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事入境接待的外语导游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给客人讲解,而这其中又以景点讲解为主。在讲解景点时,导游员会自觉不自觉地、时不时地对照景点的中文内容调整自己的外语输出。作为一项基本的工作技能, 长期以来视译往往被旅游界和导游英语教学所忽视。通过解读Gile口译模式,研讨通过视译训练来提高导游员的讲解质量的可行性。 关键词:导游;景点;讲解;视译 1 视译——被旅游行业忽略的技能 导游员是旅游服务的直接组织者和提供者,是推动我国从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的生力军。从事入境接待的外语导游员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给客人讲解,而这其中又以景点讲解为主。要将景点讲解得让外国游客满意,尤其是回答外国游客在景点提出的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除了平常历史文化知识的积累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往往被绝大多数旅行社和导游忽略了,这就是视译(Sight Translation)能力。 根据笔者自身经历和与同行交流得出的一致观点是,讲解景点时,导游员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时不时地对照景点的中文介绍调整自己的外语输出,尤其是在讲解接续不上来时,在讲解自己熟悉的景点有时都如此。虽然,很多景点有英语或其他外语文字介绍,但往往翻译的错误较多,而且也太书面化。所以在景点讲解时,最重要的还是在理解中文的前提下口译出来。 2 导游景点视译的机理及模式 相关于笔译探讨,口译探讨在我起步较晚,作为口译的分支,视译就更难引人注目了。它融合了一点笔译和一点口译,英语毕业论文,包括阅读理解、断句、记忆、口译、阅读和口头表达的协调(这一点尤为重要)。这一独特性给口译工作者提出了相当的挑战。显然,导游景点视译与视译的起源还是有较大区别的。我国很多景点提供的文字资料很简略,而游客又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导游在讲解时还要针对客源情况补充许多说明。据此,英语论文范文,我们可以将导游景点视译定义为:基于景点文字介绍,加以适当补充的边阅读边口头翻译。 Daniel Gile (1995) 通过口译实践和观察强调口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及其应对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了能力负荷模式(Effort Models)。他认为能力负荷模式可以帮助译员了解口译的困难所在,并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能力负荷模式是以“加工能力”(Processing Capacity)的概念和“某些脑力活动需要较多的加工能力”的事实为理论基础的。Gile提出连续传译包括两个阶段:即听取和理解信息阶段以及信息重组阶段: 第一阶段:CI (Phase One) = L/M/N/C CI=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L=Listening and Analysis Effort M= Memory Effort N= Note-taking Effort C= Coordination Effort 第二阶段:CI (Phrase Two)=Rem/Read/P Rem=Recall from short-term memory(从短期记忆中提取并解构源语信息) Read=Deciphering of the notes(读取笔记) P=Production Effort Gile对同声传译的阐释为: SI=L/M/P/C SI=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Gile关于视译的阐释为: ST=Reading/Production] 3 对Gile视译模式的再解读 Gile提出的视译模式是“阅读/产出”,认为视译中没有速度的要求、无需记忆,只需阅读理解后产出译语。相关于他的另外两种口译模式,笔者认为过于简略了,至少关于导游景点视译不能全面科学地概括。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导游景点视译有如下独特性: (1)各种教科书及论文强调的主要是外语→母语的视译,而导游景点视译却刚好相反,属于母语→外语的视译。 (2)与连续传译和同声传译相比,景点视译虽然无需紧跟发言人的速度,但是为了译出语准确和连贯流畅,导游员必须对句法结构异同大的部分进行先储存(记忆)再移位的处理。 (3)导游员不能光看着文本口译,还必须时不时地与游客进行目光交流。 (4)针对不同的客源,导游员在视译时可以采取增译和省略及其他的一些翻译策略。因为旅游毕竟不同于法学纠纷,不必对字眼和细节“锱铢必较”。 因此,笔者参照Gile的模式,推导出景点视译模式: (Scenic Spot) ST= Reading/Rem /Coordination/Reproduction (Amplification/Deletion); 景点视译=阅读/记忆解构/整合/产出(增译/省略) 这其中,增译和省略伴随着后三个步骤的始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