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华校基础教育特色及其启示[泰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泰语论文 责任编辑:Anchali更新时间:2017-06-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以国内的基础教育为参照背景,泰国华基础教育不仅在开放多元的文化氛围中体现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具有双重功能和实用特点,积极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其鲜明特色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在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熏陶,密切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学习中的实践操作过程,加强能力训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泰国华校 基础教育 特色 启示
  泰国华校历史悠久,历经二三百年的风雨坎坷,已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稳步发展的蓬勃繁荣时期。泰国华校有三种形式:一是孔子学院,是由我国汉办与当地高校联合创办的教学机构,目前泰国已有13所孔子学院,数量居亚洲第一。它集语言教学、文化传播、汉语考试、经济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对泰国基础教育中的汉语教育起到积极的引领和推动影响。二是全日制中小学校(大多数学校都附设有幼儿园),就是在全日制教学中进行汉语教学的学校。三是由社会团体创办的业余的汉语补习学校,办学方式灵活,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教学。目前,“华文教育”已被“汉语教育”取代,“到2017年底,开设汉语课程的泰国高校已达100所,约占泰国全部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二”,“泰国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共有1393所,其中公立学校1020所,私立学校373所”[1]。这样的发展势头是东南亚其他各国无法比肩的。泰国华校发展的数量和规模都不可小视,其中不乏历史悠久发展成熟、具有一定规模和经验、教学管理规范严格的华校。这样的华校能享受泰国教育部补贴并定期接受其评审,课程设置和其他教学活动严格遵照《全国教育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执行。所以,泰国华校教育既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又能反映出泰国基础教育的一般状况。
  一、泰国华校基础教育特色
  笔者在泰国龙仔厝府公立致中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根据自己在一线教学工作中的切身体会,以及对邻近华校的调查了解,以国内的基础教育为参照背景,总结得出泰国华校基础教育几方面的鲜明特色。具体如下:
  (一)在开放、多元的文化氛围中体现民族传统文化
  泰国华校的文化态度是宽容开放的,文化现象是多元杂陈的。传统的和现代的,中国的和西方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这些各不相同的文化可以多元共存,相安无事。
  泰国华校开放多元的文化氛围更多源自它围绕多样化的节日开展的学生活动,比如,中国的新年、春节、端午、中秋、国庆,西方的圣诞节,泰国的本土节日,像敬师节、教师节、泰文日、儿童节、中元节、父亲节、母亲节、水灯节等,特别是对多个佛教节日更加重视,如佛诞节、敬佛节、万佛节、守夏节等。除此而外,还有全校性中英泰三语体验营、分色运动会、学术周等。学校将这些活动视为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的活动能使学生了解世界当今文化,开阔视野,领略不同的民俗风情,并学习相关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在活动的过程中展现本人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为学科的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
  泰国文化历史悠久、独具风格。民族传统文化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根基。泰国华校以一种开放态度接受外来文化,同时,以独特的方式延续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佛教是他们的精神信仰,是泰国人的日常修炼,学校每天早晨课前举行晨会,全校学生聚集在一起唱“颂圣歌”,再奏响国歌,升起国旗。接着是诵经拜佛,然后席地而坐接受训导。以“国家—宗教—国王”三位一体的核心价值观就在日常规范中潜移默化地作用学生。如遇传统的节日、传统的乐曲、传统的舞蹈、传统的习俗,就本色生香地呈现于校园。遇到佛节,学生或者整队去寺庙参加活动,或虔诚诵经祈祷。其他的大型活动多请僧人来诵经祈福,师生则按规矩布施,以示敬佛礼佛之意。民族传统文化在泰国华校就这样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氛围,包围浸润熏陶着学生,让学生感觉到传统文化就在身边,在自己的生活里。
  除此而外,泰国母语教材里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比比皆是。比如传统歌舞的唱词、舞蹈表演,皇室成员的故事、皇家用语,与佛教寺庙有关的内容,等等。华校还通过课程设置和考试来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初三开始每周都有宗教课,而且小学、中学毕业都要考试佛理,并由学校出具成绩等级证书。泰国华校把发挥和利用了泰国传统艺术绘画的练习--著作(用非常形象直观的图文并茂的方式体现学生的学习所得)发展成一种普遍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训练形式。
  泰国社会在向现代转型的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多地得益于学校有特色的文化教育。
  (二)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双重功能和实用特点
  为改变基础教育职能单一的缺陷不足,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泰国基础教育通过课程改革逐渐呈现出整体的多元化、多渠道特点,即其基础教育承担着双重职能:既为学生提供谋生就业的知识技能,又为需要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扎实的基础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理论思维和创造能力。其基础教育虽说历经多次改革,但双重职能始终是其不变的显著特色。
  泰国华校的核心课程设置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提升综合国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泰语、数学、科学和社会、宗教、文化学等;第二类是增强个人适应性和创造力的课程,包括卫生和体育学、艺术学、职业和技术学、外语等。基础教育课程如此设置,明确体现了其基础教育双重功能的特点。
  首先,注重实用是泰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泰国教育就逐渐在各方面体现基础教育的实用理念。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其基础教育一直肩负着教育的双重功能。
  其次,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置了丰富且实用的劳动(职业)教育课程,贯穿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持续到高中毕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使学生具有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能力。这门课程的内容丰富而广泛,包括农业、畜牧业、园艺、工业技术、商业、旅游业、家政、手工制作、仪表仪态等。这一课程的设置使泰国的基础教育具有明显的注重实用、实践和生活经验的特点,切实加强了基础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再次,泰国教育的实用理念还体现在:强调知识源于观察、实践和实验,而不是书本。
  不同阶段和不同学科的学习都强调动手实践和实验。书本上的知识往往被要求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注重实用的理念不仅使泰国教育成为实实在在的“生活教育”、“生存教育”,而且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正确态度和良好习惯也得到了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不仅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而且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三)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泰国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教育发展经验,不断修订自己的人才培养标准。其基础教育改革通过注重体制完善、课程设置等更多关注教育自身的改革,逐渐过渡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强调科学教育、实施过程和整体素养的体现人文精神的改革,并逐渐“把课程的实施过程看得与实施结果同等重要”[2]。泰国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强调以学生的个人兴趣和能力为标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幸福体验,同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合作和积极探索,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3]
  泰国基础教育对学习方式的改革要求远离从前教师讲、学生学的模式,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讲究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具体表现为:
  1.强调在过程和活动中学习
  泰国教育注重实用不仅表现为一种教育理念,还具体体现在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中,各学科的学习都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这在此前的论述中已有涉及。此外,学校的大型活动都与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密切相关。活动中往往包含游戏环节和动手实践、实验的操作,把学习的过程设计为不同的活动形式,因此不仅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现出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并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体验。比如在“中英泰三语体验营”中对“能源种类和转换”的学习就是在“抢凳子”、“乒乓球过河”、“做风车转风车”、“聚光镜点火”、“汉字词语接龙”等游戏和实验中进行的。在“学术周”活动里,对“东盟十国”的首都名称、国旗、货币等常识和语言知识的学习,是在展板上正确贴图并认读的活动中完成的。对节日风俗和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多是在有奖竞答的活动中进行的。
  2.积极倡导合作学习
  为了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与他人和谐相处、探索和创新的能力素养,泰国华校教育最常采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和训练方式就是分小组学习。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泰国母语教材几乎每课后面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这类练习占90%以上。或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概括,或把某种知识应用于实践。分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或进行口头汇报,或进行实际演练,或提交书面报告,或用展板的方式体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和成绩评定。其中大部分合作学习需要学生集体探索解决新问题。
  这种合作探索学习方式在“分色运动会”体现得最为突出。这种运动会是按全校师生人数的多少分成不同颜色的方队,不同方队都由年龄不同的学生组成,这有利于开展合作探索学习。高年级的学生指导和帮助低年级,每个方队如何在文娱表演、拉拉队助阵甚至旗手形象设计方面压倒对手取胜,这就需要合作探索能力的有效发挥。它使参赛的学生以团队为核心,不分年龄和学段,兼顾整体,以大带小,出奇制胜。
  二、启示
  中泰两国的基础教育在某些方面形成了互补之势。泰国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教学有待加强,学科发展的规范完备细致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其基础教育的显著特色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熏陶
  我们在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训是深刻和令人警醒的,所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语文课程改革要求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了解并能正确理解当今世界文化。课程改革后,学校教育在引导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文化方面,没有形成资源整合和通力合作,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仅仅是学科意义上的、书面意义上的,与社会生活实际脱节。这方面泰国华校的做法值得借鉴意义。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彰显民族传统文化,从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两方面入手,泰语论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实际生活的一部分。
  (二)密切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
  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要加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贴近、反映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并运用于社会生活。在这方面,泰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实用性,功能的双重性给我们以较好的启示。应该大力倡导知识源于环境,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和实际,推行切实可行的“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关于教育受众为独生子女群体的基础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学会生活”是一个正常的人、健全的人最基础的第一步,是适应社会、适应人生、适应未来的前提,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有其他发展的可能,“学会学习”也才有真正的价值。否则,只能把下一代培养成“读得圣贤书,生活是白痴”的一代。
  (三)注重学习中的实践操作过程
  我国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和措施”,以反拨注重结果的灌输式教育。但学校对“学习过程”的注重,只体现为对“书面”学习过程的注重,而对“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操作过程有所忽略。特别是对理科内容的学习,这方面甚可担忧。对实验器材的性能和实验操作过程,学生也有较普遍的机械记忆现象。
  (四)加强能力训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我国基础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但是我们的练习又设计得五花八门,面对重中之重心有余而力不足,训练上面面俱到,实际没有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合作探索创造条件,留下空间。
  学科自身特性与其综合性之间存在有待调和的矛盾。在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方面,虽然我们不能太过注重基础,大幅度降低要求,但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增强课程训练的综合实践性,以切实提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式集中训练,而不是全面铺开。课程设置上体现难度,但是在训练设计当中完全可以有意识地体现。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考试已经开始,泰语论文,所以对所学文科或者理科知识进行综合性实践运用应该而且可行。
  参考文献:
  [1]吴建平.泰国汉语教育与汉语推广近况、问题及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2017(02).
  [2]李志厚.泰国九十年代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探讨,1999(02).
  [3][泰]何丽英.泰国2001年基础教育改革述评[J].西南大学学报,2017(02).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