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探讨者开始关注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其中,O’Malley&Chamot认为,策略是学习者用于学习简单或复杂材料时有意图的认知和情感活动[1]。O’Malley&Chamot还根据信息加工的认知理论,将学习策略系统划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等三大类。三类策略之间存在层级关系,元认知策略高于其他两类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思考学习过程、计划学习、监控学习任务和评价学习效果;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与外语学习材料之间产生的互动,学习者利用认知策略来处理学习材料,并应用各项专门技巧完成学习任务;社交情感策略是指学习者和他人产生互动或运用情感调控来辅助学习[1]。1995年,Kunnan[2]成功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外语学习进行探讨之后,该措施被广泛使用于语言学习探讨。根据In’nami&Koizumi的统计,“在20种期刊、近50篇论文所构建的360种结构方程模型中,大部分都用来探讨学习策略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3]。Purpura探讨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测试成绩之间的关系,发现“元认知策略和测试成绩之间没有直接关联”,“......(论文页数是:5页) [继续阅读本文] ,西语论文,西语专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