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理论与语言对比略论[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关于目的语规律所作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在语音、词语、语法和文化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但它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习者学习程度的加深、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方面靠拢;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演化的过程,是动态的语言系统,即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使这种语言行为适合于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由错误逐渐向正确方向转化。
  关键词:中介语;语言对比;语言系统
  一、中介语产生的历史根源
  本世纪60年代,受乔姆斯基语言习得机制观点的作用,人们对第一语言习得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性探讨。结果表明儿童的早期言语有其独特性,它不同于成年人所使用的语言,而且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60年代末期,运用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利用第一语言获得的探讨成果来重新审视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行为,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中介语进行探讨。
  Selinker是最早使用中介语这一术语的学者。他从认知过程的角度来探讨中介语,并认为中介语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五种主要认知过程的产物。这五种认知过程包括:(1)语言转用,即中介语中的有些项目、规则及子系统是直接从第一语言中转用而来;(2)训练转移,即将语言训练过程中的某些特征转移到中介语之中;(3)学习策略,即中介语中的有些成分是从某些学习方式中得来的;(4)交际策略,即中介语中的有些成分是从某些特定的交际方式中产生的;(5)过分概括,即对目标语言材料中的规则泛用。
  Selinker认为中介语的发展与第一语言的发展是有区别的。中介语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便容易僵化,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第二语言获得者都很难有完善的目标语言能力的原因。语言转用是产生僵化的主要原因。但儿童在第一语言获得的过程中却不会出现僵化现象,他们最终都能获得与成年人相同的语言能力。
  与Selinker不同,阿德叶米安把中介语系统作为一种受规则支配的语言行为来进行探讨。在他看来,中介语语法同样要受到语言共性语法的限制,因此对中介语系统的略论应从其有规律的东西入手来研讨中介语的特点。他特别注重对中介语的可塑性进行探讨,认为中介语从本质上讲是不完善的,总是处于一种波动状态之中。学习者在用第二语言表意时可能会借用第一语言的规则或是歪曲和过分概括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这两种情况都直接反映了中介语的可塑性。
  塔罗恩等人把中介语作为一套语体来进行探讨,认为中介语可以略论为一套受语境支配的不同语体,其言语行为随语境变化而变化。极为正式和非常随便的场合是语境变化的两个极端,其间则是各种不同程度的语境变化。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交际中会根据不同的语境来使用语言,从而导致中介语的不同语体。在有些语境中,学习者处于从属地位,整个话语交际是在对方的引导下进行的,这时学习者的中介语一般没有第一语言作用的痕迹。而在某些以学习者为主导地位的交际中,中介语就会在较大程度上受到第一语言的作用,因为在这种语境中,学习者往往需要注意语言的结构。塔罗恩同阿德叶米安一样,也认为中介语的发展要受到语言共性的限制,因此也可以用常规的语言措施来略论中介语。但她同时也认为中介语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而是一套在不同社会情景下使用的不同语体。由此可见,塔罗恩在中介语的探讨中偏重于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解释中介语。
  二、中介语的特点与局限性
  中介语的特点较多,但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灵活性、能动性和系统性。(1)灵活性指的是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固定的,都可进行改变和完善。实际上所有的自然语言都具有灵活性,它们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中介语与自然语言的区别在于灵活性的程度不同。(2)能动性指的是中介语系统总是处在不断修改与扩展的过程中。学习者在第二语言获得过程中不断地接受新的规则,而进行新的假设,并逐步地修改假设,使中介语系统向目标语言系统逐渐靠拢,所以中介语系统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3)系统性指的是学生在使用第二语言时虽然会出现错误,会与目标语言系统有差距,但仍然依照一定的规则,而不是任意的。学习者的语言行为受到中介语系统的支配,这与使用母语时的情况完全相同。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交际中所犯的错误实际上是以目标语的语法体系作为衡量的标准,如果依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作标准,这些所谓的错误就需要打上问号了。
  中介语的局限性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探讨限于词素、句法方面,对语义和语用知识习得探讨不够。而且,根据词素探讨来确定语言习得的顺序也不科学,因为将学习者使用某一词素的标准性作为习得的标准并没有心理学证据作为支持。(2)忽视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自我标准。中介语探讨以目的语作为参照系,对学习者本人所参照的标准探讨不够。(3)忽视中介语与其它语言变体不同的标准。(4)探讨的措施,如纵向探讨和交叉探讨本身还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未能解决,所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可靠。Selinker指出,英语论文网站,大多数学习者无法达到本族语的语言熟练程度是因为他们过分依靠了潜在的心理结构或一般的认识机制,未能充分利用普遍语法。按照Selinker的观点,只有按照普遍语法去习得外语才有可能达到自然的熟练程度,任何利用一般的认识机制或潜在的心理学习措施只会引起“僵化”之类的失败。
  三、对比略论与错误略论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对比略论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今天仍有不少人利用对比略论来指导第二语言教学。而在第二语言获得的探讨中,错误略论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在中介语的探讨中,人们更是经常借用这一措施。
  1、对比略论
  对比略论起源于人们对第二语言教学中最隹效果的追求,盛行于50、60年代。它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作为对比略论的模式,试图找出学习者的学习难点,以便用最有效的措施来组织教学。人们一度认为,通过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探讨,可以预测到学习者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推测学习者语言中可能发生负迁移的部分,从而将此在教学中加以重点突出,达到避免或减少学习者外语错误的目的。
  从理论上讲,对比略论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语言学理论模式来进行,英语论文,但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是借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来进行对比略论。其具体步骤是先对两种语言体系进行客观的描述,然后确定需要对比的结构成分或项目,如整个系统或某个子系统;其后是进行仔细的对比的略论,找出两种语言中的差异,最后根据对比略论的结果来预测第二语言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错误。
  对比略论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颇为盛行。随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兴起和第二语言获得探讨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对比略论的批评和质疑也越来越多。这些批评和质疑集中反映在验证、理论和实用三个方面。在验证方面,不同的学者对不同学习者的错误调查和略论的结果表明,第二语言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以归结于母语的作用;大多数错误对比略论都没有预料到,而有些对比略论预测会出现的错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反而又没有出现。这就使得对比略论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质疑。
  对比略论的语言学基础也有问题。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由于不同语言的语法体系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不可能建立一个能适合所有语言的分类系统。这种观点与对比略论是无法吻合的。如果语言之间没有共同的范畴,那么又怎能进行有效的对比略论呢?而且即使结构相似的句子,其交际功能在不同的语言中有可能完全不同。因此,有效的对比略论应包括语言和语用方面的比较。

1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