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外语教育中是没有 “万能妙药”的。我们应依据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针对不同的教育要求,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有选择而又灵活地应用适当的教育法。为了适应新的情况,结合教育实践,建议用阶段侧重法实施学院日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贯穿一个准则:素质教学的准则。经过教员与学员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使学员自己知道该怎样提高,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日语教育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阶段侧重 五能并举 社会艺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 H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6-0166-03 语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是一个需要在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一点点内化的过程,那么其教育措施和学习措施只有符合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形成的内在规律,才能起到相应的影响,从而达到我们想要的教育效果以及教育目的。在此过程中,学习一般的单词语法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要想掌握一门地地道道的语言则相当难。因此,如何借助现代化的教育设备,保证外语教育内容的正宗性,提高外语教育水平,成为每一个外语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实施阶段侧重教育法的依据与保障 (一)教育理念的更新 传统教育中,学员被动地坐在下面单纯的接收教员讲授的知识,这种教育方式严重束缚了教育中的主体――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教员的授课水平也不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与发挥。日语本身是一种技能而不是一种知识,从而有必要对处于不同水平阶段的学员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教员与学员在教育过程中人格完全平等,教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互相之间相互沟通,相互激励,相互启发与分享,引导学员真正掌握日语的基本知识和实际交际能力,在生机勃勃的课堂上,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提高学员的日语知识水平。这是阶段侧重法实施的主观性依据。 另外,根据当前学习学院日语的学员绝大部分都是从英语学员中转学日语的(只有极个别学员在初高中阶段学习过日语,或者由于个人喜好利用假期在培训机构经历过简单培训),也就是在学院阶段从零起步学习日语,这为阶段侧重教育法的实施提供了客观性依据。在学员的日语入门阶段的教育措施中应实施口语教育法,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兴趣、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今后的日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到了已经有了一定的日语基础的高年级,在组织教育时就应该由课堂教育法转变为交际教育法,在一定深度上学习日语语法,同时必须注重学员学习的实用性,严防 “哑巴日语”与“聋子日语”的出现。 (二)学科结构内容的层次发展需要 日语教材通常是由常用会话、运用课文、语法知识点、模拟练习几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能够照顾到日语的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影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艺术交流和经贸合作日益频繁,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类型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外语人才虽然能读懂大篇幅的文章、文件,但口头表达却不够流利,在实际交往中往往陷入困境。而作为日语人才,在工作岗位上直接面对日本人时,关于日方所要表达的内容的理解一旦出现偏差,后果就不堪设想。因此,在教育中应加强对学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必须具备及时处理突发事务的能力。这就要求学员在熟练掌握五大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的基础上,依据所需关于五大技能也必须有所侧重。 (三)目前的科技水平、日益壮大的师资力量为实施阶段侧重法教育提供了可行性 随着校园互联网络的开通与普及,学院校园也进入了“真正意义”的信息时代。校园网以及互联网上海量信息时效性强,声像文并茂,适应现代年轻人对信息“快餐”式的吸收方式,日语论文,受到了相当一部分学员与教员的青睐,使日语教育也进入了信息时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通过QQ或者E-mail的方式达到教员与学员的即时交流与沟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借助最现代化的通讯设备,能够及时获得该语言国出版的最新权威性教材和资料,充分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教育水平。 另外,随着计算机辅助语言教育等设备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日臻完善,也为阶段侧重法教育在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的教育措施提供了技术保障――就是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和要求,结合不同层次学员的实际,并按照语言学习循序渐进的准则,利用启发式教育设计和实施课堂教育活动,把教育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发展,层层递进。 二、阶段侧重法教育的主体:教员与学员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即教员的“教”应紧紧围绕学员的“学”或以如何启发、调动学员的“学”为基础来组织教育。教员在教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目前先进的技术手段,接收最新的前沿知识,扩大知识面,做到及时了解和掌握本语言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指导学员熟练地驾驭所学的语言及实际运用。 三、阶段侧重法教育的实施 从日语学员的学习过程看,教育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启蒙阶段(学院一年级口语法)、发展阶段(学院二年级五能并举法)、提高阶段(学院三年级外籍教员直接授课法)、实用阶段(学院四年级总体式教育法)。 启蒙阶段是在学院一年级,这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众所周知,作用学员口语输出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没有一个足够的目的语输入。语言学习需要一个氛围,就好像鱼的生活要有水的存在一样,在目前的我国,虽然学习日语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学习日语的自然环境尽管也一直在改善,日语毕业论文,但永远也比不上讲日语的语言国――日本。同时,学员也没有充分利用已有的目的语输入服务于日语学习,因此,当学习者的目的语知识还不足以使他建立地道的目的语体系时,他就会利用母语――汉语来组建目的语体系,从而出现让日本人莫名其妙的“中国式日语”。 如果在学院一年级直接采用口语法实施教育,就能够有效的避免“中国式日语”的出现。例如从一开始就让学员在日语的语境下以日本人学习日语的方式进行学习,以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同时依据新媒体等科技手段,创设一定的场景,在课堂上尽最大可能用日语进行授课、交流。这不仅能够为学员的会话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能够提高学员的听力水平,从而避免“哑巴日语”学员的出现。 发展阶段:五能并举法。通过一年的日语学习,应该有一个归纳总结。由于在这个阶段学员需要参加并通过全国学院日语四级考试,这也必将对学员有一个新的要求。学员关于日语的理解力、逻辑思维能力已有所增强。因此,再用启蒙阶段的教育法,就不易行得通了。诱发兴趣仍是重要前提,但这一阶段要求引向理解外语的兴趣。此阶段,笔者认为最适合的教育措施是:五能并举法(注:五能指的是学习日语的五大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 由于一年级侧重听说,辅以读写译。课堂上则多行听说,往往忽视读写译。因此,此时采用五能并举法,关于提高学员的全面技能,顺利通过四级考试,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具体做法是:以教员为主导,板书生词,范读,领读,释义,然后进入课文范读,领读与指读,默读等,随后解释课文,讲语法,答问,练习,模仿,复习,留作业等。由于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学员已有一定的听说能力,故以上做法都是以日语来进行的。这样不仅为学员补充了大量的词汇及语法知识,而且进行了专门的技能训练,直到学员掌握语法,并且能够答问后才可进行新课。 提高阶段:外籍教员直接授课法。启蒙阶段与发展阶段主要从操练应用外语的能力出发,扩大词汇范围和句型,通过情景认知、替换练习等过程来提高应用日语的能力。在差不多掌握了近五千个单词之后,而基础性教育也都经过了操练之后,在进入最后阶段时,就可以完全利用学员已经具备了的逻辑思维,将日语教育向纵深发展――通过加深对日语结构的理解来进一步提高应用和理解日语的能力。因此,此阶段最适宜采用外籍教员直接授课法。 在日语教育中,外籍教员起着不可替代的影响。由于学员的词汇量及语法知识有一定的限度,在学员无法理解的情况下,教员必然就会用自己的母语来授课,久而久之,学员就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而外籍教员授课就克服了这个弊病,使学员无论如何也只能按照日语的思维来进行,无形中就提高了学员的整体素质。 外籍教员在日本国内时都曾执教过,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关于学员的知识所求与思维取向能够充分给予满足。所以,此阶段直接使用日本籍教员授课,能够充分满足学员的求知欲望和知识深度,从而保障了学员在这一阶段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实用阶段:总体式教育法。由于四年级只有一个学期的课程安排,第二个学期是实习过程,因此,这个阶段应重点培养学员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实施总体式教育既可检验前三个阶段的教育成果,又可以在原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员的日语水平,同时还为学员的下半年的实习――实际运用和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运用及继续学习日语起到不可替代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总体式教育法不拘泥于任何一种教育形式,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中的任何一种教育措施。但必须注意两点: 1.教育时必须以实践性的交际活动为主,以“学生――中心”为准则。教员是课堂教育的设计者与组织者,发挥多元化影响。教员的主要任务不再是逐词逐句地讲解课文,而是通过设计和组织教与学的双向语言实践活动,启发学员的思维,使学员掌握学习措施,提高灵活应用语言的能力。 2.加强所学语言国社会艺术能力的培养。语言学习的真正内涵应该是语言与艺术的同时学习。这在外语教育工作者中已经形成了共识。因此应当借助先进技术精选一些能够体现日本社会和民族艺术特点的真实语言资料,在授课时模拟更多的情景,借助图片、幻灯、电影、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来组织教育,同步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和社会艺术能力。 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是一次中日商贸谈判中发生的事。合同签订后,日方人员马上站起来对中方人员深鞠一躬:「これからどうぞよろしくお�いします。」(今后请多多关照)这是日方的习惯。翻译把意思直译给中方人员。而中方人员则点头说:“好说,好说。”这也是中国人的习惯,宽容大度的体现。但如果直译给日方,日方代表心里肯定不会舒服。此时翻译非常机敏,他按照日本人的生活习惯翻译成:「こちらこそ」(我方也请您关照)。双方以愉快的心情结束了谈判,使得今后双方的共同合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充分说明:语言知识是基础。但是语言和艺术的这种密切联系决定了离开特定艺术背景的语言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不懂得语言艺术的模式和原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四、结束语 以上是日语教育阶段侧重法的具体实施措施。但是教无定法,适者为法。在外语教育中是没有也不可能有“万能妙药”的。应依据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针对不同的教育要求,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有选择而又灵活地应用适当的教育法,既不能用现代教育措施否定传统法,也不可用传统法去消除其他教育措施。经过教员与学员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学员自己知道该怎样提高,也就是说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我们的日语教育也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孙菊茹,陈春荣,谢云等著.课堂教育文化[M].北京:北京学院出版社,2017. [2] 李晓文,王莹著.教育策略[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17. [3] 彭嘉仁.教学的真谛是正确的引导[J].教学文化,1999,(9). [4] 张海萍.总体式教育:探究与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育,1999(8). [责任编辑:钟 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