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展开,小语种的学习热度日渐高涨,泰语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语言,不少高校也把泰语教学改革列为重大任务。在初设专业时制定的教学大纲的引领下,通过选用不断改进的新教材,历经五年分级别的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计划这些方面,我们的教改中都有体现,当然,还有值得我们加大重视力度、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因素,那就是隐性教学的开发。1隐性教学的特点及功能“隐性教学”一词是由美国学者杰克逊于1968年在其《教室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当然,也有众多学者提到过,说法不尽相同但概念一样,诸如“连带学习”“潜在课程”“非显性教学”等[1]。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在学习环境(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人际环境)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它渗透在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活动、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首先,隐性教学深藏于学校文化中,以不明确的方式向学生施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作用,这是隐性教学的隐秘性,其特点之一。特点之二是长期性,这包括隐性教学的形成过程及其作用。学生在不断地从事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隐含其中的作用......(论文页数是:1页) ,泰语专业论文,泰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