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对中泰两国同一时期家具作用的比较[泰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泰语论文 责任编辑:Anchali
更新时间:2017-06-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受历史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时代背景、民族自身的性格和文化传统的作用,中泰两国同一时期传统家具受绘画艺术的作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主要从象征性、流动性、平面性三方面特征入手研讨中泰两国同一时期传统家具的异同性。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国明代 泰国阿瑜陀耶时期 家具 绘画 中图分类号:J525.3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同源同理,各艺相通”是中泰这一时期传统文化的特征之一。同处于东方文化圈下的中国明代和泰国阿瑜陀耶王朝时期,在历史上处于同一时期,但由于两国地理位置、民族性格以及大文化背景的不同,各自形成了不同特色的绘画艺术和文化。而在所有对家具产生作用的艺术门类中,绘画与家具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在遵循中泰同一时期两国家具发展的轨迹,结合他们的整体文化环境以及文化交流背景下,分别对两国家具吸取绘画中的某些绘画特征进行了比较。 二 家具与绘画的关系 绘画作为家具装饰手法之一,中国要比泰国早的多。中国先秦及两汉时期的漆木就表明了绘画对家具装饰的作用,到了明代这一装饰手法已经相当成熟。而泰国在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绘画装饰与中国明代相比才刚露头角。由于中、泰这一时期家具上的装饰材料及其装饰手法存在着一些异处,因此二者与绘画的关联程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异同。在中国漆饰家具虽然与绘画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艺术创作的分工也是十分明确的,周代的《考工记》里就提到过百工中的专门从事器物制作及上漆的工种。到了汉代,由于漆器在生活中逐渐取代了铜器的地位,其制作技术也较成熟,分工也越来越细,出现了素工、髹工、上工、铜耳黄涂工、画工、清工、造工等十几种工种。而髹漆技术需要相当的绘画功底,到了明代山水、花鸟画的盛行和文人画的风靡,使得山水风景之类的绘画与屏风一类的家具关联起来,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家具之一。在泰国阿瑜陀耶王朝“王室工匠”所享受待遇的和其他王官随从一样,有的甚至被国王御赐高达“拍耶”的爵位。这表明过去工匠的地位不亚于其他官员。并在法学中,都出现了工匠的部门和各类工匠的名称,其中手工艺匠人有好几类,如画匠、银匠、雕刻匠、泥塑匠、模型厅、釉匠、裁缝、珍珠匠、铸工等。但是,泰国这一时期的家具未被看作是室内整体规划设计的一部分,也没有成为一项独立的设计事业,而是归类为一个画匠、银匠、雕刻匠、珍珠匠的工作部分,越语论文范文,因此,那个时期绘画与家具艺术就有了很密切的关联。 三 家具与绘画特性的比较 1 “象征性”特征的比较 就绘画而言,首先,中国画讲究绘画寓意性、象征性。中国画的山水、花鸟往往含有象征意义,例如,以梅花、松树象征不畏严寒,顶风冒雪,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莲、竹象征高洁等。明代汪珂玉在《珊瑚纲》中说:“古人作画,皆有深意,运思落笔,莫不各有所主。”我们可以在明式家具中看到这样的题材。 泰国绘画也有象征性,但更强调的是唯美主义,常常借用主观情感和意愿建构美或丑的形象比中国所表现的美丑对象更加叠加、夸张、极端。其结果是:美的对象美得无以复加,丑的对象丑得不堪入目。例如,在佛陀的造型上都把天下美的相貌、形态特征和善良的品性都集中表现在佛陀身上。所谓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美)”,就是这种集中和叠加的结果。总之,泰国人把当时所认为的一切美的要素都组合在佛陀的形态上了,也正因为这种绘画思想的作用,我们在泰国家具上可以看到泰国家具造型艺术雕刻繁复重叠为美的进行叠加装饰,把佛教中一切象征美好的事物如莲花、法轮、菩提树等繁缛装饰在家具上。 2 “流动性”特征的比较 中国和泰国绘画是在时间中进行“流动”,以对象在平光中拟的“线”来界定物象是基本的造型手段。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泰国这种活的曲线受古印度绘画的作用是从大自然中所发现的,采自花枝生长的习性中和在毛皮下的动物形体的灵活运动中。泰国绘画不仅比例来自大自然事物的原生状态,而且人体美的形态也直接来自自然事物的美的形态,泰国艺术的模仿自然是从模仿自然形态出发的,从自然事物的形态中直接抽取线条和轮廓要素,并把这些要素加以意象性的组合,成为表达主体理想的、主观意念的形象。艺术家从这些美的形态中,选用丰富的、千变万化的柔美线条。例如,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的绘画中“人的面部线条采用 酱叶子状的线条;眼眉像弯弓或楝树叶子;女人的眼睛在急瞥时如 ,越语论文范文,温柔时如小鹿;诸神的眼睛则比之莲花;女人的鼻子要像胡麻子花,“润、软、红”的唇则与相思果相比;下颚比作芒果核,颈上横纹比作贝壳;身躯的柔软要如母牛的口鼻,而英雄的胸膛则如雄狮的肢体。肩部与前臂要弯曲得似象鼻,同时前臂也要像橡树干,手指的丰满如豆荚,腿的腓部要隆起像产卵的鱼,手与足则为两枝莲花”。而这些绘画手法在早期阿瑜陀耶王朝的家具装饰手法中我们都可以清晰的见到。一般只是用这些绘画嵌板直接作装饰,即将绘画与雕刻相结合的手法。而不是像中国绘画、书法那样,有的线条不是客观实在的所有线条,而是画家的构思、画家的意境中要求一种有节奏的联系。如明式家具圈椅椅圈的线条,其中之一是“线”元素在家具造型中的艺术化发挥。椅子的靠背、扶手、搭脑、桌面沿饰、罗锅枨与线脚等,都是把木材划直为曲,一波三折,化面为线,形态多变。柔中有刚,刚中蓄柔,创造出“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的艺境。 3 “平面性”特征的比较 中国和泰国绘画相同的是基础观念都是平面观念。中国虽然是平面观念,但中国水墨画并非我们想像的是平面的效果。尤其明代画坛沿着元代已呈现的变化继续演变发展,水墨技法不断创断,进一步丰富了笔墨表现能力,创作宗旨更强调抒写主观情趣,追求笔情墨韵。明代画家最反对平扁,认为平扁不是艺术。明代书法家用中锋写的字,背光一照,正中间有道黑线,黑线周围是淡墨,叫作“绵裹铁”。圆滚滚的,产生了立体的感觉,也就是引起了“骨”的感觉。而这一时期水墨画受书法的作用,明代画家所办用中锋作画,这就导致了明代与泰国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绘画完全不同的语言结构。明代绘画重骨感的表现,实际这种美学理论就是明代所提出的“不似之似”学说。石涛晚年有一题画诗写道:“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心与峰期眼乍飞,笔游理斗使无碍,昔时曾踏最高巅,至今未了无声债。”中国艺术不是不似,也不是似,斟酌于似与不似之间,关键表现的是心灵熔铸的世界。在石涛看来,一味追求“似”,则会落形似之窠臼,徒有其形,缺乏韵味,这样的著作难称佳构。而片面要求“不似”,则易流于荒怪狂乱,缺少基本的法度,往往多欺人之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既不具象,又不抽象,徘徊于有无之间,斟酌于形神之际。这一理论的关键并不在像与不像上,而在如何对待“形”的问题上,以神统形,以意融形,形神结合,乃至神超形越。受这一理论作用,明式家具体现了形与神的完美统一。明式家具形态在满足功能和结构的前提下,形态尽量的精简,精简到通体没有任何多余装饰,甚至家具身上的装饰件都担当着结构件的职能,所以给人一种简洁、优雅的感觉。同时受了数千年传统哲学思想的作用,我们不难看到古人在制做家具时,在形、色、材、结构、功能上都融入了文化的内涵,真正做到了一种以意融形,形神结合的表达。所以明式家具浸润着浓郁的书卷气,达到简、厚、精、雅的艺术韵味。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