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和泰国是友好邻邦,在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中中泰关系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十分重视发展同泰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做为沟通工具的中泰语言和文字翻译在中泰关系活动中得到不断发展加强。中泰翻译的发展对两国在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展有重要意义。中泰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反映出了中泰翻译特有的一些历史特征,而这些特征也见证了中泰两国在长久以来在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面貌。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泰关系; 翻译; 成果;历史特征 作者简介:马冰琼(1986.09-),女,壮族,探讨生,探讨方向:亚非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4--02 一、从古至今的中泰关系活动 1、中泰两国的友好交往的历史 文字记载表明中泰两国的友好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据《汉书·地理志》(班固著)记载,早在西汉武帝年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中泰就已有使节往来。公元1到5年(西汉平帝年间),中国使者出访曾抵达今泰国南部地区。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吴国官员出访东南亚各国后,著书提到当时泰国中部的金陈国,并在书中记述那里的人善于猎象驯象。自南朝宋文帝至唐太宗贞观年间,泰国的盘盘国(笔者注:今泰国南万伦湾沿岸一带)使节曾多次到中国,向中国赠送了泰国的象牙、佛塔、舍利子以及各种名贵香料等礼物。公元1271年到1368年间,元朝先后三派使节前往泰国的素可泰王朝,素可泰王朝的使节到中国也有九次之多。“中国明代和泰国大城王朝时期是古时中泰往来最为频繁的时期。粗略统计,明朝先后十九次派使节访问大城王朝,而大城王朝使节的回访多达百余次。明朝随着郑和多次出访东南亚,尤其是暹罗(即今泰国)国,无疑极大地促进了两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使节的频繁往来,也带动了两国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在中国宋代时期,罗斛国(笔者注:今泰国湄南河下游一带)与中国建立了商业往来。当时,许多中国人从广东、福建乘船到泰国经商和居留。 从十四世纪末第一批泰国留学生到中国明朝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入监读书”和十六世纪初中国延聘泰国使节的翻译暂留中国教授泰语开始,中泰语言教育合作蓬勃发展,培养了许许多多民间的友好使者,架设起一座座理解、交流、合作和友谊的桥梁,将传统友谊世代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泰关系的发展中有不少佛教思想的痕迹。作为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泰国佛教,大约在汉朝以后,开始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汉传佛教有了往来。 2、中泰建交揭开历史新篇章 1975年7月1日,有着两千多年友好交往历史的中泰两国正式建交,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泰建交38年来,中泰关系始终顺利稳步发展。根据1999年中泰两国签署的对于21世纪合作计划的联合声明,以及2001年中泰两国联合公报,中泰双方确认将中泰关系提升到“战略性合作”关系。中国领导人多次指出,中泰关系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的典范。 3、泰国皇室与中国交流发展对两国社会文化发展的促进 在促进中泰关系发展方面,泰国国王和王室成员发挥了特殊影响。 1981年5月,一位深受两国人民敬佩与爱戴的公主—诗琳通公主首次访问了中国,成为泰国王室成员访华第一人。回国后,她立即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用泰中两国文字撰写成书,取名为《踏访龙的国土》,这部著作为泰国人民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清新而明丽的窗口。此后,公主又多次来访中国。 普密蓬国王在多次会见中国领导人时都对中泰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并积极支持中泰文化交流。而国王对于“中泰关系密不可分”的崇高评价,成为指导泰国发展对华关系的至理名言。 2000年10月,诗丽吉王后首次访问中国。她的访问,为中泰关系发展史增添了光彩。王室的其他几位成员也都多次访华。泰国王室成员身体力行地推动中泰文化交流,在泰国产生了重大作用。他们为增进中泰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推动中泰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二、中泰翻译发展成果 1、宗教方面主要翻译成果 佛教是泰国的国教,而佛教也是中国四大宗教中最主要的教派,中泰两国的佛教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 公元503年,扶南王(笔者注:扶南为中南半岛古国)派遣高僧曼陀罗抵达建康(今南京)。他曾译有《宝云经》、《法界体性无分别经》等3部经书。 公元506年,扶南国高僧僧伽婆罗随商船来到中国,先后翻译经书十余部。此外,另一位高僧须菩提也来中国传教译经,他曾翻译大小乘佛经《大乘宝云经》等若干卷。 二十世纪,泰国著名佛教学者陀达沙将中国佛教禅宗要籍《传法心要》和《坛经》译成泰文,把中国佛教文化介绍到泰国佛教界。 2、文学和学术方面主要翻译成果 1575年和1577年,明朝聘请的暹罗使团与中国学者合作编纂了早期的泰汉词典《暹罗译语》; 1798年(曼谷王朝时期), 昭拍耶拍康公爵(笔者注: 昭拍耶在泰语中译为“公爵”)把中国的《三国演义》翻译撰写为泰文; 1958年,中泰翻译工作者针隆·披沙那卡和巴允·披沙那卡共同翻译了金庸所著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 1981年10月,沙拉信等译者把诗琳通公主作品《踏访龙的国土》翻译成中文; 1990年,沙拉信等译者再次把诗琳通公主作品《平沙万里行》翻译成中文并出版; 1994年3月,泰国翻译并出版了中国作品《杨贵妃》,同年,诗琳通公主亲自把中国作品《蝴蝶》、《行云流水》翻译成泰文并在泰国出版; 1998年5月,泰国自然印刷厂出版发行了中国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泰文译本,同年出版的还有《新唐》等; 1999年,泰国翻译并出版了中国名著《三国志》,同年12月,在庆祝普密蓬·阿杜德国王72寿辰之际,民族认同委员会编译了《大地的力量·普密蓬传》并出版发行; 2001年,芭萍·马努迈威把诗琳通公主的作品《我的留学生活》译成中文; 2002年9月,驻泰中资公司商会与泰国远东国际法学事务有限企业合作翻译出版了《泰国投资经营实用法学》一书; 2003年12月,泰国出版了由吉迪·比兰托丁翻译的《中国宪法》; 2004年,泰国出版了中国的《世界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经济》泰文译本,同年,泰国翻译并出版了中国作家陆培中的《北京纪事》泰文译本; 2004年,泰国曼谷朱拉隆功大学药物学院的东方药物探讨组翻译出版了中医书籍《中医历史》、《中医基础学》、《实用草药》等书。 2017年,泰国出版了《中国经济百科全书》泰文译本。 2017年,《外交十记》泰译本在曼谷朱拉隆功大学举行首发式。 3.在影视艺术方面主要翻译成果 中泰建交以来,越语论文范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港台连续剧和九十年代后的中国内地影视著作陆续被翻译介绍到泰国。其中,电视剧《三国演义》被译为泰语并在泰国电视台黄金时段放映,使得泰国再次掀起“三国热”。《包青天》、《还珠格格》、《孔子》等中国影视片受到泰国观众的欢迎。2017年9月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影片《建国大业》被引进泰国。 同时,泰国影片也不断被引进介绍到中国,如泰国影片《冬阴功》、《初恋这件小事》、《暹罗之恋》等及其他泰国电视连续剧均受到了中国广大观众的赞誉,使中国观众对泰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三、中泰翻译中的一些历史特征 1.中国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中泰翻译主要以佛经翻译为主,学术翻译为辅。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泰两国佛教文化交流最频繁、最昌盛的历史时期,因此,中泰佛教徒的频繁往来,势必要有佛经传译作为桥梁,才能促进两国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而这个时期佛经译著也最多,如高僧曼陀罗、僧伽婆罗的译作等。 2. 隋唐时期到清朝中期,中泰翻译不仅局限于宗教文化,还涉及到两国外交关系活动中,具有更实际的现实意义。这个时期,两国频繁互派使团、留学生,并在“四译馆”中增设“暹罗馆”,以培养中国的泰语翻译人才。 在斯金纳(西方学者)所著《古代暹罗社会》中提到,中国为了巩固与暹罗阿瑜陀耶王朝(笔者注:公元1350—公元1767年)的友谊,曾派遣四名通事(译员)常住暹王宫廷为暹王翻译,从此两国表文通达,外交顺利发展。 3.清朝后期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泰翻译主要为以翻译泰国作品为主,而这个时期的翻译有一个突出特点即译作多数出于华侨之手。 “华侨当年‘下南洋’,大多数是生活所迫,他们到达泰国后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加上文化水平有限……就会出现一些与原文相悖离的现象,对其后的翻译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4.1949年到197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格局将中泰阻隔将近30年,中泰翻译也因此受到一定作用而有所停滞,这个时期出现的译作寥寥无几。 5. 1975年中泰建交以后到二十世纪末,中泰翻译主要以两国的文学作品翻译为主。 中泰建交以后到二十世纪末近30年间,文学作品翻译得到两国的大力支持,中国先后翻译了泰国文学著作《四朝代》、《克立·巴莫 短篇小说》等,同时泰国方面积极翻译并出版了中国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等。这个时期中国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也被大量翻译成泰文,介绍予泰国读者。 6.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两国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中泰翻译范围逐步扩大,涉及多方面领域如影视、经贸、科技、旅游、文化、卫生等等。 中泰翻译需求逐步扩大,在未来几十年里,它势必将渗透到其他更广阔的领域,进一步促进中泰两国在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和友好合作。 四、总结 两千多年来,中泰两国始终保持友好往来,这为中泰翻译奠定了长期稳固的基础,使得中泰翻译得以稳步发展。中泰翻译特有的历史特征,是和中泰两国的关系活动息息相关的。在明代以前近一千多年时间里,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佛教文化达到鼎盛时期,中泰佛教徒频繁往来,佛经译作不胜枚举;新中国成立以前,社会相较不稳定,许多人下南洋来到了泰国,率先接触并翻译了相关作品;中泰建交以前,越语论文范文,两大阵营冷战几十年,隔断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与资本主义的泰国的交往,这个时期鲜有译作;中泰建交后的近30年间,中泰翻译开始繁荣起来,两国的文学作品也先后被翻译;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经贸方面的交往合作,中泰翻译得到全面发展,涉及了社会各个方面,它为两国的友好交流与合作积极发挥着中泰交往的桥梁影响。总之,中泰翻译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和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梁源灵《泰汉翻译理论与实践》,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六章, 翻译的措施和技巧(二) 2、潘远洋《泰国报刊选读》,世界图书出版企业,2017年,第67页。 3、 戴维·K·怀亚特(Wyatt.D.K),郭继光 《泰国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第23页。 4、余定邦,陈树森 《中泰关系史》,中华书局出版社,2017年8月,第45、263、311页。 5、朱振明《中泰关系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中泰文化交流》,云南省社会科学院,201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