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略论》(2)[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根据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的理论,儿童在习得母语时,总是经历一个为期大约一年的“听”的过程(沉默期),然后才开口说出第一个词。沉默期(SilentPeriod)现象表明了语言输入与产出的联系:语言产出以语言输人为基础,语言输人先于语言产出。这一规律同样适合于第二语言习得。Krashen认为“沉默期”是使习得者建立语言能力的一个非常必要的时期。在沉默期这段时间里,儿童通过“听”来提高语言能力,也就是说,通过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人来发展语言能力。“听”是儿童语言习得的重要形式,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听”儿童可以积累记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能从这些材料中总结出该语言的基本规则。实验证据(Anderson&师neh1988)表明:外语学习中,进行过大量听力练习的人经过一段时间后,会比那些只进行过口语练习的人讲话能力要好的多。我国当前的英语教学比较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成为学生语言输人的主要形式。这一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因为它违背了语言(或口头语言、言语、语言的语音形式)是第一性的而文字(或语言形式、文字符号系统)是第二性的这一条语言规则。鉴于此,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应结合语言习得规律将教学重点放在听、说能力的培养上,建立起一种以听为主(listening一based)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有段沉默期并能在这段时间内提供尽可能多的可理解的语言输人。这些输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语音语义库,为他们的语言输出奠定基础。我国当前的外语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形式进行的。Krashen认为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并且认为课堂教学主要对初学者,特别是对自然社会环境中无法得到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人的学习者有效。课堂教学无法改变语言的自然习得途径。这一教学理论强调课堂教学必须顺应语言的自然习得规律,课堂教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人。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小学课堂英语教学中,会使我们对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措施产生更深刻的理解。针对儿童而言,语言输人的主要形式是“听”。小学英语教师应为学生呈现尽可能多的语音语料并设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材料。教师向学生提供的语音语料可来自多种渠道,如录音带、录像带、VCD碟片或电脑软件,英语论文题目,以保证语音语料的真实性、趣味性和准确性。教师可借助各种媒体向学生呈现这些高质量的语言样板。教师的另外一个重要角色是设法使学生理解所听到的语言材料并以此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可按以下步骤进行:(l)呈现语言材料;(2)对语言材料的讲解;(3)根据语言材料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可根据语言材料的难易度选取适当的讲解措施。对较容易的语言材料可采取直接法和演示的措施,对较难的语音语料可适当地运用中文进行提示讲解。教师可根据语言材料的特点开展提问、模仿跟读、听写、复述和课堂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音能力和理解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借用国外的一种名为TotalphysiealResponse(身体反应)的教学措施开展教学。这种措施尤其适用于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它重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降低了学生语言产出的压力。根据这种措施,教师可在教学中选取一个“任务”并以此设计出一套英语指令由学生边听边做。另外,家庭环境对第二语言习得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为学生创造家庭英语环境,如为孩子购买一些生动有趣的少儿英语教学节目的影碟,使孩子们能经常性地感觉到英语的存在,扩大语言输人量。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