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两霸争权化为多极性政治格局,区域性、民族性、宗教性的武装冲突此起彼伏、迭起不休。对此,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强调当今世界对抗的主线是基督教文明同伊斯兰教、儒教文明的冲突,尤其是基督教文明同伊斯兰教文明的冲突,它是历史上基督教、伊斯兰教两种文明对抗的延续,集中体现在政治-军事对抗方面,因而最具有不稳定性、爆炸性和危险性。基于这种观点,一些西方学者开始扩大中东的外延,阿拉伯语论文,把前苏联的中亚地区划归中东的地域范畴,对其今后的发展状况与趋势极为关注与担忧,尤其担心中亚五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土库曼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将会与相邻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和我国新疆地区结盟,在中亚形成一个庞大、危险的伊斯兰教势力范围。这也引起世人的关注。然而,笔者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亚地区不会全面伊斯兰化,更不会出现一个个伊斯兰政体国家。 一、内部的制约因素 中亚内部制约伊斯兰教发展的因素在于中亚伊斯兰教界内外两个方面。首先,从中亚伊斯兰教界内部看: 1.中亚地区穆斯林概况。中亚五国人口总数约为5054万人(1990年统计),穆斯林约为3550万,占人口总数的70%。他们由乌兹别克、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土库曼、鞑靼、东干(回族)、帕米尔等民族组成。其中大多数人属于逊尼派的哈乃斐教法律派,另有不少人奉行禁欲与神秘主义的苏菲派。苏菲派的纳合西班底教团、卡迪里教团、耶赛维教团等在中亚民间一直有深广的作用。在塔吉克斯坦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约有6-10万帕米尔族人,是什叶派支派-伊斯玛仪教派穆斯林。 2.中亚地区穆斯林的势力大致可划分为四部分。(1)中亚穆斯林主体势力是信奉逊尼派哈乃斐教法律派的穆斯林。以大穆夫提穆罕默德·尤素福(曾留学利比亚4年,担任过塔什干伊斯兰学院院长,现为中亚穆斯林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席)为首的乌里玛集团(伊斯兰高级教法律家和神学家组成的团体机构)据其领导地位。乌里玛集团一直是拥护、忠于政府的。他们努力配合政府,在穆斯林群众中,作好工作,尤其注意发挥伊斯兰教伦理道德的规范影响。他们在社会上群众基础好、威信高、作用力强,阿拉伯语论文题目,得到绝大多数穆斯林的拥护和国家的信任。(2)神秘的苏菲派教团。他们人数不多,主要活跃在民间,而且只重个人修行,并不重视社会生活,对社会作用不大。(3)塔吉克的伊斯玛仪教派穆斯林,人少势孤,作用很小。(4)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他们兴起于苏联解体之时,以“伊斯兰复兴党”为代表。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地区、塔吉克斯坦山区等贫困地区发展迅速。他们的宗旨是:建立起一个个效法伊朗的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他们强调要以伊斯兰教义为主导思想,使国内政治、经济、司法、文化等方面完全依循《古兰经》教义和圣训。这一组织的领袖多为中下层文化水平者,在宗教知识、阅历及修养方面都不足以服民心。迄今为止,尚未出现能统摄整个中亚地区的权威性领袖。他们在中亚也未拥有雄厚的实力,更无稳固的社会基础。1992-1993年,因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闹事而发生的塔吉克斯坦内战,使10万余人丧生,90余万难民流离失所,经济损失达500亿卢布,使塔吉克的经济至少倒退10-15年。这一灾难性的后果,使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广大中亚地区穆斯林心中受到谴责。现在,中亚各国都禁止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作为政党注册,使他们失去政治与合法权利,从而限制了他们的作用与活动能力。 3.中亚地区穆斯林的思想状况。尽管从外表上看,伊斯兰教已在中亚全面复兴,但在中亚广大穆斯林心中关于许多伊斯兰教概念依然是很模糊的,更不了解什么是伊斯兰共和国建制。他们对国外穆斯林的感情主要是笼统的亲近感。实际上,许多人心中依然害怕宗教。塔吉克内战、车臣危机又增添了他们心中的阴影。在许多中亚穆斯林心中,伊斯兰教只是他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信仰、伦理道德规范和生活历史背景,并没有成为他们现代生活的主体意识和理论基础。更何况苏联70多年来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反宗教的科学无神论宣传,在中亚现有的3-4代人中作用很深,根本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抹杀掉。这一点连中亚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领袖也不得不承认。塔吉克斯坦穆斯林反对派领袖图拉简忠德(1944年生,曾留学约旦,学习伊斯兰教法。自1988年起领导塔吉克伊斯兰教法执行团,任中亚穆斯林精神指导委员会塔吉克分会负责人,1991年起领导反政府活动。)曾说:“70年来的共产主义统治使我们只获得一种不同的世界观。……所有毛拉都希望塔吉克斯坦会变成伊斯兰国家,但现在不可能。共和国在世俗道路上走得很远,人们绝不会希望简单地抛弃自己的习惯和生活方式。”现在中亚有许多穆斯林依然相信马列主义、无神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