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委婉语所折射的文化差异[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委婉语是汉、英语言中共有的现象,有着相同的心理基础和共同的适用范围;同时也透射出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伦理传统等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 委婉语;心理基础;文化差异

   Abstract:Euphemism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with similar psychological basis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And it reflects the difference in its origin, values and traditional custom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ultural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Key words: euphemism; psychological basis; cultural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委婉即“说话时不直白本意,只用婉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英语中的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于希腊语的前缀eu(好)和词根pheme(说话),意为good speak(说好听的或友善辞令)。英语中的“euphemism”和汉语中的“委婉语”意思大体等价 [1]。 委婉语不仅指委婉词语,它更是积极应用语言进行表达的一种交际方式,在语言符号的所指和能指之间造成心理上的疏离效应,力图代替、掩饰、削减表达的禁忌、直接和粗鄙。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我国语言学家戚雨村先生认为,语言,包括语言的使用方式在内,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一个民族流传下来的、决定这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因此,汉英委婉语无一例外地都会折射出两个民族不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价值观念。
  一、汉、英委婉语共同的适用范围及心理基础
  汉、英委婉语折射汉英两种文化有共同的适用范围。在汉英文化中,委婉语主要适用范围大致为:生、老、病、死;性;排泄;穷困;犯罪;职业;政治。就老年人之“死”而言,英语有与汉语意思相似的婉称,常见的有:to close/end one’s days(终其天年); shut one’s light off(逝世);to cross the bar(去了);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to pay one’s last debt(寿终);to run one’s race(了其一生、寿终正寝);to slip by/away(悄然去了); to be home and free(归去来兮自由哉)等。 汉、英委婉语中有一些完全或基本的等价, 反映了汉、英民族对外部世界的共识和共同的避讳、美化、掩饰心理基础和思维模式。
  1.对某些事物情形的避讳
  汉、英委婉语的使用体现了共同的社会心理基础。不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英美国家,“忌讳”都是产生委婉语的重要心理基础。远古时代,人类不能正确理解自然现象和自然力,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对超自然力(the supernatural)的崇拜乃至恐惧,即所谓“灵物崇拜”(Fetishism)。随之而来的就是“语言灵物崇拜”(Word Fetishism)。出于对鬼神的敬畏,神明与魔鬼的名字首先必须回避,担心直呼其名会招致危险和灾难,往往另辟蹊径。英语中有关“Devil”的委婉语有上千个之多,如“the Bleak One”,“Old Boy”, “the Tempter”, “the Big D” ,“Old Harry”, “the Enemy”, “the Wicked One”, “Old Nick”, “Prince of Darkness”等。
  中国是个多神崇拜的国家,早在仰韶文化时代(约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人们就相信各种自然现象均由各种不同的自然之神所支配,为求避祸,忌讳提及崇拜或敬畏对象的名字,给它们以美称如称日神为“义和”,称水神为“河伯”,称风神为“飞廉”,称火神为“祝融”。在民间的社会生活中,英语毕业论文,人们还称各种敬奉的神为“菩萨”、“老爷”。此外,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汉语中出现了独特的“名讳”、“国讳”、“自讳”和“家讳”,皇帝、官员、宗亲长辈的名字不能直称,不得不提到时也要用其他字代替。
  2.对生理缺陷及某些行为的掩饰
  汉、英语言中常用委婉语说明人体的某些特征和生理缺陷,以避免引起不快或冒犯。如在汉语中人们用“腿脚不方便”或“行动不便”指代“瘸子”或“双目失明的人”;用“说话有点慢”指代“口吃”、“大舌头”。英语中用“imperfect hearing”代替“the deaf”( 聋子),用“visually retarded”指“the blind”(瞎子),用“queer”表示“homosexual”(同性恋)。
  委婉语的礼仪功能( ritual function)也掩盖了羞于启齿的令人难堪的事实,用委婉语来表达人们讳言的生理行为,以避免交际中的尴尬和唐突现象。如人们去厕所大小便,英语中婉转地表达为“to washone’ shand, to powderone’snose, to spend a penny,to payacall, to gosomewhere, to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等。这些说法近似于汉语的“方便一下、去洗手间、去一号、去洗个手、去补一下妆等”,更绝妙的是在团体旅行时有些导游将上厕所自创婉语为“唱歌”。
  有时将一些丑陋或不合理的东西冠以高雅、正当的称谓,使委婉语的使用常常具有一定的掩饰性。在英美,囚犯们为了自我美化和自我“洗刷”,用“college” (大学)来称呼监狱。他们把因犯罪而被迫关进监狱强行学习、改造美化为在学院为增加知识而学习,体现了囚犯们强烈的虚荣心,使这个词成为一个具有讽刺意义的委婉语。两次海湾战争中美国的主要盟友英国的飞机、装甲车屡屡被美军击中,好几十名英军士兵被误伤,这种误炸却被称为“friendly fire”(友好的炮火),“accidental delivery of ordnance”(误送弹药)。
  3.对事物的美化
  人的价值观里有趋美性和趋好性的一面,委婉语的影响除了避免刺激、消除粗俗、摒弃陈腐外,还可满足人们的社会心理需要,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给人以安慰。职业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敏感话题。社会有分工,有的职业脏、苦、累,有的净、闲、逸。有的职业赚钱多,有的职业赚钱少。于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委婉语里就出现了一些花哨、委婉而动听的名称以升华职业,提高社会地位消除怕“失体面”的忧虑。在中国人们将以前称呼的“保姆”、“钟点工”改为“小姐姐”、“阿姨”、“大嫂”、“家政人员”等;将没有固定工作的人员称为“自由职业者”。在英美国家如称Hairdresser(理发师)为beautician(美容师); gardener(园丁)为tree surgeon(花木外科医师)或landscape architect(风景建筑师);“打字员”自封为secretary(秘书);“补鞋匠”自封为shoe rebuilder(鞋子复原师); 就连butcher(屠夫)也以meat technologist(肉类技术专家)自称 ; funeral undertaker (葬礼承办人)也被一个更高尚的词代替为mortician或grief therapist( 哀伤治疗师)。
  另一典型的例子是航空企业对机舱等级的美化,一等舱(first class)改称豪华舱(deluxe class),二等舱(second class )就升格成了一等舱(first class),三等舱名称不雅、不美改为商务舱(business class)或旅游舱(tourist class)。这样一来,旅客皆大欢喜,不论坐哪等舱,都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4.对事物的幽默调侃
  委婉语的使用把严肃正经的事实寓于幽默中,使人类的语言妙趣横生、诙谐幽默。如:改革开放后中国新时期的开明政策,使中国老百姓参政议政的意识正处于空前活跃的状态。针对时弊,针对****,人们创造了一些风格诙谐轻松、带有深层批评指责含义的委婉语。“一阵风”(指短期内工作做得轰轰烈烈,但不够深入和持久,很快就恢复旧时的样子);“走过场”(应付上级审查,搞例行公事之类形式化动作);“家长制”(不讲民主,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踢皮球”(领导者或经办人之间互相推卸责任,把待解决的问题推给别人)等。还有驾车新手车尾“我不是美女,请别吻我”的善意提醒,堪能令你轻松一笑。
  “battle of the buige”本源于德军在1944年末发动的最后一次攻势“the Battle of the Buige” (优势之战,突出部之战),在英美国家现在用来委婉地调侃为保持体型的女士们所进行的减肥持久战。
  汉英委婉语在使用上还是有细微的异同。首先,汉语委婉语强调用委婉含蓄的话代替或烘托暗示原意,汉语委婉语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距离更大,显得更为委婉曲折,英语毕业论文,折射出王权思想和尊祖敬宗、仁义道德的儒家传统。而英语委婉语则强调用单词和短语替代原语。其次,英语委婉语强调替代词语更文雅、更温和,不冒犯人,使人高兴,具有“关爱”的情感内涵。而汉语委婉语只强调用与本意相关的话委曲含蓄、转弯抹角地代替或烘托暗示出不能或不愿直说的话。当然,里面也含有“关爱”的情感内涵,但不局限于“关爱”。以“死亡”的委婉语为例,英语中有数百种代替“death”和“die”的词语,如“to go home”、“to be at rest”、 “pass away”等,并不把“kick the bucket”,“be done for”, “one way ticket”等戏谑词算作委婉语。而古汉语中“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民曰死”。现代汉语如“走了”、“离开了”等表达难以割舍之情,尤指亲友的死亡;“去世了”、“不在了”则用来表达一般意义的避讳;如果是针对生前处境艰难或久病、恶病缠身的人的死亡,通常用“解脱了”等表示同情和安慰;而“完蛋了”则用于表示对敌人的憎限;对英雄模范人物的死,常用“牺牲”、“为国捐躯”、“以身殉职”等。 

1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