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方言·潮调·泰语--对于泰语潮剧的本体探讨[泰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泰语论文 责任编辑:Anchali更新时间:2017-06-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1982年,首部泰语潮剧《包公铡侄》上演时,诗琳通公主御驾赐观,预示了泰语潮剧作为国家艺术形式的开端。潮剧从一种中国地方戏曲上升为泰国国家艺术,有其特殊的社会政治条件与历史文化背景,但究其根源,还必须回归泰语潮剧的本体问题,即探索潮剧在泰国传播时,与潮州方言相合的潮腔是如何与泰语相适应并产生变异的,进而从艺术层面综合辨析泰语潮剧的审美意味和价值。1980年,泰国剧艺界和一些社会热心人士在曼谷倡议成立泰中戏剧学会,建立泰中潮剧团,积极进行潮剧潮乐的创新和改革。不久,泰中戏剧学会因泰华社会的漠然而宣告终结,但主持人庄美隆依然不遗余力地推动潮剧泰化。庄美隆认为:“泰化潮剧应坚持中国古典故事,并采用戏服、潮乐,但应根据泰语音韵创作新曲。泰化潮剧将发展成为‘中为泰用’的新型歌舞戏剧,以丰富泰国舞台的艺术。”(1)庄美隆在设想得到诗琳通公主认可后开始了《包公铡侄》的编导工作。1982年,泰中潮剧团在曼谷建都200周年庆典期间,先后于杭州戏院和国家剧场演出《包公铡侄》《、杨门女将》和《八仙过海》等剧目,这次演出不仅事先集中编、导、演、音、美各路人才……而且从香港、上海购......(论文页数是:5页)       [继续阅读本文]

泰语论文网站泰语论文网站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