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英语精读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英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英语论文 责任编辑:小天老师更新时间:2017-04-19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在高校英语系 《英语教学大纲》 中, 提出了21世纪英语人才的培养规格。 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 就专业英语精读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深入的研讨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们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亦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识独创的思维。按爱因斯坦所说, “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只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 [1] 
     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当代国际知识管理专家艾隶顿对“创新”下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定义:创新是 “新思想行为” 。 [1]
     首先能产生新思想。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有丰富的想象力,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发现别人忽视的东西,寻找新的生长点;兴趣广泛,思路敏捷 ;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强;能提出探究性问题,并以具有创见的方式应用知识,等等。 “创新首先需要创新精神,这要求从年轻人开始,从中小学和高校开始, ” “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市场上的位置,取决于人才素质利如何有效地推进创新。 ”我国颁布的 《英语课程标准》也强调学校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略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 [1]
     因此,现代教育不能仅仅满足学生获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英语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是目前英语教学改革中亟需解决和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英汉文化背景异同对英语教学的作用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所以英、汉两种民族在语言习惯、思维习惯、认知模式、社会文化、风俗人情等诸方面有很大的异同。有的学者认为,东方民族的思维是综合的,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是略论的。中国人重视综合,而西方人则重略论;中国人重形象整体把握,而西方人则注重理性的逻辑推理。这种异同在语言上则表现为汉语重象形和英语重强调功能。如从汉语 “六书”造字措施的构形原理上就体现出来。 “象形”构形原理是根据所画之物(事)的外部特征,笔意随着事物的外部特征的变化而变化。这是象形这一措施的表现原理。如汉语的 “人” 、“日” 、 “月” 、 “山” 、 “水” 、 “田”就是随着事物的外部特征的变化而产生的。它们既象形又表义,因此,汉语教学中重视学生形象思维的开发就显得重要了。而英语是线性的,英语的“man,sun,moon,mountain,water  and  field”只表义, [2]形只有记音的影响。因此,英语教学和汉语教学有着不同的教学模式,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研讨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一定的意义。由于东西方的文化异同,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联想意义。在一种语言中具有丰富联想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仅仅是一个单一的意义取向符号。如中国人常用“竹”来表达自己坚定、正直的性格。而在英语中“bamboo”只是一个名称。又如:龙 dragon 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一种奔腾向上的力量象征。而在英语中“dragon”则是邪恶的象征。中国人喜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为了避免误解,有的学者建议用“Chinese dragon”来表示。     由于文化的异同,英、汉两种语言的有些明喻成语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在比喻时英、汉两种语言的喻体是不同的。汉语说“力大如牛” ,英语却说“as strong as a horse” ,因为中国历来一般用牛犁地,而英国用马犁地、拉车。汉语用“如雨后春笋”来形容发展迅速,而英语却用“spring  up  like  a mushroom” 。汉语说“守口如瓶” ,而英语却用“as  dumb  as an  oyster”来表示。汉语说“像欢乐的小鸟” ,英语却用“as merry as acricket”(像蟋蟀一样快乐),这是来自莎士比亚的名句,在英美文学著作里,蟋蟀大多是能给人带来宁静、舒适甚至是幸福的感觉,而在中国人的感觉里,蟋蟀带来的是凄凉萧索,听到蟋蟀叫是不会高兴的。 [3]同样表颜色的词“红”red,“白”white等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也有不同的语用异同。在英译汉或汉译英时,不能逐字对应翻译,而要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语言联想和语义来翻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英语论文范文,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措施和教学策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
    1.创设真实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思维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导他们在情境中产生疑问、设想和创新意识,开发智力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情景中获取语言知识。在低年级阶段,要注重训练学生掌握英语基本功。例如:在教“面试”这一课时,应向学生介绍求职的程序、英文求职信的写作格式、面试中的注意事项等。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把教室的桌子拉开距离,变成一个个企业或面试的场所。要求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能使学生将自己融入模拟真实的情境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根据教材内容,英语毕业论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培养发散思维和复合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横向拓展思路,纵向深入探究,从同一个问题中生发出不同问题,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寻找各种各样的途径。而复合思维强调主体根据一定的标准从一种问题情境中取得一个或多个合理设想或猜想,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强调思维活动中记忆的影响。发散思维强调主体去主动寻找问题的“一解”之外的答案,强调思维活动的灵活性和知识的迁移。在教学中要注意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学会多方位的思考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复合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是复合思维的发展。彼此促进、相互转化,它们是思维结构中求同存异的两种形式,两者都是创新思维的必要前提。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应用所学知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发现表象与实质之间的关系,用英语教材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及各种句型从不同角度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复合思维能力。英语中大量的同义词、一词多义、一句多译现象和词汇具有的文化内涵就是最好的语言材料。英语中的相对同义词较多,每组同义词除具有相同的基本意义外,还有着文体、语义和用法上的差别。例如:young—new这对同义词均有“幼小的”意思,但它们一般是不能互换的,young 用来指有生命的(animate)人或物,new用来指无生命的(inanimate)物。1) We young people are happy today.(年轻的)2) He has a young dog.(幼小的)3) We have planted many young trees.(幼小的)4) He had bought a new house.(新的)但是,new构成复合词后,有时既可以指有生命的人或物,也可以指无生命的物。5)This is a new-born baby(新生的)6) This is a new-blown flower.(刚开的) [4]又例如: “白色”在汉语中有用来象征恐怖和死亡,表示不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