐素材基础上进行加花、变奏、扩充发展。两部著作都遵循中国音乐旋律的五声性。
  储望华的《浏阳河》是在遵循原歌曲曲调的基础上,在引子部分选用五声音阶式走句,以音区较高的bA徵调式加花改变原曲调,使旋律更为婉转、细腻、靓丽、清脆,在不改变原曲调色彩的情况下,适当改变旋律运动的方向,并适当加以倚音装饰、特殊奏法等的旋律修饰,在伴奏或者支声旋律中应用调式偏音或七声音阶旋律的变化,丰富钢琴改编曲的钢琴化、立体化的民族色彩。
  王建中根据民歌改编的钢琴著作也十分注重对原民歌音调的发展,歌曲原为C徵五声调式,在钢琴改编曲中音高上略有提升,采用了E徵五声调式。同时通过钢琴乐器宽广的音域,五声音阶式走句、立体性的织体丰富原民歌的单声旋律,体现了钢琴创作的立体化。
  2 装饰音及特殊奏法的大量应用
  钢琴改编曲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时期诞生的一种钢琴音乐体裁形式,需要对中国民间音乐形态和民族器乐的音色进行模拟而丰富钢琴这一西方乐器的音色使之符合中国音乐审美标准。
  王建中和储望华的两首《浏阳河》不同程度地应用了装饰音技法。
  储望华著作共有54个小节,西语毕业论文,其中多次应用短倚音:十五次应用单倚音,六次应用复倚音,来描绘河水叮咚沿岸风光旖旎的音乐形象;应用琶音奏法三十一次,在这首几乎句句有装饰音,句句有波澜的浏阳河水里,储望华创作了河水弯过了九道弯的湖南浏阳河流域的民族韵味。
  王建中著作《浏阳河》中,为了表现波光粼粼水波荡漾的浪花儿形象,上波音技法有七次应用,应用三次的短倚音,为著作平添一波三折的韵味;并在著作第37小节和第45小节两次应用双音倚音,营造出古琴荡气回肠的感觉;著作中应用最多的是琶音奏法,共有二十八次之多,同时该曲更多地应用了钢琴本身的音色特点,从其宽广的旋律和丰满的和声入手进行描绘,更多地展现出湖南人民热爱祖国歌颂领袖毛泽东的爱国主义情怀。
  3 著作结构与民族韵味的表达
  中国音乐尤其是汉族音乐,在音乐创作上多以线性旋律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以五声(宫商角徵羽)为骨干的调式音列结构;以民族化较为均衡对称的曲式结构为准则,以均匀平稳的节奏安排的音乐形态特点等,成为中国钢琴音乐中国化的创作准则,是现代中国音乐发展的深厚土壤。
  (1)著作演奏速度方面
  储望华的《浏阳河》速度在每分钟66拍以内变化,应用丰富细腻的装饰音和华丽丰满的力度层次与音色效果营造出一个宽广深情却又细腻柔美的湖南风景画,向听众娓娓诉说人民热爱领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怀。王建中著作以更为博大宽广的母亲河的情怀,让人体会到浏阳河的温厚和纯良,应用丰满的和声,营造出气势磅礴、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体现出一代领袖的大气与气魄以及祖国儿女的热爱之情。因而,该著作速度变化较多,从每分钟76拍到急促激动的每分钟96拍再回到宽广的每分钟48拍,乐曲层峦叠嶂气壮山河的壮丽与婀娜蜿蜒的柔美,荡气回肠的在钢琴上再现。   (2)著作结构方面
  王建中钢琴曲《浏阳河》在创作上遵循原歌曲的结构形式,创作中使之更为钢琴化。钢琴曲共83小节,共分为六部分:9小节引子,第一部分23小节(第一次呈示主题),第二部分20小节(变化呈示主题),2小节散体段落,第三部分26小节(第三次呈示主题)和3小节尾声。
  作曲家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多次出现的主题,不断强化而强调通过力度、和声厚度、情绪的紧张与松弛的对比,体现作曲家对著作驾驭能力的收放自如。该曲的曲式结构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特征,引子加主题的三次呈现和穿插其中的连接段落,暗合了传统中国歌曲分节歌的形式。通过几次主题呈现,体现出著作的跌宕起伏和情绪的推进。
  储望华的《浏阳河》著作篇幅短小简练,较多地应用了装饰音和旋律本身的旖旎突出湖南当地的民族色彩。全曲共55小节,全曲结构与歌曲结构相同,7小节引子后,也是两段歌词一句尾声的结构形式,应用方整型的四句式结构,旋律在左右手两个声部各反复一次,再加上简短的尾声。
  两首著作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一首短小温柔旖旎多姿,具有浓郁的湖南风景画卷风味;一首宽广大气荡气回肠,讴歌人民讴歌伟大领袖的民族音乐形象。其著作的结构均衡对称,平稳均匀的节奏安排和五声调式的旋律线条中,体现了中国钢琴音乐民族特色。
  4 润腔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润腔”已成为中国传统声器乐音乐装饰其“线性音乐”旋律的重要手段,声乐中的“润腔”融入了民族器乐的传承和发展。我国古代曲学家有“乐之框格在曲,而色泽在唱”的论断。这一润腔形式,要求我们的演奏者要以情感为中心,对唱腔或者旋律主题在节奏、力度或音色方面加以润饰、烘托、渲染和丰富。使之成为具有立体感强、色彩丰满、风格独特、韵味浓郁的完美艺术著作。
  这两首《浏阳河》从模拟湖南歌曲入手,应用装饰音、五声性旋律走句,利用音色润腔、节奏润腔等手法,力求在钢琴演奏中再现歌曲的韵味与风格。他们的创作,不但将中西音乐文化的结合作出了突破性的尝试,也在中国钢琴著作创作的早期开始逐渐形成了钢琴著作中的“润腔手法”。在创作中注重音乐与文化的共同美学追求和内在统一性,讲究从著作的“气韵”和“意境”上把握钢琴著作的民族特色,强调钢琴著作音色的意境美。
  储望华的《浏阳河》第12小节,主题的呈示,大量装饰音的应用,造成了旖旎多姿的音色效果。指尖勾住键应用最细小、集中的琴键接触面积演奏出立体的拨弦效果,模拟民族乐器的音色。王建中《浏阳河》中尾声部分第82小节的五声音阶式旋律走句,演奏时类似拨动的琴弦,指尖轻抚琴键以模拟旖旎荡漾的浏阳河畔的秀丽景色。
  四 中国审美意境
  “意境”包括立意、诗意、情感等方面。意是艺术著作的灵魂,境是美学范畴的概念。中国钢琴著作的意境来源于作曲家被生活和文化、自然触动的感情以及为此而创作的钢琴著作表现出来的深刻内涵。王建中和储望华先生的《浏阳河》,从不同的创作手法,不同的视角展开的创作,其著作也各有千秋,风格各异。储望华著作通过大量装饰音的使用,在旋律中选用温婉富于多变的装饰,和流畅细腻的旋律主题。展现出一幅南方小桥流水人家的富饶、细腻、多情、多姿的南方水墨画卷,使蜿蜒旖旎的浏阳河水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注重中国民间民族风格音乐的细腻表现。从小我、本我的状态表达一个普通浏阳河畔、浏阳人家的水乡情怀。王建中的钢琴著作,则从时代的气息、宽广博大的胸怀入手,立足于整个民族、千秋万代的角度俯瞰浏阳河。平铺直叙的浏阳河主题旋律,浓墨重彩的柱式和弦,大量四五度叠置和声和宽广厚重的和弦应用来看,王建中著作更需较多应用大臂带动前臂演奏大和弦发出宽广厚实的音响色彩。同时,较多应用叠置旋律织体,使主题在不同声部中先后奏出,声部间环环相扣遥相呼应,更加富有感召力。从审美意境上融合了水、人、精神合一的民族气概和伟大、果敢、一波三折,最终走向民族的独立和统一的史诗般的革命画卷。作曲家在创作中逐渐将浏阳河河水“母亲化”“意境化”“神化”。从更为广阔更为抽象的角度提升“浏阳河”的精神境界,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潮流。
  因而,在创作意境方面,两首钢琴改编曲各有千秋。他们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创作出不同的审美情感。从不同侧面,带领听众观看了浏阳河水旖旎多姿与博大雄浑的风采。虽然意境不同,深浅不一,刻画手法远观与近景的不同形式,但却丹心一片,均体现出浏阳河作为湖南母亲河的一面,对湖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滋养、灌溉。表现出人们对它的喜爱和流连忘返。
  王建中和储望华两位作曲家在同一时期创作的钢琴改编曲《浏阳河》,为我国的音乐创作留下了重要的一笔。这两首著作均重视民族乐器的特性音色与西方乐器钢琴的融合和互为补充,应用润腔手段将中国音乐的线性音乐特征和西方钢琴著作的立体音乐思维相融合。他们在充分挖掘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传统器乐曲为创作素材的基础上,应用西方作曲技法,将中国传统音乐的带腔性、音调的五声性、织体的单声性等特点,融于钢琴创作中。把钢琴音高不能游移的确定性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带腔性糅合在一起,集中体现了钢琴著作的民族特色。正是在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浓郁乡土气息的滋养下,我国的音乐创作工作者才不断创作出丰富的音乐著作。因而,扎根民族,立足传统,扑捉现在,放眼未来的创作模式,将会给我们当代的音乐工作者以有力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李西安:《中国民族音乐美学三题》,《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
  [2] 管建华:《新的色彩的追寻--“中国钢琴曲三首”评略》,《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3] 丁菲菲:《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论王建中钢琴著作中体现的润腔因素》,《音乐创作》,2017年第3期。
  作者简介:丁菲菲,女,1979—,山东潍坊人,,讲师,探讨方向:钢琴、音乐教育,工作单位:潍坊学院音乐学院。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