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日语交际的误区应从了解日本文化开始[日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日语论文 责任编辑:花花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语言不能局限于语音、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应该立足于了解所学语言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在日语教育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导入文化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日本文化对日语的深远作用,了解中日文化之间存在的异同,避免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导致的语言交际障碍,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日语 文化 交际 障碍
  在日常教育当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讲一些语法上没有错误,可就是听起来不自然、很别扭的日语语句,在和日本人交流的过程当中,也经常因为一些不恰当的表述而发生误会。究其原因,这是因为我们往往习惯于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理念去理解日本民族的语言现象,关于日本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缺乏了解。表面上看来这是语言交际障碍,其实,它是表现在语言上的文化冲突。因此,笔者认为日语教育当中,不可忽略对学生给予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言和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有的语言现象都体现出文化的作用,并起着承载文化的重要影响。正因为语言和文化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我们学习一门语言,在掌握基础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深入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因为文化不但有共性,也有其各自不同的特异性,不同的人文、地理、社会环境以及历史演变进程,必然会导致在文化方面产生异同。因此,学习日语必须了解日本文化,了解中日文化之间存在的异同。但是,我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中日文化诸多的相似之处,而忽略了它们之间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经常用自己民族的文化心理去理解、表述日语,从而产生交际障碍。
  一、日语学习应该从了解日本文化开始
  正如前面提到的,学习一门外语,除了要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以外,还应该了解说这种语言的民族文化习俗、人伦道德规范,了解他们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更要了解他们是怎样用语言来表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外语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学习,它实际上是向学生传授一种跨文化语言交流的技能。所以,我们应该立足于了解所学语言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及其深刻内涵,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必须了解该语言所反映的文化。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襦咫尺”,其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在历史上曾给日本文化以深远的作用,这种历史渊源使中日两国无论在语言文字方面,还是在文化传统与习俗等方面都有很多相同、相似之处。古代的日本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汉字、儒家思想、佛教是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突出表现。正因为日本从中国吸收了大量的文化精髓,也就使日本文化表现出诸多与中国相近的东方特色。但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以及生活环境,又使得中日两国文化各具特色。我们应该在看到中日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同时,知晓中日文化之间存在的异同,这样才能避免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会导致的一些交际障碍与误会。
  如果说对日本文化作用最为深远的,那毫无疑问是中国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日本人在平常交际的时侯,特别注意双方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就是日本文化所讲究的“间”。而另外一个显著的特征即“和”,它指的是管理秩序、人际联系等的有序和谐。日本民族自称“大和民族”正是日本文化这一特质的最好体现。思想意识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日语中很多表达方式都很好地体现了日本文化的这种特征。
  日本文化强调“和”,非常注重礼仪道德、人伦规范。日本人在日常交际当中,特别注重上下尊卑、内外亲疏等联系的处理,体现在语言方面,必须根据上下级别、内外亲疏来决定语言表达方式,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日语敬语,简单的一个敬语被细分为“尊敬语”、“谦让语”、“郑重语”等。如果敬语应用得当,就可以很好地通过语言形式来反映内外、尊卑、亲疏、上下等级等人际联系。另外,日语动词的授受联系的表达,也是重在强调内外联系和恩惠意识。如もらぅ、ぃただく、ぁげる、やる、くれる、くださる等,如果能正确应用这些词汇,授与受的联系就可以非常清楚地体现出来。无论日语敬语还是授受联系的表达,这些都是同学们在学习日语时备感头疼的部分,大家甚至不理解日本人为什么要分这么细,弄得这么复杂,其实,这正是日本儒家文化推崇“礼”,强调道德礼仪,尊从制度习俗、等级尊卑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具体体现。如果我们缺乏对日本儒家文化的了解,当然就会对这类的语言表述感到茫然了。
  二、学会用日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去理解日语的语言现象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我们最先接触到的语言表述一般都是寒暄语,看似普通的寒暄语折射出的却是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色彩。日本人见面打招呼会围绕天气情况寒暄一番,连写信的时候,开头的问候语也一般是围绕着天气。这和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不无联系,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海,日语论文,多变的气候条件作用着日本人的生活习惯,日本人非常关注天气的变化。这方面不同于我们中国人,我们见面常常说的是“吃了吗?”“去哪儿啊?”之类,这与日本人的寒暄方式截然不同。假如我们和日本人见面打招呼说“您吃了吗”,对方肯定会感到莫名其妙。如果我们了解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关于日本人的这样的寒暄习惯就不难理解,在和日本人见面打招呼的时候,就知道如何选择恰当而得体的问候语了。
  关于日本人在就餐前总要说的「いただきます」,和饭后还要说的[ごちそぅさま],许多同学感觉不太好翻译,感觉找不到恰当的汉语来表述它。日本人对大自然和神明深怀感恩之心,日语论文,感谢大自然赐予食物,感谢神明给予保佑。这句话很难翻译成贴切的汉语。我们只能把它理解为“吃”、“喝”的郑重说法,或者译为“不客气了”等等。然而,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角度去略论,说“我不客气,我要吃了”难免会觉得生硬,当然就更无法理解日本人一天几次不厌其烦地这么说了。其实,在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文化背景。如果我们对日本文化缺乏了解,就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实际应用时就难免会感到别扭,从而带来语言交际的障碍。
  三、结合中日文化异同正确理解词汇含义

  初学日语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望文生义,而且犯这类错误的情况非常普遍。当大家看到日语中出现的汉字时,往往习惯于用我们中国这个汉字的意思来解释、理解它。中日两国的文字当中确实有很多相同的汉字,但这里指的相同仅仅是“形”同,其读音以及文字词汇的含义却大不一样。众所周知,日本文字起源于我们的中国汉字,这正是日本文字中会有这么多中国汉字的原因。但日本人没有照搬照用,稍加改变就变成了他们自己的东西;再就是由于日本所特有的文化背景,赋于它们不同于我国汉字的独特含义。这类词汇很多,如:“大丈夫”“娘”“勉强”等文字,它们的含义和我们汉语中这些词汇的含义截然不同。
  另外,在理解、翻译一些比较特别的词汇的时候,我们如果对日本特有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也可能会导致错误的产生。我们汉语中有“洗手不干”一词,在日本却被译成了“足を洗ぅ”,其单纯的词面意思是“洗脚”,产生如此之大的异同也是源于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特色。日本的水资源丰富,有许多优良的稻田,农民平时劳动主要在水田里,下水田劳作结束后要洗脚,所以,“洗手不干”在日本被译成“足を洗ぅ”,即“洗脚不干了”。如果我们对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关于日本人如此翻译“洗手不干”一词也就可以理解了。由此可见,理解一些特定词汇的含义,应弄明白这些词汇背后所反映的特有的文化背景,这关于我们学习日语会有很大帮助。
  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中日两国有这么一些节日,节日的名称完全相同,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及节日的庆祝方式、通过节日庆祝所表达的美好愿望却不尽相同。比如“七夕”这个由我国古代神话传说而流传下来的节日, 使我们联想起的是牛郎和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向往美好爱情的朴素情感。日本也有“七夕”节,但却是孩子们的节日,在这一天,孩子们会把自己心中的小秘密写在纸条上,再把这些纸条挂在树枝上,以此来期盼愿望成真。
  四、正确理解日语表述的模糊性
  前面我们提到日本人强调“和”。在日常交往中,日本人会特别在意对方的感受,日本人习惯于很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日语给我们的感觉很模糊,甚至有些暧昧。他们在日常交际中很少使用直接断定的表达方式。在正式的书面表达中也很少看到“…は…でぁる”这类的判断句式表达,取而代之的是“ではぁるまいが”“ではなかろぅか”“…のょぅな がする”等模棱两可的表达。在日本人看来,太过于直截了当有可能会给对方带来不好的感觉,有可能会被认为没礼貌、不谦虚,甚至会给人独断专行的感觉,所以他们关于一个问题尽量避免正面回答,而是尽可能使用犹豫或拿不定主意的口吻,听上去像是在和对方商量,这样做的好处是给自己和对方留出了回旋的余地。另外,日本人在谈话时,时常夹杂着“ぁぁ,そぅか”“ぁぁ,そぅぃぅゎけか”之类的自言自语。日本人为什么在谈话时总好像在自言自语,他们这样做是有目的的,如“こまったな”这句话,如果是直接对对方说的,就会迫使对方产生一种帮助你的义务感;但如果你是在自言自语,对方则有可能提出帮助你,也有可能装没听见。这样给自己和对方都留有余地,对方即便不想帮助你,也不会感到难为情,因为这样不需要直接拒绝,避免双方都尴尬。因此,日本人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请求或愿望,像这样的含蓄、暧昧的表达形式还有很多。而我们中国人崇尚的是“是非分明”,行或不行都应该告知对方的直接坦率的表达方式。关于问题给出一个不明确的模糊回答,不是我们提倡的。若按照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日本人这种模糊的语言表述,恐怕会引起误会。还有一种情况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你如果想对一个日本人表达赞美之情,在措词上也要十分小心,而且必须考虑被赞美者的身份、地位。比方说,学生想赞美老师课讲得好,可以这么对老师说“老师,您的课讲得太好了”,在我们中国,这样直接向老师表达赞美,不会被认为没礼貌。可如果在日本,这样直接赞美老师却被认为是极其失礼的,日本人认为,关于长辈表达赞美不应该太直接,而应该采取婉转的表达方式,同样是赞美老师,他们可能会这样说“非常感谢老师,因为您的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受益匪浅”。由此可见,日本人习惯于婉转、含蓄的语言表达方式,理解日语的模糊性这一特质,尊重日本人的语言表述习惯,有助于避免交际障碍的产生。
  五、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导入文化内容
  在日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非常重要。关于学生而言,文化的共性较为容易掌握,而看待不同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异同时,却容易产生局限性。一些流于表面的文化现象,它们之间存在的异同比较容易被感知,而一些深层次的文化特质,却往往被忽略了。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将中日文化之间存在的异同进行比较,导入日语教育之中。在进行文化内容导入时,应注重实用性,必须有针对性,一定要根据教育内容的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中日文化共性与文化异同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性导入,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日本文化的深刻内涵,逐步引导学生走出日语交际的误区
  参考文献:
  [1]刘宗和.日语与日本文化[M].长沙:湖南教学出版社,1999.
  [2]松下幸之助.对于日本和日本人[M].东京:株式会社大进堂.
  [3]徐一平.日本学基础精选丛书——日本语言[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1999.
  [4]南博.日本人の心理[M].日本:岩波新书,1978:49.
  [5]朱宪文. 浅析日语寒暄语及其言文化背景[J].日语学习与探讨,2017(4).
  (作者单位: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 )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