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哲学中的“是”、“存在”和“本质”(2)[阿拉伯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阿拉伯语论文 责任编辑:艾米尔更新时间:2017-06-1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说阿拉伯语确实部分地解决了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然而,由于阿语中表to be的这些词缺乏象希腊语那样丰富的变化,因此不可能完全保持希腊术语在词形上的特征。如“本体”(substance,)(ousia,由希腊语“是”的现在分词阴性单数而来,又译为“本是”),阿语的译法为جوهر(jawhar),本义为“珠宝”,引申为本体。又如,“本质”(essence)(to ti en einai,现译为“是其所是”),阿语则译为ماهية(mahiyyah),是个人造词语,由疑问句合成,本义为“它(是)什么(what it is)”。这两个词基本上可以表达希腊词的含义,但本身并未包含原词中的“是”。因此,阿拉伯语究竟能否准确地表达希腊哲学的原意,这引起了学者们的争议。有些人认为,由于阿拉伯语完全缺乏系词,而且存在用法和谓述用法是截然分开的,因此不可能精确地表达与“存在(existence)”有着区分的“是(Being)”这一概念。[4]以至于在亚里斯多德作品的阿语译本中,似乎亚氏时而谈论存在,时而谈论本质,却从未谈论“是(Being)”。[5]但有些人则认为,语言中系词的存在,并不是Being概念形成的必要条件。阿语在形式上没有系词,并不意味着系词的功能不能得到发展,或不能为其它词所履行,也不意味着在系词功能上不能再有Being所拥有的其它语义功能。实际上,阿语中的一些词在应用当中被同时赋予了系词功能和存在功能,因此可以成为翻译Being的合适替代词。[6]

  在我们看来,完全准确和忠实的翻译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问何种程度上的准确和忠实。然而,在尚未对阿拉伯哲学典籍进行全面深入探讨之前,我们不宜轻下判断。在此,我们只想对阿拉伯语语法对to be的翻译所造成的作用,进行整体上的简单概括。大家知道,在以希腊语为代表印欧语中,动词to be可以将系词、存在、断真三种用法集于一身,因此拥有一种核心的地位,其它的词语根本无法取代。而阿拉伯在自然语言用法中,缺乏这样一个具有核心和主导地位的词。相反,这些功能和用法是被一些词类不尽相同的词所分享的。由于这些词的分散性和多样性[7],以及哲学家在使用上的个人偏好,因此阿拉伯哲学中相关术语的统一性较差。再者,由于这些词在哲学表述中被赋予其它的功能和用法,因此人为约定的色彩很浓,不如印欧语那么较为自然、直观,易于理解。以上述وجد(wajada)及其派生词为例,一些哲学家在它们的本义“存在”之外增添了系词用法和断真用法,以尽量在形式上接近希腊语中的to be(einai)或Being(to on)。从理论上严格地讲,这又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阿拉伯哲学中“存在(existence)”一词的独立地位。当然,有些哲学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主张在必须进行区分的情况下,用阿拉伯语的كينونة(kaynunah)或波斯语系词hasti表示一般意义上的Being,用وجود(wujud)表示existence[8]。然而实际上,大多数哲学家一般不进行区别,而且主要是在exist和existence的意义上使用这些词。因此,在阿拉伯哲学的具体表述中,象英语这样明确区分出to be和exist的情形,虽然有但并不很常用。在阿拉伯哲学作品的英译本中,同一句话中的وجود(wujud),有人译为Being,有人则译为existence,就可以说明这种情况(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涉及到Being和existence之间的复杂关系,下面还将提及)。由此可见,哲学术语既要保留词语的自然用法,又要增添与自然用法相距过大专业语言用法,那么它或多或少仍会受自然用法的作用,至少在语言的外在使用形式上造成某种程度的模糊。因此,跨越语系对哲学思想进行翻译和表述,纵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相当艰难和复杂的。

  二 伊斯兰哲学家对“是”、“存在”和“本质”的论述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