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泰对抗赛的技术统计看两种武技的技战术特点[泰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泰语论文 责任编辑:Anchali更新时间:2017-06-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为了更好地丰富散打的技战术体系,更快、更强地与世界搏击接轨,并占据有利地位。通过观看“中国功夫――职业泰拳争霸赛”实况录像,对比赛中双方的技战术特点进行略论和研讨,认为造成中国队失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技术的发挥需要有良好的攻击力和抗击打能力做保障,以及成功的战术应用可以弥补技术力量的不足。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散打;泰拳;技战术
  收稿日期:2017-10-10;修回日期:2017-10-20
  作者简介:杨光(1982-),女,辽宁阜新人,本科,助教,主要从事武术散打专项教学与科研。E-mail:yg820702@163.com
  
  On the Technical and Strategic Features of the two kinds of
   Wushu through the Technical Statistics between Sino-Thai Competition
  YANG Gua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300381)
   【Abstract】 In order to enrich th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system of Sanda, to integrate with the world fighting faster and stronger, by viewing the video competition, get the results that the Chinese Team was defeated by many factors, and successful tactics can make up for lack of technical strength.
   【Keywords】 Sanda;Muay Thai;Technique and tactics
  
  近年来,自散打运动开展以来,中国选手在不同的场合,同泰拳选手进行过多次公开或教学比赛,双方互有胜负。成败的原因有多种,其中规则及技战术占重要的因素。散打和泰拳的共同点是均脱胎于古代徒手搏击术,并充分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积淀,使技术特色附着于文化特色之上。不同之处在于其在向体育运动转化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规则,在不同规则的引导下使技术特点更加鲜明。经过双方的协商,在相互妥协的基础上,经过几届对抗的完善,中泰对抗赛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对抗规则。我们常说规则决定技术,但是中泰对抗在相同的规则下,散打与泰拳选手却打出了大相径庭的技术和战术,原因固然是双方运动员从小的训练和比赛所带来的顽固的动作记忆,但即使让双方运动员在同一规则下进行更长时间的针对性训练,恐怕也无法对他们的打法产生根本性的颠覆,恐怕这就是文化传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了。本文针对2003年8月8日在泰国曼谷皇家田广场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功夫―职业泰拳争霸赛”客场比赛实况录象中的双方技战术特点及有关资料对双方技战术进行研讨,并提出相对建议,为散打技术的不断完善,走向世界提供参考〔1〕。
  
  一、探讨措施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与中泰对抗有关的文献资料。
  (2)影像技术统计法:通过中国散打运动员与泰国泰拳运动员比赛实况录像影视资料,将比赛中运动员使用的动作进行统计
  
  二、结果与略论
  
  (一)技术统计准则
  2003年8月8日中泰对抗比赛一共进行了五场,其中两场因水平悬殊,均以泰方KO中国散打选手结束,为了使技术统计更能说明中泰两种拳术的特点,本文选择康永刚对吴东送,韩磊对省过两场比赛的技术统计。为了更好地体现双方的技术特点,在得分统计上没有完全按照该项比赛的规则进行。
  1.中泰(曼谷)对抗赛规则
  从比赛规则上看,首先对膝、肘使用的放宽,对中国队是非常不利的。其次,赛制及比赛场地为泰拳的获胜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比赛场地采用国际标准拳击台,比赛采用7场4胜制,每个级别必须打满5个回合。也就是说,即使你先赢了3个回合,但在最后时刻被对手KO(击倒),你仍然会输掉比赛。本次比赛中,泰拳的重肘和重膝对中方运动员产生了较大的杀伤力。如,在1比4的比分中,有三个被击倒,其中60公斤级王进峰和75公斤级苑玉宝被重膝击中,无法再战;65公斤级格日乐图被重拳击中头部倒地,勉力坚持战斗,打满5局最后仍然败下阵来。
  2.中泰规则特点
  泰拳在禁击部位、禁用措施、护具等方面都比中国散打放得开,这就使泰拳队员在比赛中没有太多禁忌,从而能有效的发动攻击。因此,泰拳的规则有利于引导运动员向凶狠的方向发展,尤其是重肘和重膝。每局比赛时间及局数上也比散打长、多,因此泰拳队员的体能(耐力)整体上优于中国散打队员。
  3.本统计记分规则,判断动作有效的三个条件
  (1)看位移、震动与晃动。位移指击中头部、躯干造成对手晃动后退;震动指对手攻击力量大,遭受沉重打击的一种现象;晃动制前后左右来回移动的现象。
  (2)听声音。击中臀部以下不容易造成位移,但会有清晰或沉闷的声音。
  (3)看防守,如果没有防守动作,或虽有防守动作,但击中在前防守在后。
  4.有效得分部位
  除后脑、裆部以外的所有部位均可攻击,但只有头部及躯干部位为有效得分部位(本次规则膝不允许攻击头部),肩膀、上肢、脚踝以下为不得分部位。
  5.统计中边腿指所有从侧面出招,有旋转弧度的腿法,踹腿指包括正蹬、侧踹在内的所有直线腿法。
  (二)技术动作统计
  1.拳法
  中泰动作次数、动作击中次数和得分次数之比分别为126∶133、39∶30、13∶11(见表1),大体相当,且技术动作都是直、勾、摆三种拳法的组合进攻,应该说两种站立格斗技在拳法统计上难分伯仲。
  2.腿法
  中泰动作次数和得分次数之比分别为120∶144、17∶21(见表1),差别不大,但在动作击中次数上却出现了59∶39这样相对悬殊的比值,散打中得分动作仅占有效动作的29%,而泰拳高达54%,也就是说散打在动作频率略低的情况下更多地击中了对手,然而却不能给对手以有效打击,因此未能成为有效得分。
  中泰选手在边腿应用上为41∶142,在踹腿应用上为79∶2(见表1),从这项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两项技术体系的明显不同。
  
  3.摔法
  在泰拳有接腿后的勾踢技术,但散打中的快摔技术在泰拳比赛中是禁止的,因此从技术统计中也清楚地看到了泰拳在这项技术中的严重不足。散打共应用了53次摔法技术,18次成功得分,而泰拳仅应用了12次(见表1),且多为被动出招,没有一次成功。
  4.肘
  该项技术在散打比赛中是禁止的,但显然散打选手就该项赛事规则进行了一些针对性训练,在比赛当中共20次使用这项陌生的技术,但结果只有一肘可以得分。而泰拳手是34次出招,8次得分(见表1)。
  5.膝
  该项技术在散打中允许,但不允许击打头部,本次比赛也是按这个规则进行的,但散打和泰拳在这项技术使用上竟然出现了巨大的差距,动作次数之比为0∶62,然而泰拳在如此高密度的动作使用后,得分仅为5分(见表1)。
  6.步法
  步法是格斗比赛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因无法量化统计,在此只谈观感。散打选手的步法应用要丰富得多,而泰拳手受战术思想的作用,全场基本以单调的滑步向对手压迫。

  (三)散打与泰拳的技术比较
  1.边腿与横踢
  无论是散打与泰拳都能列出几十种腿法。可在赛场上,人们能看到的,也就三四种,其中最主要的也就是上面论述的侧踹和边腿。其中侧踹是散打选手的杀手锏。而边腿,泰拳称横扫腿,虽然两个技术动作相接近但横扫的动作幅度更大,能充分展开腰马,泰拳横扫全球,多靠此技术,已是不争的事实。泰拳腿多使用胫部和脚背做攻击点,这同散打有很大区别,散打中的边腿多使用脚背做击打点。所以形象的描述散打中的边腿像一条鞭子。而泰拳的横踢更像是一根抡圆的棍子。
  2.肘法与摔法
  泰拳中的肘被称之为“索”。有索命的意思。实际上,矮小的泰拳选手多靠此技打败高大的西洋人。由于肘击实在凶险,故在散打中被封杀,无法同泰拳抗衡。而散打选手如何在实施抱摔的过程中避免肘击,也是散打选手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3.膝法的比较
  虽然散打和泰拳中都有膝击。但两种技术体系完全不一样。泰拳是用膝的鼻祖。泰拳中有一句格言:“能用膝时,勿用拳”。其中更具杀伤力和观赏性的一招飞膝更能令对手遭受重创,在以往的比赛中往往一招飞膝足可以结束比赛。而膝法在散打比赛中只在“散打王”的比赛中被允许,但运动员应用得非常少且威力不大。散打中的膝法,多是直线性的,而不像泰拳有直有弯。技术型的泰拳手更是踮脚弯膝可以击中对方的头部,而缠抱钩颈的技术,更能破坏对手的膝击,化被动为主动,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
  (四)战术特征及技术特点略论
  1.战术特征
  战术以技术和规则为基础,同时也作用着技术的走势,而战术和规则的制定也正是一个民族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集中体现。在中国人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思维作用下,更推崇以巧破千斤。而泰国拳似乎对过程的要求远在结果之上,他们更加注重比赛时的气势,因此他们会硬碰硬与对手搏命,不管对手是谁,是强是弱他们都会采用“推土机”式的压迫打法,先追求在心理上压倒对手,然后才是在技术上摧毁对手,因此他们较少根据对手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战术,给人的感觉泰拳手几乎是千人一面。
  在这次比赛中,散打选手针对对手拳、腿重,肘、膝技法熟练的特点,采取了抓两头放中间的作战方针,即通过灵活的步法移动和频繁的直线腿法应用控制距离,或者迅速贴身在近距离使用摔法,尽量避免在对手重拳和扫踢最为适宜的中距离发生冲突,一但进入中距离则主动地向外拉或者向里潜入。在这一事后被证明非常合理的战术指导下,职业素养、身体素质远在中国选手之上且从始至终斗志高昂的泰国人,根本无法对战术素养高出一筹的中国选手造成毁灭性伤害〔2〕。
  2.拳法应用
  虽然在技术统计上我们看不出什么区别,但真正看了比赛的人都会明显感觉到二者的不同,泰国人的拳法更多的是在压迫过程中使用的,每一次出拳几乎都伴随着身体的前冲,加上本来的专业素质就好于散打选手,因此显得力道十足,而散打选手在力量上有明显的不足,这种不足一方面是本身力量的差距,另一方面是在强力压迫下导致动作变形所带来的作用。
  3.腿法应用
  从技术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散打选手使用了比对手多得多的直线腿法。直线腿法运行距离短、动作预兆小、可攻可守,而且在其它各种擂台格斗技中都非常罕见,几乎成为了散打的标志性动作。但它的攻击力更多的体现在骚扰而不是摧毁。我们在比赛中看到,中国选手有效击中对手的次数比对手高出20次,而得分却比对手少了4次,这说明我们的大量准确快速的直线腿法在强悍的对手面前只能起到阻截和迟滞影响,而很难给对手以实质性杀伤,更不要说对对方心理产生威慑了。
  同时,我们也看到泰拳手凶狠的泰式扫踢虽然在杀伤力上远胜于直线腿法,但真正造成的得分也并不多,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泰拳手的扫腿进攻一次又一次地被散打成功的侧踹阻截。
  4.摔法、肘、膝
  摔法在泰拳规则中禁用,肘法在散打规则中禁用,膝法在两种规则中都未被禁止,只不过散打比赛中限制多了一些。一是不允许攻击头部使技术难度加大、攻击力下降,二是击中不得分,三是摔法的应用限制了膝法技术的实施。正是由于以上限制,使该技术在散打比赛中实际上沦为摆设,这也正是散打规则制定时的初衷,在这种情况下让散打选手和膝法凌厉的泰拳手对膝肯定是力所不及,所以散打选手非常知趣地主动示弱了――0∶62,散打选手在全部10局比赛中一膝未出,实践证明这一战术选择是成功的,散打选手用迅速的侧向贴身抱摔完全限制住了对手的膝法攻击,使对手62次攻击仅得5分〔3〕。
  通常认为打击技比摔投技速度快,因此用肘和膝限制抱摔会很有效,但事实上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说明泰拳手的抗摔能力不强,另一方面是我们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摔投技的完成时间会长于打击技,但其实施的速度却要高于打击技,也就是说在双方进入内围后,散打选手可以先于泰拳手实施摔投技来破坏对手平衡,而泰拳手忙于保持平衡,不敢或根本不能再实施打击技,即使勉强使用,其破坏力也严重下降。
  至于肘法,缺乏实际应用的散打选手只能是骚扰一下,很难给予对手实质性打击〔4〕。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技术的发挥需要有良好的攻击力和抗击打能力做保障,否则将会劳而无功。
  (2)成功的战术应用可以弥补技术力量的不足。
  (3)在内围用膝肘防摔影响极为有限。
  (二)建议
  (1)中国运动员在今后的体能训练中增加训练强度,加强队员的击打力量及杀伤力,提高进攻强度和准确性,不断加大抗击打能力的训练,提高身体抗击打力量,减少泰拳重肘重膝的重创。
  (2)在今后的训练中有针对性的对泰拳的攻防技术进行略论,找到合适的战术解决不足。
  (3)中泰对抗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在踢、打、摔、肘、膝等各种技法综合应用下,使比赛更富有观赏性,为散打规则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赵斌.中泰争霸赛(曼谷)中国队失败原因略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3):99-100.
  〔2〕朱永光,韩传江.散打与泰拳技术比较.中国体育科技,2003(7)56-58.
  〔3〕黄帝全,陈小军.中国散打与泰拳比较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4)90-93.
  〔4〕宋卫东,唐苏莉.中泰两国拳术的综合略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10.
  (责任编辑:阎 彬)

泰语论文泰语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