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相关概念界定
美国的《英语语言艺术课程说明》一书中是这样定义阅读的: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意义的能力,是一个需要主动参与和交流的复杂行为[9]。吕良环教授认为:阅读是读者应用自己已经具备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和学习策略,通过对书面文字符号的感知、加工而理解作者思想和情感的心理过程[10]。阅读过程中读者发挥自己主体影响,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文章进行理解。对阅读的理解不同使得课堂中的阅读模式也在不断发展,阅读模式基本可以分三种,及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及相互影响模式。自下而上阅读模式是由高夫(P.B.Gough)提出的,他认为阅读过程是信息代码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始于对字母符号的辨认,通过对单词和句子的理解,逐步达到对整个文章的意义的理解[11]。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古德曼(Goodman)针对自下而上模式存在的缺点提出的,他认为阅读过程的实质是一种心理学猜谜游戏,它是思维和语言的相互影响[12]。相互影响模式是鲁姆哈特在探讨上述两种模式之后提出的,他认为阅读过程应该是一个双向传递信息的过程,就是说读者不仅要对字词,句子进行辨认,逐步完成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要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文章进行预测,并且不断修正,最后理解文章,只有这两个过程相吻合时,读者才能真正理解文字材料[13]。本文中交互式阅读是指读者应用自己已有的基础语言知识对书面文字进行加工,同时应用文化背景知识、学习策略对文章进行预测,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与感情的过程。交互式阅读是一个基础知识加工信息和背景知识预测信息双向同时进行的过程,两者越靠近,阅读理解完成的越顺畅,当两者吻合时,读者就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完成阅读。
…………
2.2 理论基础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提出了建构主义,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影响的观点来探讨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对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17]。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建构得来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发挥其能动性,才能完成有意义的学习。皮亚杰认为在儿童在认识周围环境时会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即同化和顺应。儿童利用已有知识来理解新知识,如果新知识能够顺利被旧知识吸收,这样学习就完成了,儿童的知识得到了积累,这一过程就是同化。如果已有知识不能将新知识融合,则需要儿童打破已有知识,将新旧知识进行重组和改造,最后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这一过程就是顺应。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18]。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个属性需要信息技术来支持实现,而交互式阅读教学同样离不开建构主义理论的理念来支撑。所以将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英语交互式阅读的理论基础是在适合不过的。
……………
第三章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英语交互式阅读.......8
3.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近况略论......8
3.1.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略论........8
3.1.2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形式......8
3.1.3 信息技术与英语整合略论....9
3.2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英语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9
3.3 新教学模式的优势........13
第四章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英语交互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