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语言学家森田良行在《日本■の■点》一书中指出「言■はそれを生み出した社会の艺术であり、分化の■点を■れて言■を考えることは生きた本当の言■を眺めることにはならないであろう。」(语言是社会艺术的产物,离开艺术就无法真正理解语言的含义)。在我国,罗常培先生是对语言和艺术联系进行系统探讨的第一位语言学家,罗先生在《语言与艺术》中指出,语言是社会艺术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变化,语言现象和语言所蕴含的艺术意识关系起来才能真正发挥语言的功能性。 上层的艺术观念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结构、修辞和交际模式。在日语外语教育中,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导入艺术的重要性已经达成共识。在日语初学阶段,适当地导入与语言相关的艺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利于为满足学生对未来探讨的专题打下基础。在明确专业倾向的高校日语教育中,适当增加学生毕业后岗位职责要求的艺术内容,有利于学生利用已学的语言知识尽快融入社会工作中。 当前,我国高校的日语教育模式是传统教育法相互交叉应用的实践结果,教授者和学习者仍然把应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标,像国际日语能力测试这样的考试中往往会出现与日本艺术相关的语言知识点,我们必须从异艺术理解的视角出发,培养学生的跨艺术交流能力,以减少艺术背景下的交际摩擦。 (二)主要措施 在日语教育的基础阶段,艺术语言学教育法应遵循以下三个准则:(1)实用性准则;(2)阶段性准则;(3)适合性准则。在以上三种准则的基础上,从艺术语言学角度出发的日语教育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注解法。出现学生较难理解的日语词汇或语法表达时,结合日本艺术,在课堂中加以篇幅进行注释,灵活和简便是这种措施的主要特点,适用于某一特定的语言点。 2.实践法。通过指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能力,使学生了解日本民族的艺术知识,比如:看视频,举办专题讲座,日语角等课内外活动。日语阅读课是了解日本艺术的窗口之一,日本的文学著作反映了日本当时社会的近况,是理解日本民族感情的纽带。 3.融合法。艺术内容与日语语言材料相结合的措施称为融合法。日语的语言材料本身就是理解日本艺术内容的一部分,通过介绍日本的艺术习俗、词语典故、历史事实等使学生触景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提高学习日语的热情。 4.比较法。作为日语语言艺术学教育法的重要手段之一,比较法就是通过探究汉语和日语表达方式的差异,日语论文,发现语言结构和艺术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在跨艺术交流时的敏感度。 从艺术语言学角度出发的教育法随着日语教育的多样化,结合传统教育法的长处,在中国高校日语界影响日显,各高校日语系可根据培养人才的目标和特色,适当灵活调整,采用多种措施,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三)主要途径 在日语教育中渗透日本艺术,了解中日两种语言的艺术背景,加强学生对日本民族艺术本质的理解,深刻揭示日语语言的特色,主要途径有: 1.原版日语教材的引进。教材是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原版日语教材涉及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和日本人的价值观念,而且说话人是日本母语人士,遵守日本语言行为原则,在满足教育用途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语言需要,为教师提供权威的知识源泉。 2.应用多媒体化的教育手段。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等先进资源,提高学生的艺术意识水平的同时,在听觉和视觉等多种感官条件下刺激学生的学习潜力,引导学生领略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可以大大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教师在日语教育中必须采用正规恰当的语言形式,对学生的语言和肢体语言进行纠正和指导,特别是日语外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切身生活体会,为学生生动地讲解日本风土人情,增强学生学习日语的语言环境,应鼓励学生大胆与外教接触,提高语言的辨识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