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外语类人才类型由外语专业人才向掌握一门或两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转变,高校二外日语教育的近况和问题开始引起社会和教学界的关注。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和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潜心钻研不同的学习措施,创造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将艺术常识融入语言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边思考边学习,学会正确对待异国艺术。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二外日语;《标日》;艺术异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5-0052-03 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之间在经贸往来和民间交往上愈加紧密,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全国各大院校纷纷开办日语系,社会成人日语培训班也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出现。经过40年的发展,日语已当之无愧地成为紧跟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语种。随着外语类人才由外语专业人才向掌握一门或两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转变,高校二外日语教育开始引起社会和教学界的关注。本文尝试对我国当前学院二外日语教育的近况和问题进行总结,并结合《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以下简称《新标日》)(初级上、下)提出教育实践上的措施和建议。 一、二外日语教育中的问题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自问世以来,受到广大日语学习者的高度青睐,在语言学习类书籍中可称之为久盛不衰的一个品牌。《标日》的使用对象定位很明确,主要针对社会上的日语自学者,也就是社会成人日语培训。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第二外语的日语学习者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使用群体。相关于有明确目的和学习动力的成人自学者,学院的二外日语学生有三个明显的弱势:一是课时少,容量大;二是重读写,轻听说;三是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 由此,成了许多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薄弱,关于寒暄、打电话、写信函这些日常经常用到的东西根本无法自由应用,更不用说实践的知识和技能了。同时,多学校对二外日语的定位仅仅停留在语言能力教育上,从而忽视了对日本社会艺术的了解。由于这种培养模式的偏差,导致学校培养的人才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二、教育实践 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往往基于以下几个理由:①将日语作为就业时增值的筹码;②考研时的外语考试;③出国留学;④受日本动漫的作用;⑤随大流。前三类学生学习动力很足,目标也较明确,但比例并不大;第四类学生虽然学习兴趣大,但起伏也较大;最后一类学生的比例最大,只要能拿到学分,选择什么都无所谓。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如何在课堂教育中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1. 有效利用《新标日》中的插图 有学者在对首版《标日》和《新标日》进行对比后,发现《新标日》中的插图数量有了惊人的增长,从首版的约97幅增加到了500幅左右,增加5倍还多。针对这个变化,教师就不得不考虑插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利用插图向学生传达相应的信息。 比如,在教育生学习“早上好”这一寒暄语时,常常会给出「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和「おはよう」两种形式,并指出这两句话使用的场合不同。当对方是自己的长辈或者上司、又或联系不太密切的朋友时,使用「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如果对方和自己联系密切,或者身份地位相当,这时一般用「おはよう」。这种区别是中文的“早上好”很难体现出来的,这时就可以用《新标日》(初级上)18页的第一幅插图给予解释,图中的年轻人在向旁边的年长者打招呼时,伴随着「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还有15度左右的轻微弯腰,很明显年长者应该是年轻人的上级,那么年长者会用「おはよう」来回答,并且不需要弯腰。同时,可以把日本人在不同场合或者面对不同对象时鞠躬的角度不同穿插其中,给予简单介绍。 这样的插图还有很多,需要教师认真观察和思考并给出相应的介绍,让学生结合插图去理解日本的日常生活和艺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上课时不能仅仅把一个句子教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更应当告诉他们在每一句的背后所隐藏的艺术背景,最好是能将这种艺术异同通过对比的方式表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2. 利用专栏介绍艺术常识 很多人容易对日本产生瞧不起的心态,认为日本的艺术主框架来自中国,是中华艺术的次生艺术,从而忽视了中日艺术之间的异同。学生本来就对日本社会艺术知之甚少,如果再抱有上述心态,无疑会作用他们理解日语和日语表达的准确性。中日艺术异同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交际艺术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民族艺术也是大有裨益的。 《新标日》延续了首版《标日》用汉语介绍日语艺术背景的专栏的做法,收集各个领域的题材,包括日本的语言习惯、生活艺术、传统习俗以及社会概况等,进一步增加了扩展艺术视野的内容。 比如,《新标日》初级上41页对日本家庭形态的介绍,可以知道日本人口的变化以及少子化的原因;初级上215页对日本新年参拜习俗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对照中国春节,比较两国不同的风俗习惯;初级下115页的日本常见的中国饭菜的专栏,可以对比中日两国的饮食艺术异同,等等。 将教材中涉及到艺术异同的日常交际用语和习惯表达方式,和中日两国间的艺术异同关系在一起讲,学生就能掌握比较地道的日语。同时,比较学习也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异国艺术,这种理性思维对学生将来走入社会也会产生深远的作用。 3. 融入艺术的词汇记忆措施 在日语词汇的教育当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词汇含义的表面教育上,更重要地是能关系其特有的艺术背景,以防学生望文生义,单纯地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比如说,日本人有不少语言忌讳,如“苦”和“死”,就连与之谐音的一些词语也在忌讳之列;交谈中忌谈人的生理缺陷,不说瞎、聋、哑巴等字眼,而称残疾人为身体障碍者,称盲人为眼睛不自由者,称聋子为耳朵不自由者等;在婚礼等喜庆场合,结束语不说「終える」(结束)、「閉じる」(闭幕)等含有不吉利意思的词,而用「開き」代替。 再者,在记忆“机械、产业、心理学、政治学、生物学、哲学、电源、电子、物理、法学、电报、主观、概念、否定、文化、技术”等词汇时,可以告诉学生这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相关术语是由明治时期的日本思想家西周首先翻译成日语,日语论文,随后才传入中国,至今还被大量使用的。每个字都是我们的汉字,说是翻译成日语,不如说是两种外语之间的转换——从欧美语言到汉语,日语毕业论文,让学生思考:既然这样容易翻译,为什么清末的那些文人志士未能及时接受。 学院二外日语教育中,日语语言能力的强化和提高固然重要,融合艺术背景教学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融入艺术背景的语言教育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和轻慢,其涵盖的内容很多,也没有定法可言。但是,教育有法,只要认真探讨,一定能找出更多更好的措施。基础日语教师要在日常教育中总结心得,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教育效果,用措施和耐心解决日语二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M].北京:人民教学出版社,1988. [2]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M].北京:人民教学出版社,2017. [3]品牌与标准——纪念《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首版20年[M].北京:人民教学出版社,2017. [4](日)内田树,(郭勇译).日本边境论[M].上海:上海艺术出版社,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