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闻价值是新闻学中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概念,中西方学者从新闻事实的自身价值、新闻发布者和传播者的主观认识等多方面进行了对新闻价值内涵的解读,得出了包括素质说、标准说、效应说在内的诸多不同结论。本文从中西方新闻价值的对比以及中西新闻价值产生异同的原因等方面入手,略论资产阶级新闻学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新闻价值的差异。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新闻价值;新闻价值观;中西方新闻差异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40-0040-01 1 中西新闻价值的对比及不同价值观在报道中的体现 新闻价值观是人们在新闻传播实践中产生的对新闻价值的基本认识,同时也体现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新闻价值观不等同于新闻价值,但两者关系极大,不能相离散。 中西方的新闻价值观都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演变后才逐渐确立的。早在20世纪初,美国的休曼便在《实际运用新闻学》中将“报道令人惊奇、事实的兴趣、适时的事件”作为构成新闻价值的三要素;1922年,李普曼将构成新闻的要素写入《舆论学》,归纳为“突发事件、地缘接近性、个人作用及冲突等”,使新闻价值理论得到了丰富;此后又有众多学者对新闻价值理论进行了完善。综合来说,西方国家公认的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新闻价值构成要素基本包括时间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冲突性、趣味性、人情味等多个方面。[1] 在中国,最先引进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人包括学者徐宝璜,他认为能引起注意的人数和注意程度越多越深、时效性越强、且“随时随地而有别”的新闻价值更高。这三点被他作为新闻价值的三要素收入《新闻学》一书中,这本出版于1919年的书是中国第一本新闻学专著。 实行改革开放后,西方国家的新闻价值理论再次被介绍到中国,中国学者结合国情总结出了对于新闻价值的一些基本观点,将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概括为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提出,做好舆论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时、度、效”。所谓“时”,就是指要抢占时机制高点;“度”,就是要拿捏好政治、政策、热点的进退尺度;“效”,就是注重效果,增强舆论宣传的针对性、艺术性和实效性。“时度效理论”也是基于当下中国国情而做出的对新闻价值的解读。 在对比中不难发现,中国的新闻理论都不是对西方的照搬照抄,而是在基于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 新闻价值的判断往往会受到人们政治倾向、道德观念、文化水平、审美情趣等的制约,因此中西方新闻价值产生异同也就不足为奇。但经过长期的碰撞磨合,中西方新闻界在新闻价值观念的某些方面看法一致,如注重趣味性、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等。这种相通性的存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社会人共同的心理需求、思维习惯和外部环境,使人类形成在某些地方存在相似性的价值观念;二是客观新闻事实对主观的新闻价值观形成有决定影响。[2] 中西方某些新闻价值理念相通,但在新闻报道中却会表现出巨大的异同。以时新性为例,西方媒体视时间如生命,认为报道时间距时间发生时间越短,新闻就越有价值。因此一些西方媒体为抢占报道先机,不惜一切代价挖取新闻,使新闻缺乏准确性和纵深感。而我国新闻则强调“有抢有压”,对一些涉及敏感话题的报道会延后甚至取消发布。 2 中西新闻价值异同产生的原因 西方的资产阶级新闻学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新闻学在新闻价值方面的观点有同有异,但异远大于同,其原因大致可分为文化背景、媒介性质和方针政策三方面。 2.1 文化背景 首先,中西新闻价值产生的异同源于中西方文化价值体系的不同。中国以“儒学”作为国学,传统文化以儒家的价值准则为主导,提倡“和”、“仁”等观念,实际上是在推崇集体主义观念。而西方社会强调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解放,西语论文,认为个人权利“神圣而不可侵犯”,是典型的个体主义。 西方文化注重个体价值的实现,这一特质也体现在了西方媒体的自我定位中:它们将自己定位成党派、政府之外的“第四种权力”,是社会、政府的“监督者”。美国报业巨头普利策认为一切丑恶事物最怕报纸,任何法学规章都无法和报纸的监督性能相比,故而倡导用报纸进行揭丑。[3]19世纪后半期美国著名的”扒粪运动”也被这种价值观所作用。而集体主义观念使中国的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更注重整个社会和谐的形象,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着力反映和谐的一面。 2.2 媒介性质 中西方媒介的不同性质也导致了中西新闻价值的不同。西方的媒介处于商品经济极度发达的环境中,作为一种“文化商品”而存在,因此西方媒介在传播过程中十分注重受众的需求,采取“受众本位”理论。事实上,西方新闻价值表现出的许多特性都是源于其商品属性,如为了满足某些受众的趣味,媒体上出现大量血腥、色情内容等。 而中国的新闻媒介是作为文人论政的阵地而产生的,诞生时就伴随着文人墨客们的政治责任感。新中国成立后,新闻媒介在国家建设发展的背景下除了需要宣扬党的思想外,还肩负着舆论导向的重任,所以在中国的新闻价值观中社会效益的重要程度远超经济效益。也正因如此,中国新闻报道往往带有指导色彩,相对西方更保守,也更缺乏趣味性。 2.3 思想方针 相比西方国家,中国的新闻传媒更注重自身的政治导向影响,这与我国新闻工作的思想方针是紧密相连的。 1948年,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提出,报纸是加强党群联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工具,将报纸办得引人入胜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1989年中宣部举办的新闻工作研究会上,江泽民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工作要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服务,要准确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决策。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了著名的8・19讲话,强调“必须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据此要求,新闻宣传工作应纳入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之中。 在上述理论方针的指导下,中国的媒体行业当然会更加注重强化自己的政治导向影响。 3 结论 总的来说,中西方新闻价值有异有同,这和中西方文化价值的异同有着必然联系。我国新闻事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西语论文网站,但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中西方的新闻价值观正逐渐趋同。 李良荣教授曾指出,当今的“喉舌论”只在小范围内适用。即关于党报党刊,仍应实行政策保护,充分发挥其“党的耳目喉舌”影响;至于其他各类媒体,则应平等竞争,接受市场洗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媒体行业必须要向西方学习科学合理的新闻价值观念,并将它们融合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价值体系中去,完成文化价值观的融合和超越。惟其如此,才能实现新闻报道实践的真正创新,跟上传媒行业剧变的浪潮。 参考文献 [1]郑保卫,刘新利.论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新闻价值观[J].今传媒,2017(8):32-35. [2]王晓阳.中西方新闻价值观念比较略论[J].中国报业,2017(7):217-218. [3]王瑞芳.从文化价值观的异同看中西方新闻报道的特点[J].新闻知识,2017(8):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