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岛敦是日本著名作家,自幼时受到良好的家学熏陶,汉学功底深厚,著作题材独特,格调高雅,文采斐然,其著作多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尤以传奇故事和哲学史书为主。 《山月记》是中岛敦于1942年在《文学界》上以《古谭》为名发表的两篇小说之一,亦是中岛敦最早发表的文学著作。文中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心志颇高而不得志的官员李徵化为猛虎一事。《名人传》则是作者最后发表的著作,著作通过对《列子·汤问》中一篇小故事的改写,描绘了主人公纪昌达到“不射之射”境界的故事。 两篇著作都改写自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山月记》的故事在中国宋代古典小说集《太平广记... 引言:
中岛敦是日本著名作家,自幼时受到良好的家学熏陶,汉学功底深厚,著作题材独特,格调高雅,文采斐然,其著作多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尤以传奇故事和哲学史书为主。 《山月记》是中岛敦于1942年在《文学界》上以《古谭》为名发表的两篇小说之一,亦是中岛敦最早发表的文学著作。文中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心志颇高而不得志的官员李徵化为猛虎一事。《名人传》则是作者最后发表的著作,著作通过对《列子·汤问》中一篇小故事的改写,描绘了主人公纪昌达到“不射之射”境界的故事。 两篇著作都改写自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山月记》的故事在中国宋代古典小说集《太平广记》与小说集《唐代丛书》中有相关原文记录。《名人传》取材于《列子·汤问·纪昌学箭》。作者以原著内容为基础,进行了丰富的自我创造和探索,创作出全新的人物形象,产生了中岛敦式的独特文学魅力。 将原著与改写之后的小说对比探讨,可见中国道家思想渗透于两篇小说的主人公李徵和纪昌身上。李徵是道家思想中“完人”的反面代表,集中体现了“我执”与“物”与“我”的对立矛盾:李徵其人,终其一生在矛盾对立中挣扎,自我性格与社会环境;自我理想与现实生活,到最后在自卑与自傲的极端矛盾走向不可挽回的结局,变成猛虎,在“物”与“我”的争斗中最终陷阱深渊不可自拔;相对地,纪昌则是完美的“我忘”,体现了道家“物”与“我”的和谐统一:从开始对“天下第一”的极端执着和努力,进而逐渐迷失自我险些杀死师父,到受到神秘老人甘蝇的启发,走出执着,得悟大道,最终实现“不射之射”,在道家思想中是至上的物我合一境界。从《山月记》的执着到《名人传》的豁达,两部著作同时也是作者内心思想迁移路径的写照。 参考文献: ,日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