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与西方文明及儒家思想(4)[阿拉伯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阿拉伯语论文 责任编辑:艾米尔更新时间:2017-06-15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伊斯兰教同佛教、基督教一样是外来的宗教。佛教释迦诞生于公元前六世纪中叶,一般说法,中国直到东汉明帝永平7年(64年)才正式遣使西域访求佛法,其间相距六、七百年之遥。基督教诞生于公元之际,基督教支系聂斯托里(Nestorians),中国称为大秦景教直到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才在长安树碑立寺,其间相距也有六、七百年之遥。而伊斯兰教兴起于七世纪初,一般认为唐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国始遣使朝献”,双方就发生联系。依上论,伊斯兰在正式建元29年以后就进入中国。三教相较,伊斯兰教迅速进入中国的特点是异常的明显。同时,佛教、基督教传人中国,其宣扬和传授宗教的目的十分明确,无论是迦叶摩腾和竺法兰“白马驮经”的故事,或是唐代阿罗本诏封“镇国大法主”,元代的罗马教皇特使约翰·孟德高维偌被授命为“汗八里总主教”,明代的利马窦儒衣儒服传教,传教心切,目标明显。而唯独伊斯兰教来到中国是和平的和静悄悄的,商业贸易曾经在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起过先锋影响。早期伊斯兰的教众基本上是来华经商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亚商人,当然也有少量的从事文化交流和宗教宣传的学者和官员。在中国的穆斯林通常群聚而居在一些重要城市和港口,为了保证他们宗教生活和特殊的生活习惯,他们在居住地方建立清真寺,于是清真寺周围又成为聚集的区域,唐宋史书上称作为“蕃坊”。一般说来,他们不向外人宣教传教,也不动员附近汉民入教,年复日久,与汉民友好相处。他们中间一些人或与当地汉民通婚,繁衍子孙,通婚是他们扩大信教范围和信徒数量的最自然方式。所以,伊斯兰教传入是在互不戒备互不防范友好氛围下进行的,唐宋两代基本上是这种情况。虽然也有从侨居而成为土生蕃客,甚至与汉民生儿育女等事情发生,他们的“侨民”身份也逐渐模糊。他们可以说是日后回族形成的最早源头,回族的先民。元朝诞生了,这种局面有所改观。元朝蒙古军队在征服中原的同时,也席卷了西亚、中亚,并带来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兵丁,“探马赤兵”有许多就是这样的部队。在元朝政权稳定以后,最初他们“上马则备战,下马则屯集养牧”,后来又通过“随地入社,与编民等”进入农村经济生活,深入农村社会,与土地结合,牢牢生根。这样中国伊斯兰教和穆斯林,不仅在城市和港口存在,广大农村、农业社会也有了他们的足迹。元朝政权存在期间他们社会地位是仅次于蒙古人的色目人,有许多特权,能够保持着中亚、西亚各民族和种族内部的细微差别,不易同化和合作;等到元朝失败,新的汉族政权--明朝成立,特权消失了,明初政府又不允许“胡人自相嫁娶”。一要生存,二要发展,于是伊斯兰教中国本土化和一个新民族--回回民族的诞生、凝定和巩固便在元明之际加紧步伐。在这个时代里,他们有些融合为汉人,也有些将汉人融合进来,原先那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各色人等--尽管种族有差、语言有别、社会地位和生活习惯不尽相同。但是作为穆斯林,他们的信仰是共同的,精神是相通的,再经过历史岁月的积淀,最后一个共同民族心理素质在酝酿成形,而一个既是穆斯林又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伊斯兰也逐步奠定。这是继唐宋以后中华民族一个精彩纷呈的时期。

  伊斯兰教是怎样逐步中土化

  并同儒家文明适应共存?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