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翻译主义的文本意义浅析[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目的是,坚决反对在文学著作中将女性置于社会下层,并将翻译附属于文学的哲学传统。为此,女性主义必须研讨翻译是如何被“女性化”的过程,解构以结构主义为基础的传统译论以及构成其哲学基础的性别逻辑,因此对翻译的性别角色,英语论文范文,对规定性的“忠实”伦理以及语言的功能和影响提出了质疑。

  关键词:视界融合;读者中心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作用
  一、引言
  女性主义思潮发源于18世纪的自由女性主义(liberal feminism),以社会性别论,或社会性别异同论(gender theory)为其理论基石(鲍晓兰,1995:1-18)。女性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学等现代理论的作用,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将这些作用折射到了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观是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其理论功用主要为女性服务,即在翻译中尽量“使女性在语言中显现,从而让世人看见和听见女人”(Simon,1996:20)。
  意义问题自20世纪以来,一直是人文科学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对于意义的生成、确立、解读以及意义的不确定性、多元性等问题的研讨与翻译探讨密切相关。而在对翻译文本中意义的阐释过程中,现代阐释学与接受美学为意义的多层次、多角度彰显提供了理论立足点。
  而本文重点研讨现代阐释学中伽达默尔的“视界融合”、接受美学中姚斯的“读者中心论”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作用,并对其理论指导下文本意义话语空间的有力拓展。
  二、当代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目的是,坚决反对在文学著作中将女性置于社会下层,并将翻译附属于文学的哲学传统。为此,女性主义必须研讨翻译是如何被“女性化”的过程,解构以结构主义为基础的传统译论以及构成其哲学基础的性别逻辑,因此对翻译的性别角色,对规定性的“忠实”伦理以及语言的功能和影响提出了质疑。女性主义认为原作在地位上等同译作,语言反映性别歧视的现实,并且强化了性别歧视,翻译不是一种机械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涉及到文化干涉和协调的创造性活动(张景华,2017)。
  女性主义翻译观主要代表人物有L. Flotow, S. Simon, G. Spivak, L. Chamberlain, B.Godard, S. Lotbiniere-Hawood等。她们的观点主要有:(1)消除翻译探讨和翻译实践中对女性的歧视;(2)重新界定译作和原作的联系,译文与原文应享有同等的地位;(3)翻译不单是具体的语言“技巧”问题,还应包括文化、意识形态等诸多问题(蒋骁华,2017)。
  女性主义者对一系列翻译理论基本问题都有自己的阐释。概括起来,大致是:(1)翻译哲学:突破(传统翻译理论的)二元对立思维;(2)翻译标准:符合女性主义要求;(3)翻译目的:延展女性话语权;(4)翻译策略:尽量让女性在语言中显现;(5)翻译措施:以女性主义方式改写原文;(6)译者的地位:与作者平等;(7)译文与原文的联系:平等互补,等等(Simon, 1996: 1-38)。
  三、“视界融合”与“读者中心论”
  (一)现代阐释学:“视界融合”
   “视界”(Horizon)可以译作视野、视阈、视界,意指“看”的区域,包括人从某个立足点出发所能看到的一切。伽达默尔从哲学上赋予了这个概念以新的含义。首先,视界的基础是历史性的:人如果不把他自身置于这种历史性的视界中,他就不能真正理解历史流传物,即历史文本的意义。其次更重要的是,视界不是封闭的和孤立的,而是在时间中进行交流的“场所”。因此,视界是不断地运动的,当这一视界与其他视界相遇、交融时,便形成了新的理解,这就是“视界融合”。所以他说:“人类此在的历史运动在于:它不具有任何绝对立足点限制,因而它也从不会具有一种真正封闭的视界。视界其实就是我们活动于其中并且与我们一切活动的东西。视界关于活动的人来说总是变化的。所以,一切人类生命由之生存的以及以传统形式而存在于那里的过去视界,总是已经处于运动之中了。”(伽达默尔:1999)这就是说,不仅我们现在的视界而且过去历史的视界都是开放的和变化的,它们处在一种视界融合的过程之中,于是过去和现在、主体和客体、自我与他者都融为了一体,构成了一个无限的、开放的统一的整体。
  在此基础上,我们做出进一步具体的阐述,理解是以历史性的方式存在的,无论是理解的主体——理解者,还是理解的客体——文本,都是历史地存在的。两者都各自具有自己的视界。视界指的是理解的起点、角度和可能的前景。文本总是含有作者原作的视界,而理解者具有现今的具体时代氛围中形成的视者。两种视界之间存在着各种差距,这种由时间间距和历史情景变化引起的差距,是任何理解者都无法消除的。伽达默尔主张,应在理解过程中,将两种视界交融在一起,达到“视界融合”,从而使理解者和理解对象都超越原来的视界,达到一个全新的视界,视界融合的过程也是视界碰撞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用一种视界代替另一种视界,而是必定同时包括两者的异同和交互影响(张德让,2017)。
  女性主义使我们发现翻译是历史、文化、意义等各种异同碰撞和交锋的场所,我们将此理论运用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阐释上,则可对女性主义翻译者的翻译观进行深刻细微的剖析。
  (二)接受美学:“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同英美新批评、巴黎结构主义的本文中心论相对,接受美学提出读者中心论。在他们看来,创作著作既非文学活动的终点,也非文学活动的目的。相反,著作总是为读者而创作,英语论文,文学的唯一对象是读者。未被阅读的著作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姚斯指出,文学并不是一种“自在之物”,而是“为他之物”,因此,阅读活动是将著作从静态的物质符号中解放出来,还原为鲜活生命的唯一可能的途径。

1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