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外语能力 语言能力 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 论文摘要:我国的外语教育面临着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要求,因此培养能胜任对外交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以满足我国科技、经济和文化等发展的需要,提出把原先以培养学生单一的阅读能力为重点转变到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和写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外语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外语能力的界定 (一)语言能力 乔姆斯基(Chomsky)语言能力观在语言学探讨中作用甚广。语言理论的中心任务是解释语言能力,为了便于探讨,他将语言能力理想化,将它定义为理想化的说/听者对于语言的潜在知识。乔姆斯基在其着作《句法理论要略}(1965)中明确指出: 1.“语言理论主要涉及理想说/听者,在完全同质的言语社团里理想说/听者完全知道其语言,在语言实际应用中运用语言知识时不受与语法无关的条件诸如记忆限度、干扰、注意与兴趣的转变、(杂乱或有特点的)误差等的作用。” 2.“因此我们从根本上区分语言能力(说/听者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即具体情况下语言的实际应用。”从乔氏的论述可以看出他把知识和应用截然分开。此外,乔氏(Chomsky,英语论文网站,1975,1980)在后来的着作中把知识(语言能力)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分开,他认为从理论上讲人有可能具有语言知识的认知结构而没有使用该结构的能力,知识处于比能力更抽象的层次。他进而指出知道语言等于处于一种心理状态,处于这种心理状态等于具有某种由规则和准则构成的心理结构。他把知识描写成一种“稳定的状态”或“获得的状态”,又把语言知识与语法知识等同起来,语言能力即语法知识。乔氏还认为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语言间具有普遍性。他认为存在普遍语法,由一套适合所有语法的通用准则和参数构成。语法又分为核心语法和周边语法,儿童的语言习得主要是由于普遍语法受环境的激发发展成成人的语言知识,同时儿童还得学会不遵循普遍语法的周边语言内容。 总之,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某种比语言本身抽象的知识状态,是一套准则系统、一种知识体系,并非一种处事的能力,甚至也不是一种组织句子和理解句子的能力。他的语言能力是指一个理想的操本族语者内在化了的语法规则。 (二)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2O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在《论交际功能》中提出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他认为,一个学语言的人,他的语言能力不仅指他能否造出符合语法的句子,而且还要看他是否懂得在什么时候该说,在什么时候不该说,在什么时候对谁用什么方式讲什么话,即交际能力不仅包括懂得语法规则,还必须包括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海姆斯提出的交际能力包括四个参数: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现实性。语法性相当于语言能力,适合性也就是可接受性,得体性指语言恰当得体,现实性指语言的确是现实生活中使用的。20世纪90年代运用语言学家巴克曼和帕尔默(BachmanandPalmer)提出了外语交际能力的概念,他们认为外语交际能力主要由语言知识和策略能力这两大部分组成。其中语言知识包括结构知识和语用知识。策略能力包括目标确定能力、估计衡量能力和策划实施能力。概念的核心如何应用交际能力完成交际任务。交际能力可以指母语交际,也可以指外语交际。海姆斯交际能力的核心是语言应用的适当性,语言的应用要适合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语言应用适当与否,不是由语言本身决定的,而是由该语言的特定文化社团所决定的。而与母语交际不同的是,外语交际的双方往往存在着文化异同,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交际规则。当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交际时,就需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广泛而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一种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们与另一种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们进行交际的具体活动。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三个部分: 1.文化异同的敏感性:每种语言的文化背景都是不相同的,而这种不同又可分为表层上的异同和深层上的异同。表层异同包括语言、饮食、穿着等。深层异同包括观念、价值、交际规则等。文化表层的异同是显而易见的,但对深层上的异同的感觉并不是明显的。 2.对文化异同的宽容性:培养对文化异同的宽容性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过程。要从观念上认识文化同语言一样是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我们才能在行为上表现出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宽容。 3.处理跨文化异同的灵活性:交际者能够根据双方文化背景,英语论文,灵活地调整自己的交际行为,使交际取得预期成果并能够处理由文化异同而引起的交际冲突。 综上所述,外语能力可以分解成为语言能力和外语交际能力两部分。外语能力的表现就是如何在交际场合中正确应用和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成功地完成交际任务。 二、外语能力培养的作用因素 1.外语政策 外语政策是一个国家外语教育的引航员,指导这个国家的外语语种的选择、外语教育发展的规模,以及外语教学措施等等。Masuhara(1998)认为,国家教育政策与社会政治需求、市场囚素和国家的经费、资源等因素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外语政策,首先要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需要。除此以外,国力即教育资源的多少、学生原有水平的高低、语言学习规律等因素也决定着外语教育政策。 2.社会需要 外语政策总是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外交政策。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语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了,对外交流已经遍布了整个社会,扩大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国外技术、资金的引进,以及一些跨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建立,不仅需要外语人才的岗位越来越多,而且对听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求刺激了供给。在这些外界因素的激励下,一些学生逐渐不再满足校内的外语课程,开始自学或是参加社会上的外语培训班。 我国的外语教育面临着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要求,因此培养能胜任对外交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以满足我国科技、经济和文化等发展的需要,提出把原先以培养学生单一的阅读能力为重点转变到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和写能力沏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外语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当然我们也应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社会对外语的需求,对能力的需求在地区之间差别很大。 3.教育资源 教育也要讲效益。如果把社会看做是一个有机体,那么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有消耗,还有损耗和浪费[51。毕竟我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国家投入的教育资金还是有限的。而外语教育要求的基础设施费用相对较高,因此在外语教学投入时要尽量节约,避免浪费。要做到充分合理地使用现有的外语教育资源。 4.学生外语水平和学习目的的异同 不同的学生在外语学习上表现出很大的异同,如原有外语水平的异同,语言认知方式的异同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异同。而且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外语学习目的。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异同性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异步教学,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外语能力进行培养,给每位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的教学,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能力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外语能力培养需注意的问题 根据我们对外语能力的认识和界定,以及对作用外语能力教育的因素的略论,我们认为外语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在外语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尽管各个院校的外语教学目的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异同,但在教学中都必须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因为,语言能力是外语能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夕语能力的培养就如空中楼阁,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培养好语言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