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当用汉字与中国简化汉字的比较探讨[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从古代开始就交流频繁,别的方面姑且不论,单就语言文字方面来说就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本文拟在回顾中日两国语言文字的历史联系的基础上,对日语当用汉字与现代简化汉字的同和异进行略论、研讨。
中国论文网
  
  一、中日两国汉字的历史渊源
  
  在汉字传入日本列岛以前,那里是没有文字来记录语言的,这已经被考古学和文字学探讨所证明。成书于公元808年的日本《古语拾遗》卷首就有这样的记载:“盖闻,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贵贱老少口口相传,前言往行存而不忘。”
  据日本历史学家和文字学家考证,汉字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开始传入日本,而这一点也被日本最早的历史典籍所印证。如成书于公元720年的史书《日本书纪》记载:“十五年秋八月壬戌朔丁卯,白济王遣阿直歧,贡良马二匹。……阿直歧亦能读经典,即太子菟道稚郎子师焉。于是天皇问阿直歧曰:如胜汝博士亦有耶?对曰:有王仁者,是秀也。时遣上毛野君祖荒田别、巫别于百济,仍征王仁也。……十六年,春二月,王仁来之,则太子菟道稚郎子师之,习诸典籍于王仁,莫不通达,故所谓王仁者,是书首之始祖也。”
  引文中所讲的“十五年”指的是日本应神十五年,即公元284年。这是现今可以看到的汉字传入日本的最早的书面记载,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汉字是通过朝鲜半岛传进日本,并首先在日本皇室中开始传授。而日本最早的典籍《古事记》(成书于712年)也有类似的记载,该书提到了王仁赴日时,一起带去了《论文》十卷和《千字文》一卷。
  之后中日两国的交往不断扩大,据史书记载,从公元413年至公元502年,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日本的大和朝廷向中国的东晋、南朝等朝先后派遣使者朝贡达13次之多。公元7世纪开始更迎来了两国交流的高峰,日本先后向中国派遣了4批遣隋使和17批遣唐使,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学问僧和游学生专程来到中国留学。通过与中国的长期交往,大量的佛教经典、儒家作品和汉文典籍被传入日本,随着日本社会对汉字、汉文的理解和使用日益广泛,汉字逐步成为日本贵族和文人记录自己本民族语言的文字。
  
  二、日语中的汉字与汉语词
  
  虽然汉字是中日两国共同使用的文字表达方式,并且汉字最早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日语中的汉字完全等同于中国的汉字。就汉语言来说,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中国的本土文字。而在日语中,汉字亦被表称为“漠语”,属于日语的三种文字表记方式(即汉字、假名和罗马字)之一。据日本国立国语探讨所统计,现在日本一般的国语词典中,汉语词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六七十。而这些汉语词中所使用的汉字,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第一,古代由中国传入的“原汁原味”的汉语,它们除了读音不同,在字形和字义上基本一样。如:“中、文、年、人、山、河、天、地”等。
  第二,指汉字传入日本社会以后,根据表达的需要,日本人借鉴这种造字法创制的“国字”和“和裂漠语”。所谓“国字”,也称“和字”,是历史上日本贵族武士等学习汉字造字措施,采用添加、省略、简化、重组等方式自创的汉字体文字。从日本历史上的字书中能够考证到的国字数量大约有数百个,这些字有的已随着时代的变迁又被淘汰了,而据日本国字探讨专著《同文同考》及《国字考》统计,当前常用的日本国字数量大约有150字左右。例如:
  这些日本人自创的独特新词,有的是为了表达日本社会里特有概念的需要,如“物语、相扑、寿司”等。有的则是借用中国古书典籍里的词语而赋予新的意义,如“封建、社会、革命”等。尤其是在明治维新时代,日本采用意译方式介绍、引进西方的先进艺术和科学技术,创造出不少“和裂漠语”词汇。例如:哲学、化学、物理、心理、贸易、芸衍、公圜、企柒、警察、鼋话�等等。
  
  三、中日两国现行汉字的比较
  
  (一)字形方面的比较
  ①字形完全相同。这些字大都属于基础词汇,由汉语传入以后没有发生变化,很多在今天的日语里仍然十分常用。如:中、国、文、年、月、日、天、地、山、川、河等。
  ②笔画、部件略有异同。如:“强一强、别一别、师一师”等。
  ③笔画、部件差别比较大。如:“图一囡、农一晨、辩一弁、发一凳”等。
  对于汉日字形上的差别,抛开日本自己独创的国字不谈,只看从汉语传入的日语中的当用汉字,站在语言发展变化的角度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虽然日本汉字最初来源于中国文字,但那是古代汉语的繁体字,之后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环境的改变,两国的语言和文字都在各自的道路上不断地发展变化。例如中日两国都对汉字进行了多次的简化整理,但简化的对象、范围和方式却有所差别,具体来说,可归为三种情况:
  中文汉字作了简化(作偏旁时可类推),而日语汉字没有简化。如:
  书―� 门―� 鸟一� 课―� 铁――铁 饭―钣
  日语汉字已经简化,而中文汉字则没有简化。如:
  佛一� 罐―缶 假―� 辩―弁
  中日文都进行了简化,但采用了历史上不同的异体字或者不同的简化方式。如:
  虑(应―�) �(气―�) �(广―�)固(图―囡) �(单―单) �(剑――�)
  (二)字音方面的比较
  在汉字的读音方面,日语的发音是用五十音图来标记,而现代汉语则用汉语拼音来标记。中文汉字的发音是一字一个音节,有四声变化,一字多音现象总体上比较少。而日语中的汉字没有四声的变化,但一字多音现象十分普遍,日语中的大多数汉字都有四五种或者七八种读音,个别的汉字读音变化甚至有一二十种之多。所以,在读音方面,两国语言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汉字发音比较近似(如下表),大多数词语的发音是完全不同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由于汉字传入日本的年代和地区不同,使日语中的汉字在读音上大致分成了汉音、吴音和唐音三大类。一般认为吴音是中国六朝时期长江下游沿岸吴方言地区的字音,大致于五六世纪经朝鲜传入日本;汉音亦称“正音”,是中国唐代长安、洛阳一带的北方标准音,日语论文,在七八世纪直接由中国传入日本;而唐音是继吴音和汉音之后传入日本的汉字字音的统称。日语中最早使用的汉字多是吴音,另外佛教语汇也以吴音居多,但在奈良时代,汉音被视为高雅而标准的“正音”,因此流行一时,比较而言,唐音多指中国宋末进入日本的那些字音,使用范围比较狭小,作用相对较弱。
  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日语汉字的音读和训读的缘故。日语音读多是模仿汉字的读音,一般在构词成分或助数词时使用。而训读则表示意思,是借用汉字的形和义,但读成日语固有的发音。
  (三)字义方面的比较
  本部分以汉日语言共有的汉字形体为依托,重点在于比较汉字表达的意义,因而,此处对字形采取较为宽泛的界定,所举例字中个别的日语汉字是和汉语的繁体字相对应的。
  ①同形同义。这类词虽然读音与汉语不同,但彼此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它们在日语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大多属于基本词汇的范畴。例如:“男、女、人、学生、椅子、国家、春、夏、秋、冬、命令、出席”等。
  ②同形近义。指该词在汉语和日语中所表达的语义概念一部分相同或相似,而也有一部分意思是不同的,它们大都是同源词,不过在某一语言环境下发展引申出了新的语义。例如:“是非”,汉日语都有对错、善恶之义。“勉强、难以办到”的语义则是日语特有的。
  ③同形异义。这类词是指字形基本相同,但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例如下表中的这些日语词:
  ④异形近义。日语中的这一类词,虽然汉语的对应词语字形不同,日语论文题目,但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单从字形上都能互相猜出字义。例如下表所示:
  ⑤异形异义。这类词一般是日语所特有的,多 与前文所说的“和字”、“和裂漠�”有关,表面上看很像汉语,但在现代汉语的词汇中这种表达方式的语词是不存在的。
  
  四、结语
  
  日本汉字来源于中国汉字,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以及外来艺术等多种因素的作用,现行中日两国的汉字又存在着较大异同,是既有关系又有区别的。本文在回顾中日两国语言文字的历史联系及日语中汉字特点的基础上,从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对两国汉字的同与异进行了初步的考察与比较,从中我们也更加体会到,这一课题值得我们在今后进一步做出更为细致深入的探讨。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