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文化异同与翻译[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内容提要:翻译不仅是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转换。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异同,同时两个民族在理解和思维方式、历史背景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想在两种文化之间实现翻译的完全等值的功能转换是非常困难的。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 键 词:语言 文化异同 翻译
  列宁曾经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异同,这种异同给文化交流构成了障碍,给翻译造成了困难。重视文化异同,了解民族习俗是翻译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在当今外语翻译过程中,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在翻译过程中绝对不仅仅是要求语言形式正确,还必须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语言同文化相辅相成,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特定的文化常把某种烙印加到语言上。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外语的文化背景,就无法正确理解和应用外语。东西方的社会是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人们的思想、信仰、习俗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同。一般人可能懂得说语言,却往往不懂
  得语言背后蕴含的文化。真正的外语人才却可以看到这背后深藏的秘密,这是因为他对所学外语的文化底蕴有深厚的认识,他不会只停留在语言层面上去简单的学习,而是去多了解西方文化习俗,从中挖掘出语言暗藏的文化背
  景。
  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西语毕业论文,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因此,英语学习不能是单纯的语言学习,还应扩大人们的视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学外语而不懂其文化,等于记住了一连串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很难有效地加以 应用,而且每每用错”。既然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所以语言得体性――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语言得体性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文化语言学探讨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例如,英语She is a Cat。无法对译为“她是一只猫。”因为中国文化里“猫”同“包藏祸心的女人”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而在西方却是关系密切。语言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
  二、中西方文化异同
  1.理解和思维方式不同
  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理解和思维方式,英汉两个民族也不例外,在观察,理解与思维方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异同。对同一事物,往往因理解不同,而产生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对颜色词的理解和使用,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的所指是完全一样的,但由于理解的异同,使其文化含意完全不同。如:
  black tea红茶
  blue film黄色影片
  green with envy红眼病(嫉妒)
  a white day吉日
  blue- sky market露天市场
  grey income灰色收入
  hot travel route黄金线路
  white lie善意的谎言
  love pea红豆
  blue tooth蓝牙
  beauty红颜
  yellow livered胆小鬼
  逻辑思维上也存在着异同,如:He loves his wife and so do I.如果直译为“他爱他的妻子,我也爱。”那就会存在误解,你也喜欢别人的妻子。因为西方人生活节奏较快,讲话喜欢用短句子,因此应避免使用长句子或者罗嗦的句子,对方会听得不耐烦,西语论文题目,就尽量用简短易懂的白话英语,用字越少越妙。正确的译文应是“他爱他的妻子,我爱我的妻子。”而中国人偏好综合思维,其思维方式是整体优先式。所以我们在翻译时就要注意词语的增减和句子顺序、结构的调整。如:
  (1)原文:我国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
  译文:Chinese thinkers of the pre-Qin days (over
  2,000 years ago) advanced the doctrine “lov-
  ing people and treating neighbors kindly are most valu-
  able to a country.”
  (2)原文:Beauty is in the eye of beholder.
  译文:情人眼里出西施。
  (3)原文:lt is no good eating too much.
  译文:吃的太多没好处。
  2.历史背景不同
  一个民族及其国家由于历史发展不同,在其漫长的民族历史长河所形成的文化也不相同。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历史的积淀,不同的国家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显然是不同的。语言的发展和民族历史的发展也是紧密相联的。例如西方国家的人们多数信仰上帝,所以英语成语中也有许多与God相关的成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诅咒一个人时人们常说God damn you,危险过后常说Thanks God或God bless you。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有相当一部分语言来自真实的历史事件或与某个历史人物有关。如果对整个历史事件或某个历史人物的事情不是很了解的话,就难以翻译得体。如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国探讨中心教授安乐哲(Roger T.Ames)在翻译《论语》时,“仁”字就颇费脑筋。虽然是“仁”一个核心概念,但孔子却给出了六种不同的解答。可见,如果将“仁”视为一个普适性概念的话,就会破坏它的个别性。因此不能使用humanity这一译法。而benevolence也不能准确地表达“仁”的涵义,只是表达一种狭窄心理态度的简单词汇,而“仁”的意义却很广大。所以在翻译《论语》时,将“仁”译作authoritativeness,authoritative具有“礼貌”、“创作”、“权威”等含义。而在《中国哲学资料书》里,则将“仁”译作consummate person/conduct。
  综上所述,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不同民族的人能否互相沟通,不仅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本身的理解,而且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的理解。唯有深刻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异同,才能跨越语言鸿沟,从而使翻译中的问题迎刃而解。所以简单地说,翻译就是把原文的意思在译文中表达出来。但是这简单的一句话,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在翻译的实践中,通过对两种文化异同的对比,从而掌握它们的特点,并应用这些特点解决翻译中遇到的困难。
  参考文献
  1.单其昌:《汉英翻译技巧》,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1999。
  2.庄绎传:《英汉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2017。
  3.冯庆华:《翻译365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张春柏:《英语笔译实务》,外文出版社,2017。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