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语言的双重约束和社会心理[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论文关键词:会话原则 委婉语 礼貌准则 社会原则 禁忌语 社会心理 双重约束
  论文摘要: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常受“会话原则”和“礼貌准则”的双重约束。按照“会话原则”.人们应直接了当地讲实话,而按照“礼貌准则”,人们往往采用非直接言语手段。其中,委婉说法最为典型。这一现象的产生和发展与语言的社会文化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受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自然界的某些现象产生忌讳心理;受性心理的作用,人们对性、婚姻及家庭生活中的许多行为都采用委婉说法。委婉说法还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对事物的承受能加同时,社会的发展增强了人们尊重他人心理的自觉性,而娱悦心理又帮助创造良好的言语交际环境。
  在日常交往中人们常常发现,交际语言受“会话原则”和“非会话原则”的双重约束。比方说:一个人在街上碰到一位刚买了一件新衣服的熟人,而他认为这件衣服是不好看的或不适合他的朋友的。当这位熟人询问他对新衣服的看法时.按照“会话准则”,他必须说实话,即不“理想、而出于礼貌他又不想扫熟人的兴,英语论文范文,就说道:“阿,还不错.”这样,他就处于双重约束之中了。
  “会话原则”的理论是语言学家H.P.Gice。于1975年在《逻辑与会话》一文中提出的。它包括四个交际原则:
  原则:
  数量原则——说尽可能多但又不超过必要的话。
  质量原则——只说你认为是真实的话。
  关联原则——所说的话要与话题密切相关。
  风格原则——表达要清楚,避免含糊其辞。
  Grice把“非会话原则”又叫做“社会原则”。它实际上指的是“礼貌原则”(PoutenessMaxim).在性质上是美学的、社会的、道德的。后来,学者们又把“礼貌原则”升格为“礼貌准则”,与“合作准则”并列,并进一步推出“得体准则”,“谦虚准则”等等。1981年,美国教授Neal R.Norriek在其《非直接言语行为与双重约束》一文中,提出了“双重约束”理论(Double Binds)。他认为,在“会话原则”和“礼貌准则”之间,存在着原则冲突(Maximconnict)。如在下列至理名言中,就有
  听两遍,说一遍。(Lisrentwice,speakonee.)
  不要说话,除非别人对你说话。(Dont’tsPeakunless spoken to.)
  不要跟陌生人讲话。(Dont’t talk to strangers)
  言语是银.沉默是金。(speech is silver,si lence1 is gold.)
  以上这些符合“社会原则”的金玉良言,却明显地与“数量原则”冲突;而有教养,文明层次高的人在言语交际中却不得不遵守这种准则。
  再比如,在饭桌上,如果你说,“我去上厕所”,虽然内容真实,符合“质量准则”.却不如说“我出去一下就回”显得更符合“社会原则”。另外,西方人不喜欢说出自己的年龄、收入、信仰等;中国人坚持“和为贵”和“息争”的人情态度等.也与“会话原则”相悖.实际上,在所有文化中,人们都可能随时地要么违背“会话原则”,要么违背“社会原则”。而“社会原则”总是压倒“会话原则”,这是人们在遵循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因为,当二者冲突时,“社会原则”比“会话原则”受到更大的社会压力;而对“社会原则”的冒犯会激起道德上的非难.导致交际的失败。
  一个人在以上两种原则相冲突的情景中说话时,就会发现自己处于双重约束之中。要么吞吞吐吐.甚至张口结舌;要么说出自己立刻会感到后悔的话来。对“会话原则”的违反,会使听话者嗤之以鼻,或敬而远之。留意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不难发现上述现象。比如,在评选先进的活动中一个各方面表现不错的人,在别人推选他时,如他态度谦虚,会更受大家的尊敬。相反,如果没等大家发言,他就迫不及待地毛遂自荐,认为自己这好那也好,即使他讲的是实话,也会令大家反感,导致他威信大大下降。
  语言交流中“双重约束”现象的存在,导致了非直接言语行为的发生,其中包括有意的模棱两可,请求中的虚拟语气,针对忌讳词语而产生的委婉用语.喻义言语行为中的暗喻和嘲弄,甚至还包括沉默或身势语中的无可奈何姿态和恭维话在内。
  在非直接言语中,最为典型的语言手段就是委婉语。委婉语是语言禁忌的产物,是摆脱语言双重约束的有效手段。它是用温和、客气、含糊、愉快的说法代替生硬、刺耳、粗鲁的说法,也就是用令人愉快的方式提及令人不愉快的内容。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文化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不难发现禁忌的语言行为种类繁多.美国语言学家Bloom尔1d曾把其区分为“礼仪禁忌语”、“恶兆禁忌语”、“不体面禁忌语”。有的学者把它又分为:(l)以社会学为条件的禁忌语.如对官居高位的人的有关禁忌语,经济活动与技巧中的禁忌语等;(2)身体的个别部分和特殊身体条件的禁忌语,如性器宫、疾病、死亡等;(3)宗教禁忌语,等等。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因为忌讳而采用委婉语,这首先是旧时代的一个特征。特别是当人们对一些事物认识不清时,这些事物便带上了很多神秘的色彩。如对自然界的不理解,导致了恐惧,产生了迷信。超自然的神力.表现在外界的是水、火、风、雷,表现在人生的是生、老、病、死,并由此扩展到和这些有关的行为都成为禁忌的对象。例如,有些事物是不好直接说出来的,似乎一提明了,就会让人想入非非,甚至想到不道德的行为。因此.在旧英国的社交场合中,leg(腿)常用limb(肢体)表示,比uy(肚子)比较粗俗,常用stomach(腹部)表示。“厕所”是不够“雅”的地方,不屑讲出来,所以,它的委婉的说法有;toilet(盗洗室)washcloset(洗手间),Gentleman’s/Lady’s(男子/女子),或者只用字母M/w来表示。随之,上厕所也就当然地有了许多委婉的说法,如:
  I  must go to the bathroom.
  Iwant to wash my hands
  I’11 return in a tninute.
  I want to go  somewhere.
  I’11 go to the comfort station
  可以发现,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使用委婉语言,更多的是受到某些社会因素的制约,与以下社会心理有关:
  一、禁忌心理
  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禁忌和委婉语象一对孪生兄弟便出现了。如各朝各代的统治者出于维护其地位的需要,都主张“避上讳”。如秦始皇的名字叫“赢政”,从他那个时期始,“正月”(去声)便被改读“正月”(阴平)。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随着封建社会及其等级制度的发展,“避上讳”的要求不断发展,以至出现了“避官讳”。如今.人们在称呼那些有点一官半职的人时,总是喜欢叫什么“李会计”,“王主任”、“张厅长”之类,就是采取遵循姓名禁忌语的逃脱路线,认为直呼其名是不敬的表现。
  社会愈落后,人们思想意识中的迷信色彩就愈重,人们越加迷信于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唯恐冒犯它会给自己带来灾难.如船家忌说“沉”、“翻”;戏班子忌说“散”、“离”。为了图吉利,正月里人们不买鞋.怕把“邪”气招进来;吃梨时不切吃,怕和亲朋分“简”。今天,人类社会已高度发展,但人们在选用数字时仍避讳理,不能不说是封建文化心理的一种反映.
  二、性心理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忌讳首先表现在性行为上。我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人们对性行为表现为慎重、冷静。性心理表现则为含蓄、羞涩。所以,在语言表达上很少是直接的,露骨的;而用含蓄、文雅的委婉语而代之,如“同房”,“同床”,“亲热”等。近年来,英语中的make拍ve(作爱)也被引用,给人以亲近、友爱的感觉,体现了正常性生活的男欢女爱,符合人们对此的审美心理。又如漂妓行为,英语论文范文,向来被认为不是正人君子所为,但对这类肮脏事物.人们往往也冠以华丽的委婉词语,如旧时的妓院被称为“青楼”,“烟花柳巷”;妓女为“烟花女气热衷此道的人自然就成了“寻花问柳者”了。

1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