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 关联理论;英语教学;认知环境 论文摘要:关联理论不仅对语用探讨有着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对英语教学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关联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阐明了关联理论不仅可以用来指导英语教学,而且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改进学习策略。 一、 关联理论的简介 《关联性:交际与认知》(1986/1995)这一专着出版的最初目的就是“给认知科学打下统一的理论基础”。作者希望通过书中所提出的理论和措施,“找出我们所需要的所有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为此,该书在西方语言学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S. C.Levinson ( 1989:25)评论说,这是一本“大胆的、很有争议的书,作者试图将语用学理论的重点转移到认知的一般理论上来”。它主要不是讨论如何通过语用学理论去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而是概述出了一条总的认知准则——关联准则,在第二版中作者又将原来的一条准则修改为认知准则和交际准则两条。 自Grice提出会话含意学说以来,引发了有关语用推理和自然语言理解的探讨。而关联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它不以规则为基础(ruled-based),也不以原则为标准( maxim-based) ,而是基于下面的观点(Sperber&Wilson, 1986/ 1995): 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因此,每一种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 关联理论试图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交际双方各自的谈话意图会被对方识别?为什么交际双方配合得如此自然,既能产生话语,又能识别对方的话语?两位作者提供的答案是:第一、交际双方说话就是为了让对方明自,所以要求“互明”( mutual manifest)。第二、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内容,主要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这就是说,要找到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暗含,最终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成功。 语境假设就是认知假设在话语明说(explicature)听话人凭借认知语境中的三种信息:逻辑信息( logical information)、百科信息( encyclopedic information)和词语信息( lexical information)作出语境假设。由于人们的认知结构不同,上述三种信息组成的认知环境也就因人而异,对话语的推理自然会得出不同的暗含结果。 语境假设的过程要进行推理,而推理是一种思辨过程。人脑中的演绎系统就是人脑的中心加工系统本身,它根据不同的输入手段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也就是综合获得的新、旧信息以及关联信息(即把新旧信息关系在一起的信息),作出推理;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通过明示(ostensive)行为向听话人展示自己的信急意图和交际意图,为推理提供必要的理据:听话人就根据对方的明示行为进行推理,而推理就是寻找关联。 Sperber和Wilson (1986: 158)提出的关联准则是:“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最佳的关联性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因此,人们对话语和语境的假设、思辨、推理越成功,话语内在的关联就越清楚,就可以无须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取得好的语境效果,从而正确地理解话语,获得交际的成功。 二、RT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RT是否可以运用于英语教学之中?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弄清RT与英语教学之间的共同之处。首先,两者都涉及和探讨交际活动。RT是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探讨交际活动的,而英语教学活动的整体乃至其每一个环节——听、说、读、写、译——无不涉及到交际活动。实际上,英语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学生与其听/读者之间的交际活动。 其次,RT与英语教学所要探讨的都是一种动态过程。RT强调交际中语境的动态特征,将语境视为一个变量,包含一系列变化中的命题,关联性则是一个常量,一种必然,英语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听、说、读、写、译都是一种动态过程,都需要教师与学习者去思考。 那么,RT具体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得到运用?本文拟通过听、说、读、译这四个方面来具体谈谈RT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1 RT与阅读理解 Sperber和Wilson (1986/1995)的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从认知的角度提出语言交际是按一定的推理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从关联的角度去探讨阅读理解,是因为关联理论是从能力(competence) 而不是从行为(behavior)的角度来看待交际的,它试图具体说明人的大脑中的信息处理机制在人际交流中所起的影响,因此,其范畴是人的大脑机制,而不是文本本身或文本产生的过程。从关联理论的途径探讨阅读,突出了阅读者的认知特性,它探讨读者的交际能力,也就是阅读理解能力读者要具有对原文产生多种阐释。根据关联准则从中选出一个最佳理解的能力根据关联理论,阅读理解是一种语际阐释活动。Sperber和Wilson还认为,人类得以交际的大脑机制中最为关健的是人进行推理的能力所以阅读理解同时又是一个明示——推理的动态过程。据此,我们可以把阅读理解定义为一个对原语进行语际理解的明示——推理的动态认知过程。它不仅涉及语码,而更重要的是依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 从本质上讲,阅读理解是一种交际行为,交际自然要看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期待。文章则正是依据意图和期待进行取舍的:读者从作者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找最佳关联性,再把这种关联性加以理解,从而为阅读目的服务读者脑海中语篇连贯的重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寻找关联的过程,而一但找到关联,则文章的暗含意义在读者眼里也就明晰化了。 知识是以“信息结构”(date structure)储存在记忆之中的。当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一方而是从词句段落等语言形式上进行字而理解,另一方而是在理解字而内容的基础上,使新输入的信息与原有的世界知识结合而重建新的信息。如以下短文: Queen Elizabeth participated in a long delayed ceremony in Clydebank, Scotland, yesterday. While there is still bitterness here following the protracted strike, on this occasion a crowd of shipyard workers numbering in the hundreds joined dignitaries in cheering as the HMS Pinafore slipped into the water. 我们就会联想到很多信息而作出推断: 1. Clydebank是一个有名的造船基地,在这儿举行一种仪式(原有知识和字而意义) 2.文中提到伊丽莎白女工参加仪式,还写到那艘名为“Pinafore”的翔,只渐渐滑入水中,那很有可能是航船洗礼仪式 (推断) 3.仪式的推迟是因为工人的罢工(推断) 当读者了解了字面意义,就会产生许多联想,“航船洗礼仪式”这一图式就被“激活”图式中的那些“空槽”就会被填上相关的信息。因此,当我们在用“理解”这个词时,指的就是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的相互影响。常说读者对文本理解了,其实就是说他为这文本中的信息找到了最佳关联点,而一旦找到关联,则理解中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2 RT与口语 根据关联理论,交际者要想取得交际成功,实现交际意图,必须寻求一种最佳相关。关于发话者来说,交际是一种选择,他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对受话者认知语境的假设和对目前情景的了解,以他认为适当的方式交谈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口语表达首先要注意交际环境。比如,天在下雨,你要到屋外去,想向你的同事借把雨伞。你的同事和你既不亲密,又不疏远,借还是不借都是个问题。“借雨伞”这一意图可由以下几种形式表示: a. Lend me an umbrella . b. I want you to lend me an umbrella . c. Would you lend me an umbrella? d. Can you lend me an umbrella? e. I wonder if you could lend me an umbrella. 1 ,英语论文,英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