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课题背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外学者对英语学习的作用因素进行了大量的探讨。Dulay&Burt于1977年最先提出了“情感过滤说”(AffeetiveFilterHypothesis),将情感过滤定义为:“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它潜意识地通过情感因素来组织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2,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释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过程的作用。随后,克拉申(Krashen)于1982年发展了这一理论。他认为态度和动机等情感因素作用潜意识的语言习得,起着过滤的影响。情感因素越积极,过滤影响就越小,越有利于语言习得。〔3〕“情感过滤说”将情感因素融入了英语学习中,赋予英语学习探讨新的活力。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界也充分认识到情感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影响。《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应使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素养的整体发展总目标。〔们这一目标凸显了情感态度的重要性,提倡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正确、稳定的英语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树立自信,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由此可见,学生的情感态度在英语学习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英语学习动机和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更是在很大程度上作用了高中生的英语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张式君、曾丽萍在对英语成绩表现不良的高中生进行调查时发现,他们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自信心不足,二是由于缺乏对英语学习的兴趣。〔5,笔者在本探讨中的那所省一级达标学校的高二年段进行过一个多月的英语教育实习,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确存在着情感态度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差生,更是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和缺乏自信等问题,个别学生甚至以不喜欢英语为由经常逃课。事实上,关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说,学习英语都像是逼上梁山。学生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学习英语,背诵枯燥乏味的单词、词组,应付着老师的题海战术,疲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较高的学习动机和效能感水平就很难维持英语学习行为。 如果一个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那么即使他的自身学习能力再强,教师教得再好,也很难取得好的成绩。而学业成绩的好坏又反过来作用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作用学习的坚持性、努力程度、学习策略的应用等行为,最终又作用到学生的学业成就,形成一种循环。因此,想要自我效能感。为了了解当代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情况,略论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英语成绩之间的联系,研讨如何有效地提高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带着这些目的,笔者展开了这次的调查探讨。
1.2探讨意义
在我国学者对英语学习动机和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所作的探讨中,英语学习动机的探讨较多,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探讨较少,而且探讨对象主要是大中专学生,针对高中生的外语学习探讨,尤其是针对高中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探讨比较缺乏。班杜拉的理论认为,由于自我效能感有多维的特征,所以自我效能感和不同的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同时又表现出异同,就算同样是在学习效能感领域里,就算同样是语言学习,语文自我效能感就有可能与英语自我效能感不同,自我效能感的这种独特性赋予我们探讨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意义。另据班杜拉等人的探讨表明,自我效能感是人的自我调节系统的核心。〔6〕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它既是之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延续和拓展,又为之后继续学习深造奠定了基础,而高考对学生来说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转折点,这些足以体现出高中阶段对学生而言的重要性。而英语作为高中的主要课程之一,高考的必考科目,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本探讨试图通过对当代高中生英语学习情况的了解来帮助他们提高英语学习动机和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最终达到有效地提高英语成绩的目的。探讨所得出的结论为高中英语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并希望以此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本探讨在借鉴国内外己有探讨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探寻了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学业成绩三者的联系。以往探讨结果表明,英语毕业论文,较高水平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取得良好英语成绩的重要保证。英语学习动机偏低、学习自我效能感较弱,往往是导致部分学生虽然智力正常但英语学业成绩却不好的重要原因。许多孩子及家长总是误以为英语成绩差的原因是学生自己“笨”、“懒”,其实,真正作用英语成绩的并非智力因素,而是诸如动机、自我效能感、焦虑这样的非智力因素。本探讨正是针对目前高中生英语学习中缺乏动机和自信的问题,从情感因素入手,英语论文题目,以期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增强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大量探讨与实践已证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转化学业不良学生的有效途径和对策。因此,提高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刻不容缓。
|