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续书结局异同及原因[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作者简介:姚晶晶(1990-)女,江苏溧水人,扬州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在读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摘 要:中西小说续书,尤其是中国典藏丰富,西方的续书创作在上个世界末初见兴盛。思想意识层面的异同导致中西续书在结局设定方面存在异同:中国续书偏重大团圆式的结局,西方更多的是悲剧风格。了解中西续书异同及其原因对续书的理论探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西续书结局;异同;原因
  中图分类号:I10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7)11-0000-01
  小说续书是古今中外皆有的一种独特持久的文学文化现象。所谓“续书”就是对原作的续写,即“在内容上它应与原作有承续关系,否则无法称其为续书。”①续书是对前人的作品内容做继续的描写,以延续原著的意思为主旨。
  原作的空白和缺失给续书作者很大的发挥空间。比如《呼啸山庄》通过略写希刺克里夫失踪三年在外的遭遇突出封闭、隔绝的气氛,这正好给了英美作者进行续作的机会,续作中充分展示了希刺克里夫阴暗性格的形成及其发迹过程。《续西游记》续叙了唐僧师徒取经返回途中的种种历险,和原著相呼应。
  一、中西小说续书结局异同
  小说续书是世界范围内共有的文化现象,尤其是在中国,一本《红楼梦》的续作就有四十余本。中西小说续书的创作有相似也有不同,西语专业论文,就结局而言,二者的异同明显,中国作者乐于构建大团圆结局,西方著作偏重悲剧风格的延续。
  以《红楼梦》为例。在中国对于《红楼梦》的续书多得出奇,曹雪芹没有写完的结局给了作家们充分的发挥空间。一部“花月痴人撰”的《红楼幻梦》,对于创作这部续作的原因,他在自序中说:《红楼梦》浓厚的悲剧气氛让闻者为之叹息落泪。为了让读者破涕为笑,才写了这部续书。宝玉中举,光宗耀祖;黛玉还魂,变得健美华丽,然后皇帝赐宴,祝贺二人喜结良缘;晴雯也借尸还魂,续完前情,还了相思债;妙玉回到大观园,与宝玉重温旧梦;柳湘莲还俗,与三姐遂了心愿;鸳鸯还在,袭人未走,与众人同享人生之欢……
  在西方,以续作《堂·吉诃德》第二部为代表。《堂·吉诃德》是家喻户晓的著作,在第一部问世后风靡西班牙。数年之后即有人出版了《堂·吉诃德》第二部的伪作,把主人公写成了毫无“奇情异想”的疯子②。这促使塞万提斯加紧了第二部的写作。值得注意的是,塞万提斯在第二部中一直写到了堂·吉诃德去世入土,仍然是那个会把风车当做三头六臂的巨人的疯子,在世人嘲讽的眼光中以一个疯子的形象去世。保留了第一部的风格,延续对骑士小说的讽刺,嬉笑怒骂之间反映着现实世界。作者正是要塑造一个被骑士小说弄的神魂颠倒、荒唐可笑的形象,堂·吉诃德注定是一个悲剧人物,以疯子的形象离开才更符合他的形象设定。
  在《呼啸山庄》的续作中,比较成功的一版就是将续作中人物设定为恩肖、林顿及希刺克里夫家族的延续。虽然续作者安排安东尼·希刺克里夫和新的恩肖夫人走到了一起,不是因为二人的真心相爱,而是因为他们在对方身上寻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一种互相满足。续作延续了原著人物性格特征,同时也延续了原著的悲剧风格。
  二、中西小说续书异同原因探析
  中国人为什么在心理需求上特别喜欢喜剧,而“少悲剧意识”呢?文学是人的理想的感性形象显现。在古小说中,表现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题材颇多,总是皇帝赐婚的大团圆结局,这正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缺失,表明自由婚恋的实现关键在于社会;而剥夺自由婚恋权利的也是社会,于是便把理想的实现寄托在掌握社会、同时也即掌握人的命运的最高统治者的身上了。著作中大团圆,就是生活和心理的艺术再现。
  中国人喜欢大团圆结局的心理在续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身为社会悲剧主角的广大平民百姓不愿在文学著作中去欣赏自己被现实挤压得变了形的躯壳和扭曲的灵魂,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释放,只有这种精神上的填补才能使受伤的心理得到片刻的保护。从文化心理角度思考,这些乍看甚是荒唐的情节蕴含着人们一种文化心理上的理想式需求。
  相比之下,西方著作中表现更多的是“悲剧意识”。悲剧艺术是崇高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肯定悲剧艺术中的崇高,马克思曾高度赞扬“普罗米修斯是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③。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论崇高与滑稽》中明确地肯定了悲剧性崇高的内涵,“在一种事物身上,它既体现了大自然的崇高,又体现了人的崇高,这样的结合就叫做悲剧性”。悲剧在欣赏者心灵中唤起了崇高感,刺激着欣赏者的神经。他认为“激情的崇高,一方面引起恐惧,另一方面唤起我们的自豪心……我们在崇高的激情和悲剧中所见到的伟大人物的倾复和痛苦便引起我们对他的同情”④。悲剧人物身上的崇高行为和追求,更好地激发人们的情感。这正是塞万提斯对堂·吉诃德的人物设定,虽然他的行为荒唐可笑,但是从这一人物身上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嫉恶如仇、锄强扶弱的高大形象。而“图书经济”成功典范的《斯嘉丽》安排的大团圆式结局,西语论文网站,让整个著作流于俗套,终不成经典。
  三、结语
  中国以人为本的文化传统传承千年,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熏陶大众,整体和谐是个体最大的诉求,因此总希望获得最圆满的结局。西方自古希腊文化开始就强调理性,崇尚科学,以理性的逻辑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事情,现实社会中的悲剧冲突是必然的。不是刻意去逃避,而是借用悲剧激发生活的热情,这也正是悲剧崇高性的表现。无意去评判两种结局孰优孰劣,敢于为经典作续的这份勇气就值得敬佩。续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文化现象,其中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值得探索。它是中西文化的载体,也是中西思想精神的传承。
  注解:
  ① 王旭川.中国小说续书探讨[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
  ② 陶嘉伟.谈中西“续书”[J].文艺理论探讨,1995(1).
  ③ 张辰.马克思主义的悲剧崇高及其深化[J].阴山学刊,1992(2).
  ④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崇高与滑稽[M].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1965年.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