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用法 若两种谚语的内容和形式都相符,双方的意义和修辞色彩都相同或大体相同,就可以用译语中相似的意象或比喻来代替原语的表达方式 。 如 :“Desvestir a un santo para vestir a otro 脱下一位圣徒的衣服给另一位圣徒穿上”就跟中文里的“拆东墙补西墙”是一样的;还有“Buscar una aguja en un pajar 在草原上寻找一根针”跟“大海捞针”又是同一个概念。中文里的“挂羊头,卖狗肉”套用西班牙谚语可以是 “Pregonar vino y vender vinagre 推销葡萄酒却卖醋”,等等。
(二)省略法 有些谚语是对偶句, 但前后意思重复或者是同与之相对的译语结构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省略部分内容, 以免画蛇添足。 如:“Bueno es hablar,pero mejor es callar 说话好,但最好沉默”,直译显然就不如省略前半句而直接替换成“沉默是金”。
(三)直译法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文化、社会背景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谚语, 但人们在生活中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及社会经历等方面的相似之处, 形成了一些可进行直译的谚语, 如:“ojos que no ven, corazón que no siente 眼不见, 心不烦”;“querer es poder 有志者事竟成”等等。
(四)意译法 若原文的文化成分不为人所熟知, 翻译时可只译其意,不用表达原来的形式。 如:刚刚上文提到的“a cada cerdo le llega su San Martín”,如果只按照字面翻译成“每只猪都有等到自己的圣马丁”,就无法使读者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显然这样的翻译是不成功的。 而是应该在译者了解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后,直接把它翻译成“善恶终有报”。 再如中文里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果直译的话也会给读者造成误解, 所以应该首先在西班牙谚语中寻找是否有相同含义的句子,如果有,便可照搬,如果没有,就按照意思进行翻译。像这句话,西班牙语中恰好就有与之相对应的:“cuatro ojosven más que dos”,意思是 “四只眼睛总比两只看到的东西多”,正好与那句中文谚语意境相似。 总之,中西谚语极其丰富,在翻译时应注意原文谚语的实际意义, 并且联系上下文和语言的整体结构,避免死译、硬译,在不同的情况下应灵活选用不同的翻译措施,尽量做到传神达意。
参考文献: [1] 盛力 . 西汉翻译教程 [M]. 北京 : 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 ,2017. [2]杜瑞清.跨文化交际选读 [M].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3]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西语专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