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学论文精修:《培养跨艺术实际能力的日语教育模式和措施》
摘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就是把学生想要学习的欲望调动起来的一种教育措施。它分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所谓外部动机就是通过赞扬、批评、竞赛、配合等学习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的教育措施。所谓内部动机就是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论文经验与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之间的冲突,引发为兴趣的教育措施。它是以心理学动机原理为依据,创造出来的有效的教育形式。面对中日联系的发展状况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各国公司单位的跨国、跨艺术的交往日益频繁的今日,以动机原理的方式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质量的跨艺术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有其十分重大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动机;学习动机;跨艺术交际能力;教育模式
面对日中联系的发展状况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高校的专业日语教学应如何进行?笔者认为从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该厚基础、宽口径、高质量,从而培养跨艺术交际能力的复合式人才。/论文所谓宽基础是有坚实的语言基础,广博的语言艺术知识。所谓宽口径,是具有跨艺术意识,并且掌握跨艺术交际能力。所谓高质量,一是本科层次培养的高质量,二是硕士、博士培养层次的高质量。从而实现培养一批具备全球视野的,意识到国际间相互合作的重要性的,以积极态度去理解、认同异域艺术的同时又具有交流合作的能力的复合性人才。
一、 传统的日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既然外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跨艺术交际能力,那么,跨艺术交际能力包括哪些内容呢?贾玉新(1998:480)认为,跨艺术交际能力由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联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能力系统组成。基本交际能力系统主要指交际个体为达到有效交际所应掌握的能力,具体包括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能力、艺术能力、相互交往能力和认知能力。情感能力主要指移情能力,即以别人的艺术原则为标准来解释和评价别人的行为的能力;联系能力主要指交际双方满足彼此自主和亲密交往的需求,或通过妥协达到人际联系的平衡,从而取得共识的能力;情节能力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根据实际交际场景不断调节交际行为的能力;交际方略能力是指在交际过程中,因语言或语用能力有缺陷、达不到交际目的或造成交际失误时采用某种技巧来补救的能力。
参照以上的内容,我们会发现我国传统的日语教育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从总体上看,长期以来我们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结构略论法模式,把教育重点放在日语知识的传授上面,特别强调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的掌握,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在语言形式的讲解与操练、文章阅读与应试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非语言行为能力、艺术能力及交往能力的培养投入不够,对情感和联系能力、情节能力和交际方略能力的培养更是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具体看来,传统的日语教育模式有以下不足:在语言教育中,教师一般都是采用讲解词汇、略论语法、操练句型这一教育模式,偏重于阅读理解和口语的流利程度,而忽视语境、语用等问题,使学生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常常因不会根据场合和对象灵活使用日语而造成交际失败。 约好8时一起登山的日本朋友,却是不按时来。这一点中国人认为是“日本人也不一定守时”。因为中国人普遍认为晚到是不礼貌的,应该或者提前或者按时。而日本人则刚相反。认为提前去,会打扰朋友的安排,不礼貌,所以应该晚点去或按时去,这就是日中艺术交际中的异同。在交际能力培养方面,我们特别着重信息的传递与接受,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相互交流性和共同作出性。忽视了对学生交际双方合作精神和技巧的培养。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使用它的不是表现个体语言的好坏,而是看使用语言双方的活动是否互动,是否能在互动中建立良好的合作联系,取得意见的一致达成共感。毕业论文传统的课堂在交际能力培养上的忽略,是个事实。会话时,让大家训练读,之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读,要求读得准确,没有语法错误就可以了。这一做法,是机械地记忆,苍白的语言对白,培养交际能力从何谈起。选择合适的教育模式需要重新审视教学的目标。现代教学关键是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质量的复合性人才,使学生具备跨艺术交际能力。那么,什么样的学习过程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什么样的课堂教育模式才适合我们的教学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