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在进行中学文化教学时应遵循七个准则:以纲为纲准则、实用性准则、适量性准则、可理解性准则、课内外相结合准则、输入输出相结合准则、知识向意识和能力转化的准则,并对这七个准则进行了研讨。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而文化则体现语言。因此,语言学习是文化学习的承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关系。因此,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一观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得到了英语界的广泛的认可。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文化意识的培养,英语教学的目的已从传统的听、说、读、写中脱离出来。许多专家学者著书立说研讨文化导入的内容、准则、措施及途径,并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有意识的文化导入实践。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文化教学的探讨与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笔者发现,这方面的文献研讨的较多的是大学文化教学,而现有的中学文化教学文献关于准则方面的研讨不够完善。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进行中学文化教学时应遵循以下七个准则: 1.以纲为纲准则新《课标》提出了文化意识的培养,把它作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之一。同时,还对每一级别所应达到的文化目标进行了具体的细化。《课标》(教育部,2017)把文化意识目标分为二、五、八级;而《课标》(教育部,2017)则列出了七、八级文化意识目标。自此,广大中学教师应该以纲为纲,认真学习钻研文化教学的目标,并在其指引下,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计划、分阶段地安排文化教学的内容。依据教材的编排系统的、不重复的教授文化知识是许多学者提倡的文化教学阶段性准则。 2.实用性准则文化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文化教学的“交际性”。关于语言中所蕴含的包罗万象的文化知识,无需面面俱到地讲授。只需要对那些容易使中国学生在理解和使用上产生误解并直接作用其有效交际的文化知识进行重点讲授。比如在初中文化教学时,关于称谓语、问候语、告别语、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服饰和穿戴习俗等较有实用性的文化知识应有意识地进行介绍。 3.适量性准则中学英语教学要受到课时及教学进度的限制,缺乏针对性,和深入地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势必占用宝贵的教学时间。因此我们认为适度的标准,就是以能扫清“目前文化障碍”,适当考虑“而后文化障碍”为限度。在课堂上,遇到文化障碍时,只针对此情此景的障碍进行必要的文化背景介绍,如果时间允许,其面和度可适当地放宽,但绝不能无限制地扩展。有限制的文化教学扩展可以放在课余时间。比如,对高中英语必修2(人教版)的Unit 2“The Olympic Games”进行教学时,如果学生因为我国08年奥运会的举办而对奥运会的了解较多的话,可以少介绍些奥运会知识。又如,必修5第一单元对于John Snow的介绍,课文注释中给的信息如果全部展示会浪费时间,可以只介绍第一段即可,即注释中的“John Snow(1813—1858),英国麻醉学家、流行病专家。他首次提出了预防霍乱病的方法”。其他信息可以布置学生课后阅读。 4.可理解性准则Krashen认为单纯地主张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的是“可理解输入”,这样,他们的内在加工机制才能够运行。教师只有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文化信息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机械式的灌输是没有效果的。而在此方面是大有作为的: 4.1直观法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模型、语言的形象描述、图表、创设情景等直观手段来组织文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目标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形成深刻清晰的表象或情感体验,以正确理解、应用文化知识,形成文化意识,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功能特点,为语言的教与学创造了新的环境,而它的直观性更是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许多方便。多媒体技术能否有效地应用于文化教学,是能否进行有效的文化教学的关键。比如,必修1第五单元“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中有对于六位男性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教材中只有他们的照片,信息量很不足,可以在互联网上多搜索两张图片,增加感性材料,加强对这几位男性的伟大的理解。必修4第一单元“Women ofAchievement”也是同样的情况。而对必修2第五单元“Music”进行文化教学时,可以在课件中播放一段Rock in Roll,Jazz,Country music和Choral等音乐给学生听。 4.2对比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对比,可以提高区别可接受的文化和不可接受的文化的能力,防止生吞活剥地将他国文化吸收下来。《课标》(2017)七级目标描述第十点写道:“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第九点写道:“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因此,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英美国家的文化,也要注重母语文化和其他国家的文化教学,英语毕业论文,有益于学生思维广度的开发。必修2第一单元“Culture Relics”的课文注释中不仅介绍了印度Taj Ma-hal(泰姬陵)的文化知识,还介绍了中国Mogao Cave(莫高窟)的文化知识。在专题讲座中,也应该大量采用比较法,系统比较某一方面的文化差异点。有些学者认为文化可以分为物质的、制度的和心理的文化三个层次。物质的和制度的在表层,是有形的;心理的,或者说是思维的,是底层的、无形的。帮助学生通过表层文化现象揭示底层文化心理,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文化的本质区别,而不是单纯去记忆繁多的文化现象。例如: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或对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英语论文,而西方则主张天人相分,中国文化重形象思维,而西方文化重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 5.课内外相结合准则课堂是文化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后面的课文注释进行文化旁白,而课后活动是文化教学的有利辅助,是有限课堂的延伸。 5.1课堂渗透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特别注意占领课堂这块阵地,从普及的角度大面积地进行文化教育。在课堂中进行文化教学,我们主要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内容,可以从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阅读教学等几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究。 5.2课外活动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英语学科的教学特点,决定了我们可以多角度、多渠道地通过多种途径,应用多种措施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比如,帮助学生结交他国知心网友;观看文化气息浓厚的外国电影;开办英语文化专题讲座;举行课外文化表演活动;文化专题探究,即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就某一文化专题作系统深入的社会调查探讨,引导学生从大量科学客观的文化信息资料中得出令人信服的发现,从而克服自己的文化偏见,理解和认同文化异同。 6.输入输出相结合准则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认为:只要接受到足够的语言输入,而且这些输入又是可以理解的(comprehensive),人们就可以习得语言。Swain的输入假设理论认为: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输出在外语学习中有显著的影响,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使用语言的流利程度,还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语言使用时存在的问题。在提供“可理解的输入”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输出再现。输入输出假设原是用于语言知识学习,文化教学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大量输入的基础上积极地输出、再现所学的语言材料。文化表演是以小组互动和交际作为语言文化教学的策略。由教师创造学习和使用目的语的环境,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文化环境的需要,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一个模拟的交际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站在与自己文化背景不同的立场去体会和略论目的语文化的价值,加深对目的语文化的价值,培养学生在没有教师干预的环境中解决文化冲突的能力,其学习成果往往是综合的、全面的、有效的。 7.知识向意识和能力转化的准则文化知识的传授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应用各种措施进行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培养跨文化意识始终是文化教学中的重点。了解某方面的文化知识并不意味着就理解尊重这种文化,也不意味着拥有这方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课标》(2017)八级目标描述中写道:“对英语和英语国家的人们及其文化传统有比较客观和公平的认识。”我们应该尊重事实,要看到无论哪种文化,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不应站在种族立场上去衡量。我们应该在吸收西方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